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6 抗原; CD36

白细胞分化抗原 CD36
血小板糖蛋白 IV;GP4
糖蛋白 IIIb;GP3B
GP IIIb
血小板反应
蛋白受体 胶原蛋白受体、血小板
脂肪酸转位酶;FAT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CD36

细胞遗传学位置:7q21.11 基因组坐标(GRCh38):7:80,602,207-80,679,274(来自 NCBI)

▼ 说明

血小板糖蛋白 IV,也称为 GP IIIb,在免疫学上与白细胞分化抗原 CD36 相关。它是血小板表面的第四种主要糖蛋白,在血小板和各种细胞系中充当血小板反应蛋白(188060) 的受体。由于血小板反应蛋白是广泛分布的蛋白质,参与多种粘附过程,因此 GP IV 可能具有作为细胞粘附分子的重要功能。其他血小板糖蛋白包括 GP Ib(606672)、凝血酶(176930) 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231200) 的血小板受体,以及 GP IIb(607759) 和 GP IIIa(173470) 的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和血管性血友病的血小板结合位点)。纤连蛋白(134820)(参见 Greenwalt 等人的评论,1992)。

▼ 克隆与表达

坦登等人(1989) 分离并表征了血小板 GP IV 蛋白。奥肯多等人(1989) 报道了编码推导的 472 个氨基酸蛋白质的 CD36 cDNA 的测序。

▼ 基因结构

Armesilla 和 Vega(1994) 证明 CD36 基因包含 15 个外显子,跨度超过 32 kb。

▼ 测绘

费尔南德斯-鲁伊斯等人(1993)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将人类 CD36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7q11.2。

Gross(2016) 根据 CD36 序列(GenBank BC008406) 与基因组序列(GRCh36) 的比对,将 CD36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7q21.11。

▼ 基因功能

坦登等人(1989) 证明 GP IV 是血小板与胶原蛋白粘附的主要受体(有关细胞粘附到胶原蛋白的另一种类型的受体,请参见 120340。)

奥肯多等人(1989) 发现 COS 细胞中 CD36 cDNA 克隆的表达支持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的细胞粘附。范·施拉文代克等人(1992)表明正常人红细胞表达CD36;因此,这种粘附分子可能在正常个体以及恶性疟疾的病理学中具有生物学作用(见611162)。

富山等人(1990) 证明血小板特异性同种抗原 Nak(a) 携带在 GP IV 上,并指出针对 GP IV 的抗体可能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发挥重要作用。萨维尔等人(1992) 发现 CD36 使用血小板反应蛋白作为与 ITGAV(193210) 的分子桥,介导巨噬细胞清除正在凋亡的衰老多形核细胞。

恩德曼等人(1993)证明CD36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生理受体。将 CD36 克隆转染到人肾细胞中,导致氧化 LDL 发生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随后发生内化和降解。野崎等人(1995) 发现来自 CD36 缺乏症(608404) 患者的巨噬细胞显示氧化 LDL 的结合和摄取减少了 40%。

格里芬等人(2001) 报道了葡萄糖介导的 CD36 mRNA 翻译效率的增加,导致 CD36 表达增加,并提出这一发现可能表明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有高血糖病史的患者动脉内膜切除术病变中 CD36 的表达增加。在高葡萄糖浓度下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显示出细胞表面 CD36 表达增加,继发于 CD36 mRNA 翻译效率的增加。他们从人类血管病变中分离的原代细胞中获得了类似的数据。他们得出结论,在高葡萄糖条件下巨噬细胞 CD36 转录本的翻译增加提供了加速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霍比等人(2005) 在小鼠中表明,N-乙基-N-亚硝基脲诱导的 Cd36(173510) 无义突变会导致隐性免疫缺陷表型(遗忘),其中巨噬细胞对 MALP2(一种二酰化细菌脂肽)的 R 对映体不敏感和脂磷壁酸(LTA)。MALP2 和 LTA 都是 Tlr 2/6 依赖性微生物刺激。纯合子小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高度敏感。Cd36(不经意的)巨噬细胞很容易检测到 S-MALP2、合成酰化脂肽和酵母聚糖,这表明一些(但不是全部)TLR2 配体依赖于 CD36。结果表明,CD36 是微生物甘油二酯的选择性非冗余传感器,通过 TLR2/6 异二聚体发出信号。

