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 型; SPH2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2; HS2

2 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SPH2) 是由染色体 14q23 上的 SPTB 基因(182870) 杂合突变引起的。据报道,一些患者存在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

▼ 说明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指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上存在球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是贫血、黄疸和脾肿大,严重程度各异。常见并发症包括胆石症、溶血发作和再生障碍性危象(Perrotta 等人综述,2008)。

有关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异质性的一般描述和讨论,请参阅 182900。

▼ 临床特征

Goodman 等人在 4 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家族中的 2 个中(1982) 发现由于血影蛋白分子有缺陷,血影蛋白与蛋白质 4.1(EPB41; 130500) 的结合减少了约 37%。所有其他 I 型膜骨架相互作用均正常。

Wolfe 等人在 6 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家族中的 1 个家族中(1982) 发现了一个明显相同的缺陷,其中大约 40% 的 β-血影蛋白无法结合蛋白 4.1。结果,蛋白质 4.1 刺激的血影蛋白与 F-肌节蛋白的结合大大减少。所有其他血影蛋白功能均保持完整。这种形式的 HS 被指定为 HS(Sp-4.1)(Becker 等人,1987)。

巴塞雷斯等人(2001) 报道了一名 25 岁意大利裔女性,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伴有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血涂片中有许多球形红细胞和棘红细胞。

马西亚格等人(2009) 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患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无关患者的 SPTB mRNA 水平降低 20% 至 80%。

▼ 分子遗传学

贝克尔等人(1993)指出α-血影蛋白和β-血影蛋白的相对合成率存在不对称性; α-和β-血影蛋白的合成是β-血影蛋白合成的3倍。膜上血影蛋白的组装速度似乎受到 β 链的限制。因此,我们可以预测,β-血影蛋白的缺陷将在杂合状态下显现出来,并导致显性遗传病。相反,α-血影蛋白中的缺陷可能直到达到纯合状态才显现出来,因为α链的合成量超过了β链。贝克尔等人(1993) 是第一个发现 β-血影蛋白突变(W202R; 182870.0007)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因。沃尔夫等人此前曾报道过该家庭(1982)。

Basseres 等人在一名患有 2 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 25 岁女性中(2001) 鉴定出 SPTB 基因中的杂合缺失(182870.0014)。这种突变不存在于她未受影响的父母中,但存在于她受影响的兄弟中,表明存在嵌合体。

通过对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 β-血影蛋白水平降低的患者的 SPTB 基因进行直接测序,maciag 等人(2009) 鉴定了 SPTB 基因中的 5 种不同的致病性突变(参见,例如,182870.0015)。 1 个家族的受影响成员显示出 2 个突变,与 SPTB mRNA 的最大下降(80%) 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