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泡相关膜蛋白 8; VAMP8

内短蛋白
突触短蛋白样,内体相关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VAMP8

细胞遗传学定位:2p11.2 基因组坐标(GRCh38):2:85,577,586-85,582,031(来自 NCBI)

▼ 说明

突触短蛋白/VAMP、突触蛋白(例如 186590)和 25-kD 突触体相关蛋白 SNAP25(600322) 是参与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对接和/或融合的蛋白复合物的主要成分。Bock 和 Scheller(1997) 回顾了囊泡转移的“SNARE(SNAP 受体)假说”。

▼ 克隆与表达

通过使用 VAMP 家族成员的序列搜索序列数据库,Wong 等人(1998) 以及 Bock 和 Scheller(1997) 鉴定了编码 VAMP8 或内短蛋白(一种与突触短蛋白序列相似的蛋白质)的哺乳动物 EST。黄等人(1998) 报道预测的 100 个氨基酸的人类蛋白分别与 VAMP1(185880)、VAMP2(185881) 和 cellubrevin(VAMP3; 603657) 具有约 32%、33% 和 31% 的序列同一性。Endobrevin 在哺乳动物细胞提取物的蛋白质印迹上作为 15 kD 蛋白质迁移。膜分级分离、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内毒素与早期内吞区室的核周囊泡结构相关。

阿德瓦尼等人(1998) 从胚胎小鼠 cDNA 文库中克隆了 Vamp8。推导的 101 个氨基酸蛋白包含一个可能参与卷曲螺旋相互作用的两亲性螺旋和一个预计用作膜锚的 C 端疏水结构域。小鼠组织的 Northern 印迹分析显示,肾脏中表达丰富,心脏和脾脏中表达中等,脑、胸腺和肝脏中表达较低。将 Vamp8 转染至正常大鼠肾细胞中,导致整个细胞中出现广泛分布的斑点,并伴有核旁富集。

▼ 基因功能

Wong 等人使用体外结合测定(1998) 发现内短肽与可溶性 NSF(601633) 附着蛋白(NAPA; 603215) 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含有内短肽的 SNARE 复合物。

低等人(2003) 发现 SNARE 膜融合机制的 2 个成员 突触融合蛋白-2(EPIM; 132350) 和 Vamp8 在大鼠和犬肾细胞系的胞质分裂过程中定位于中体。通过非膜锚定突变体的过度表达来抑制突触融合蛋白-2和Vamp8功能,导致胞质分裂失败,从而导致双核细胞的形成。延时显微镜显示,只有中体脱落受到影响,而没有进一步的上游事件(例如犁沟)受到影响。

Sander 等人使用 RT-PCR、免疫印迹分析和免疫荧光显微镜(2008) 证明人肠道肥大细胞(MC) 表达 SNAP23(602534)、STX1B(601485)、STX2、STX3(STX3A; 600876)、STX4(STX4A; 186591) 和 STX6(603944),但不表达 SNAP25。MC 还表达 VAMP3、VAMP7(300053) 和 VAMP8,但与啮齿动物 MC 相比,它们仅表达低水平的 VAMP2。VAMP7 和 VAMP8 易位至质膜,并在激活后与 SNAP23 和 STX4 相互作用。抑制 STX4、SNAP23、VAMP7 或 VAMP8,但不抑制 VAMP2 或 VAMP3,会导致高亲和力 IgE 受体介导的组胺释放显着减少。桑德等人(2008) 得出结论,人类 MC 表达一种特定的 SNARE 模式,并且快速脱颗粒需要 VAMP7 和 VAMP8,但不需要 VAMP2。

▼ 测绘

通过辐射混合分析,Bui 等人(1998) 将 VAMP8 基因定位到人类染色体 2p12-p11.2 和小鼠 6 号染色体上的保守同线性区域。

▼ 动物模型

王等人(2004) 发现 Vamp8 缺失小鼠发育正常,但胰腺出现严重缺陷。突变腺泡细胞含有比对照腺泡细胞多3倍的酶原颗粒。此外,在 Vamp8 缺失小鼠的胰腺片段中,促分泌素刺激的分泌被消除。突变小鼠对超最大雨蛙素诱发的胰腺炎具有部分抵抗力。Vamp8表达表征表明该蛋白富集在酶原颗粒膜上,并与突触融合蛋白-4和Snap23形成复合物。王等人(2004) 得出结论,VAMP8 通过充当酶原颗粒的 v-SNARE,在调节胰腺腺泡细胞的胞吐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 历史

普什帕拉杰等人(2009) 报道了 Vamp8 -/- 小鼠的研究表明,VAMP8 是巨噬细胞胞吐作用和 TNF 释放的分泌性溶酶体颗粒正确转移所必需的。Pushparaj 和 Tay(2013)撤回了这篇论文,因为发现作者之一 Melendez 博士存在抄袭和“严重的科学不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