Philips 等人使用偶然分枝杆菌对果蝇巨噬细胞样细胞进行全基因组 RNA 干扰筛选(2005) 确定了一般吞噬作用所需的因子,以及分枝杆菌感染所需的因子。一个特定因子 Peste(Pes) 是吸收分枝杆菌所需的 CD36 家族成员,但不是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哺乳动物 B 类清道夫受体(SR) 赋予非吞噬细胞对细菌的摄取,其中 SR-B1(601040) 和 SR-BII(602257) 独特地介导偶然分枝杆菌的摄取,这表明 B 类 SR 在模式识别和先天免疫。

Podrez 等人使用多个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2007) 证明 Cd36 的基因缺失可以保护小鼠免受高脂血症相关的血小板反应性增强和伴随的血栓前表型的影响。结构明确的氧化胆碱甘油磷脂作为 CD36 的高亲和力配体,在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浆中和低 HDL 水平的人类血浆中的水平显着增加,能够通过 CD36 结合血小板,并在病理生理水平上促进通过 CD36 激活血小板。因此,Podrez 等人(2007) 得出结论,血小板 CD36 与特定内源性氧化脂质的相互作用在众所周知的血脂异常、氧化应激和血栓前表型之间的临床关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段等人(2009) 表明清道夫受体 Scarf1(607873) 和 Cd36 通过产生抗菌肽介导小鼠针对 2 种真菌病原体(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防御。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研究表明,同源蛋白可以保护线虫。巨噬细胞结合和细胞因子产生需要 Cd36,但不需要 Tlr2(603028),并且结合依赖于病原体 β-葡聚糖的识别。与野生型小鼠相比,缺乏Cd36但表达其他β-葡聚糖受体(例如CLEC7A;606264)的小鼠在静脉内感染新型隐球菌后具有更高的真菌负荷和更高的死亡率。手段等人(2009) 得出结论,SCARF1 和 CD36 是 β-葡聚糖结合受体,参与真菌病原体先天感知的进化保守途径。

帕斯夸尔等人(2017) 描述了人类口腔癌中的 CD44(107269)(bright) 细胞亚群,它们不过度表达间充质基因,周期缓慢,表达高水平的脂肪酸受体 CD36 和脂质代谢基因,并且其独特之处在于启动转移的能力。棕榈酸或高脂肪饮食以 CD36 依赖性方式特异性增强 CD36+ 转移起始细胞的转移潜力。使用中和抗体来阻断 CD36 可以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类口腔癌原位小鼠模型中几乎完全抑制转移,并且没有副作用。临床上,CD36+转移起始细胞的存在与多种癌症的不良预后相关,并且抑制CD36也会损害转移,至少在人类黑色素瘤和乳腺癌衍生的肿瘤中是如此。帕斯夸尔等人(2017) 得出的结论是,转移起始细胞特别依赖饮食脂质来促进转移。

▼ 生化特征

晶体结构

内库莱等人(2013) 确定了 LIMP2(602257) 的晶体结构,并通过同源建模推断 SRBI(601040) 和 CD36 的结构。LIMP2 显示β-葡萄糖脑苷脂酶(GBA;606463)结合的螺旋束,并且配体最有可能与 SRBI 和 CD36 结合。值得注意的是,晶体结构还表明存在一个横跨分子整个长度的大空腔。SRBI 的诱变表明,空腔充当隧道,通过该隧道,胆固醇(酯)从结合的脂蛋白传递到质膜的外叶。内库莱等人(2013) 提供了支持模型的证据,通过该模型,附着在受体表面的配体的脂质成分通过隧道传递到膜,解释了 SRBI 和 CD36 的选择性脂质转移特征。

▼ 分子遗传学

Kashiwagi 等人在 5 名 II 型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症日本患者(608404) 中的 4 名患者的血小板中进行了研究(1993) 发现了 CD36 基因的突变(P90S; 173510.0001)。Kashiwagi 等人在 2 名 II 型 CD36 缺乏症患者中(1995) 鉴定了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中的 P90S 突变。Kashiwagi 等人在 28 名患有 I 型 CD36 缺陷的日本患者中(2001) 发现 P90S 突变的频率大于 50%。拥有抗 CD36 同种抗体的 4 名受试者均未携带 P90S 突变,表明该突变阻止了抗 CD36 同种抗体的产生。

Hanawa 等人在 CD36 缺乏症患者中(2002)鉴定了CD36基因中的几个剪接位点突变(参见例如173510.0005)。

CD36 是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的主要受体。艾特曼等人(2000) 发现了 CD36 基因(173510.0002-173510.0003) 中的 2 个突变与严重脑型疟疾的易感性增加有关。

