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神经节瘤 7; PGL7
有证据表明副神经节瘤 7(PGL7) 是由染色体 14q24 上 DLST 基因(126063)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副神经节瘤-7(PGL7)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肿瘤易感综合征,受影响的个体会发展为成人发病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大多数肿瘤发生在腹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并遵循良性病程(Remacha 等人,2019 年总结)。
有关家族性副神经节瘤的表型描述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PGL1(168000)。
▼ 临床特征
雷马查等人(2019) 报道了 4 名无关的患者,他们在 24 岁至 38 岁之间出现了多处胸腹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 PGL。一名患者还出现了嗜铬细胞瘤,另一名患者出现了子宫内膜样癌。所有肿瘤均为良性。没有患者有这种疾病的家族史。
▼ 遗传
Remacha 等人报道的 PGL7 在家族中的遗传模式(2019) 与具有不完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Remacha 等人在 4 名患有 PGL7 的无关患者(患者 3-6)中进行了研究(2019) 在 DLST 基因(G374E; 126063.0001) 中发现了相同的种系杂合错义突变。对 3 名患者肿瘤组织的分析显示,由于父系染色体的单亲二体性(UPD),DLST 杂合性缺失(LOH)。尽管 3 位先证者的无症状家庭成员携带该突变,但没有一名患者有该疾病的家族史,这与不完全外显率一致; 1 名患者的家系表明是新发的。人类 H838 细胞中 DLST 基因的敲除导致三羧酸(TCA) 循环中的碳流显着受阻,并且这种缺陷可以通过野生型 DLST 来修复,但不能通过 G374E 突变体来修复。体外功能表达研究表明,与野生型相比,G374E 突变体的催化活性较低,导致较高的 α-KG/富马酸比率和致癌代谢物 2-羟基戊二酸(2HG),特别是 L-2HG 对映体的积累。对患者肿瘤的分析显示出强烈的 DLST 免疫染色以及高甲基化表型(分类为非 CIMP(CpG 岛甲基化表型)簇)以及 HIF3A 表达增加的假缺氧状态(609976)。研究结果表明,DLST 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并强调 TCA 循环异常在副神经节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作用。该突变是通过对 104 名无关 PGL 患者的候选 TCA 基因进行新一代靶向测序发现的,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在另外 3 个先证者中发现了 DLST 的杂合错义变异(R231Q、D304N 和 Y422C),但对这 3 个其他错义变异的体外功能研究表明,它们在所用测定中的表现与野生型 DLST 相似。另一名患者携带杂合剪接位点突变,但尚未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除了携带 G374E 变异的患者外,没有任何患者在肿瘤组织中显示出 LOH。然而,雷马查等人(2019) 不能排除这些变体具有其他未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