胆管癌,易感性

CHLC,易感性

▼ 说明

胆道癌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5 年生存率低于 10%。这些癌发生在整个胆管树中,在解剖学上分为肝内或肝外胆管癌。胆囊癌也起源于胆管树,但与胆管癌相比具有不同的自然史,表明潜在的肿瘤生物学不同。

胆管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差异很大,反映了不同潜在病因的影响。在流行地区,由 O. viverrini 和华支睾吸虫(均为 I 类致癌物)引起的肝吸虫感染是胆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在非流行地区,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胆总管囊肿(603003)、肝胆管结石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613806),也可能是促成因素(Chan-on 等人,2013 年总结)。总体而言,大多数患者缺乏此类可识别的危险因素(Jiao 等人,2013 年总结)。

▼ 发病机制

肝细胞癌(HCC;114550)和肝内胆管癌(ICC)在形态、转移潜力和治疗反应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西哈威尔等人(2018) 证明,肝脏微环境在表观遗传学上塑造了肝脏肿瘤发生的嵌合小鼠模型中的谱系定型。虽然坏死性凋亡相关的肝细胞因子微环境决定了致癌转化肝细胞的 ICC 生长,但如果含有相同致癌驱动因素的肝细胞被凋亡肝细胞包围,则它们会产生 HCC。小鼠 HCC 和 ICC 的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表明,Tbx3(601621) 和 Prdm5(614161) 是主要的微环境依赖性和表观遗传调控的谱系定型因子,该功能在人类中是保守的。西哈威尔等人(2018) 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结果提供了对肝脏肿瘤发生中谱系定向的深入了解,并从分子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常见的肝脏损伤风险因素会导致 HCC 或 ICC。

▼ 分子遗传学

体细胞突变

焦等人(2013) 对 32 例肝内胆管癌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多个染色质重塑基因频繁出现失活突变,包括 BAP1(603089)、ARID1A(603024) 和 PBRM1(606083)。这些基因之一的突变发生在几乎一半的已测序癌症中。焦等人(2013) 还在 IDH1(147700) 和 IDH2(147650) 基因的报告热点处发现了频繁的突变,这些基因编码肝内胆管癌中的代谢酶。相比之下,TP53(191170) 是一系列 9 种胆囊癌中最常改变的基因。

陈安等人(2013) 分析了来自亚洲和欧洲的 209 例胆管癌(CCA),其中 108 例由肝吸虫 Opisthorchis viverrini 感染引起,101 例由非 O 引起。 viverrini相关的病因。 15 个肿瘤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和 194 个肿瘤的患病率筛查发现了 BAP1 和 ARID1A 中反复出现的体细胞突变。肝内 O. viverrini 相关和非 O. viverrini 相关的比较。 viverrini 相关胆管癌在突变模式上表现出统计学显着差异:BAP1、IDH1 和 IDH2 在非 O 型胆管癌中更常见突变。 viverrini 胆管癌,而 TP53 突变则显示出相反的模式。功能研究证明了 BAP1 和 ARID1A 的肿瘤抑制功能,确立了染色质调节剂在胆管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陈安等人(2013) 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发现表明,不同的病因可能会引起不同的体细胞改变,即使在同一肿瘤类型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