Omi 等人对 475 名患有恶性疟原虫疟疾的泰国成年患者进行了研究(2003) 筛选了 CD36 基因的变异,并检查了 CD36 多态性与疟疾严重程度之间可能的关联。他们鉴定出 9 个 CD36 多态性,次要等位基因的频率超过 15%。其中,与轻度疟疾患者相比,脑型疟疾患者上游启动子区的-14T-C等位基因和下游启动子区的-53G-T等位基因明显减少。9个常见多态性之间的连锁不平衡(LD)分析显示CD36基因中有2个具有强LD的区域;-14T-C 和 -53G-T 多态性位于从上游启动子到外显子 8 的 35 kb 上游区块内。另一种多态性由内含子 3(173510.0004) 中的 12 个 TG 重复组成,与风险降低密切相关脑型疟疾。奥米等人(2003) 通过 RT-PCR 扩增证明,这种 IVS3(TG)12 多态性参与了缺乏外显子 4 和 5 的变体 CD36 转录物的不产生。因为已知该基因的外显子 5 编码配体结合域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IVS3(TG)12 本身或 IVS3(TG)12 单倍型的主要变体可能是泰国预防脑型疟疾的原因。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LD 作图有潜力根据单倍型块检测与疾病相关的变异。

已发现普瑞德-威利综合征(PWS; 176270) 特征性表型基础的遗传机制之一是单亲母体二体性 upd(15)mat,这会导致 15q11 中印记基因的表达缺失-q13,通常仅从父本等位基因表达。该综合征的一个显着特征是早在 2 岁时就出现明显无法满足的饥饿感,如果不控制食物的获取,就会导致危及生命的肥胖。为了确定 PWS 中受影响的候选下游基因途径,Horsthemke 等人(2003) 使用来自患有 upd(15)mat 体细胞嵌合的 PWS 患者的成纤维细胞系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研究。正如预期的那样,父系表达的 SNRPN(182279) 和 NECDIN(602117) 的 mRNA 水平在 upd(15)mat 细胞中显着降低。在未对应到 15q11-q13 的基因中,CD36 显示出最高的变化(使用 1 个探针组时减少超过 9 倍,使用第二个探针组时减少超过 4 倍)。

韦伯等人(2006) 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证实 Horsthemke 等人发现的 PWS 中 CD36 表达水平降低(2003) 通过研究来自一大群 PWS 患者的血细胞,这些患者要么具有常见的 15q11-q13 缺失,要么具有 upd(15)mat。他们还研究了 CD36 表达水平的任何可能变化是否与 PWS 患者的共同特征(例如肥胖)有关。这是通过 PWS 组内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包括体重指数(BMI) 从瘦到肥胖的非 PWS 人群的对照组来进行的。他们发现非 PWS 人群中的 CD36 表达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在 PWS 中并不成立。CD36 定位于 7q11.2,是 15q11-q13 区域之外第一个在 PWS 患者中表达水平似乎降低的基因。PWS 中 CD36 表达水平低表明脂质和葡萄糖稳态控制异常,这可能解释了这些患者无法满足的饥饿感。

洛夫-格雷戈里等人(2008)评估了 HyperGEN 研究中 2,020 名非洲裔美国人的 CD36 上的 36 个标签 SNP,并确定了 5 个与代谢综合征几率增加相关的 SNP(参见 605552)(p = 0.0027 至 0.03;优势比,1.3 至 1.4)。相比之下,编码 SNP rs3211938(173510.0002) 与预防代谢综合征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甘油三酯降低相关。另外 15 个 SNP 与 HDLC 相关(p = 0.0028 至 0.044)。洛夫-格雷戈里等人(2008) 得出结论,CD36 变异可能影响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和 HDL 代谢。

▼ 动物模型

人类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I 型糖尿病、肥胖、合并高脂血症和原发性高血压——是复杂的疾病。确定此类疾病的遗传基础很困难;参见 Reaven(1988)、Groop 等人(1989),雷文等人(1996)和艾特曼等人(1997)。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具有胰岛素抵抗性,是这些人类综合征的模型。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中 SHR 缺陷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对应到大鼠 4 号染色体上的单个基因座(1999) 结合使用 cDNA 微阵列、同源作图和辐射杂交作图来鉴定与这些 QTL 连锁峰值的缺陷 SHR 基因 Cd36(也称为 Fat,因为它编码脂肪酸易位酶)。他们发现 SHR Cd36 cDNA 包含多个序列变异,这些变异是由重复的祖先基因的不均等基因组重组引起的。在 SHR 脂肪细胞质膜中检测不到所编码的蛋白质产物。过度表达 Cd36 的转基因小鼠血脂降低。艾特曼等人(1999) 得出结论,Cd36 缺乏是 SHR 中胰岛素抵抗、脂肪酸代谢缺陷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基础,并且可能在人类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普拉韦内克等人(1999) 开发了一种同类系大鼠品系,其中 SHR 中 Cd36 缺失的 4 号染色体片段被正常血压 BN 大鼠的相应片段取代。这种替代品显着降低了收缩压,并改善了果糖引起的葡萄糖不耐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已报道的结果似乎支持 Cd36 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的病因学作用。然而,后田等人(1999) 表明,Cd36 突变在原始 SHR 菌株中不存在,自其在日本开发以来一直存在,并质疑 Cd36 突变与 SHR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学相关性。他们强调在研究这一重要动物模型时必须考虑 SHR 的遗传和表型异质性。

普拉韦内克等人(2001)表明SHR中Cd36的转基因表达改善了胰岛素抵抗并降低了血清脂肪酸。结果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 Cd36 缺乏可促进自发性高血压中胰岛素作用缺陷和脂肪酸代谢紊乱。

科伯恩等人(2000) 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d36 缺失小鼠的心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 2 种碘化脂肪酸类似物的摄取减少。摄取减少与甘油三酯中棕榈酸酯的掺入减少以及甘油二酯中棕榈酸酯的积累较高有关,这不能用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参见 604443)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604900)比活性的变化来解释)。这些活性在野生型和 Cd36 缺失小鼠中相似。科伯恩等人(2000) 得出结论,CD36 促进心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摄取大部分脂肪酸。重要的是,CD36 缺乏,而不是其他缺陷,解释了在人类中观察到的心肌脂肪酸摄取缺陷。

Drover 等人在通过强饲法给予脂肪丸或喂食高脂肪饮食的 Cd36 缺失小鼠中(2005)观察到近端肠道中中性脂质的积累,表明脂质加工异常。他们使用淋巴瘘模型直接测量脂质输出,获得了脂蛋白分泌缺陷的证据,这表明Cd36缺失的肠上皮细胞从内质网中的膳食脂肪酸有效合成三酰甘油的能力受损。尽管脂蛋白脂肪酶(238600) 活性正常,但肠源性脂蛋白的清除速度也很慢。德罗弗等人(2005) 得出结论,CD36 对于肠道脂蛋白的分泌和清除都很重要。

劳格莱特等人(2005) 观察到 CD36 缺乏完全消除了野生型小鼠对富含长链脂肪酸的溶液和固体饮食的偏好。此外,在食管结扎的大鼠和野生型小鼠中,不饱和长链脂肪酸沉积在舌头上导致胰胆分泌物的流量和蛋白质含量快速持续增加。劳格莱特等人(2005) 得出结论,CD36 参与口腔长链脂肪酸检测,并表明舌脂肪感知的改变可能与喂养失调有关。

弗兰克-法亚德等人(2005) 报道了使用实时体内成像来隔离表达荧光素酶的啮齿动物疟疾寄生虫(P. berghei)。研究表明,除了肺之外,脂肪组织对隔离也有显着贡献,Cd36 是伯氏疟原虫的主要受体,尽管人类恶性疟原虫疟疾寄生虫中的表面变体 PfEMP1 的直系同源物在啮齿动物寄生虫中不存在,并且在没有隔离的情况下,Cd36 -/- 小鼠中仍然会出现脑型疟疾。弗兰克-法亚德等人(2005) 得出的结论是,隔离与脑型疟疾相关的病理学无关,CD36 存在替代的寄生虫配体,并且寄生虫过程的实时体内成像有助于描绘病理学的分子基础。

为了确定影响高血压风险的肾脏表达基因,Pravenec 等人(2008) 将肾脏的数量性状位点分析与源自 SHR 大鼠的重组近交系中肾脏表达谱和血压的全基因组相关性分析相结合。该策略与 SHR 祖细胞、转基因和同类菌株的肾移植研究一起,确定了编码脂肪酸转位酶的 Cd36 的肾表达缺陷,是自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决定危险因素。

卡斯尔曼等人(2015) 观察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d36 -/- 小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反应明显更大的脓肿和更多的皮肤坏死。该效果与坏死高峰时的细菌负荷无关。对 Cd36 -/- 小鼠的进一步实验表明,Cd36 负向调节由 α-溶血素(Hl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成孔毒素)介导的皮肤坏死,以及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Cd36 还抑制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毒力因子驱动的 Nlrp3(606416) 炎性体和中性粒细胞积聚的激活。在 Cd36 -/- 小鼠中毒部位附近施用 Cd36 +/+ 巨噬细胞可减少皮肤坏死、Il1b 产生和中性粒细胞积累,并且可以通过抑制 Cd36 +/+ 巨噬细胞中的巨噬细胞肌节蛋白聚合来逆转这种效应。卡斯尔曼等人(2015) 得出结论,CD36 对于控制宿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的先天反应至关重要。

▼ 等位基因变异体(8 个精选示例):

.0001 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症
CD36、PRO90SER

Kashiwagi 等人在 5 名 II 型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症日本患者(608404) 中的 4 名患者的血小板中进行了研究(1993) 证明了 CD36 基因中的 478C-T 转变,导致 pro90 到 Ser(P90S) 的取代。

Kashiwagi 等人在 I 型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症患者的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中进行了研究(1995) 鉴定出 P90S 突变。在转染细胞中使用 C478 或 T478 形式的 CD36 cDNA 进行表达测定,结果显示存在 81-kD 前体形式的 CD36,并且 81-kD 前体形式向 88-kD 成熟形式 CD36 的成熟过程明显受损通过替换。CD36 的突变前体形式随后在细胞质中被降解。这些结果表明,cDNA第478位核苷酸(对应于基因组序列外显子4中的第12293位核苷酸)处的CT取代通过翻译后修饰缺陷直接导致CD36缺陷,并且这种取代是CD36缺陷的主要缺陷。因此,I 型个体可能是 P90S 纯合的,而 II 型个体是杂合的。

柳井等人(2000) 发现 CD36 478T 等位基因在日本对照染色体中的频率为 3.5%。

Hanawa 等人在 6 名 I 型 CD36 缺陷患者中(2002) 鉴定了 P90S 突变的纯合性。另外三名 I 型患者是 P90S 突变和另一个 CD36 突变的复合杂合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0002 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
症 疟疾、脑部、易感性,包括
CD36、T1264G

Aitman 等人在 5 名患有 CD36 缺乏症的非洲裔美国患者(608404) 中(2000) 在 CD36 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常见的 1264T-G 颠换,预计会导致外显子 10 中出现提前终止密码子。该等位基因占检测到的突变等位基因的 80%,并且存在于对照英国非裔加勒比人中的 9.9%。在来自冈比亚和肯尼亚的 500 多名疟疾患者中,作者发现 1264T-G 等位基因在严重脑型疟疾患者中的比例过高(611162)。

洛夫-格雷戈里等人(2008)证明来自rs3211938的G等位基因纯合的受试者的单核细胞和血小板上不存在CD36表达。在对 2,020 名非裔美国人的分析中,rs3211938 与预防代谢综合征(p = 0.0012;比值比,0.61)、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 胆固醇(p = 0.00018)和降低甘油三酯(p = 0.0059)相关。 )。

.0003 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
症 疟疾,脑部,易感性,包括
CD36、G1439C、1-BP DEL、1444A

艾特曼等人(2000) 在 CD36 基因的外显子 12 中发现了一个复合突变:1439G-C 颠换,导致丙氨酸-脯氨酸取代,以及核苷酸 1444 处的移码缺失。这种突变在携带者状态下发现于 3.7%对照冈比亚人和健康英国非裔加勒比人的 0.3%。该等位基因在严重脑型疟疾患者中的比例过高(611162)。

.0004 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
症、脑疟疾、耐药性,包括
CD36、IVS3(TG)12

奥米等人(2003) 发现 CD36 基因内含子 3 中的(TG)12 重复与泰国脑型疟疾风险的降低密切相关(611162)。他们表明,该变体参与了缺少外显子 4 和 5 的变体 CD36 转录物的不产生。已知 CD36 基因的外显子 5 编码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的配体结合结构域。

.0005 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症
CD36,1-BP INS,1159A

Hanawa 等人在一名 I 型 CD36 缺乏症(608404) 患者中(2002) 鉴定了 CD36 基因中 1 bp 插入 1159A 的纯合性。她的两个受影响的孩子是 1159A 插入和 P90S(173510.0001) 的复合杂合子。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剪接位点突变,因为患者表现出缩短的 RT-PCR 产物。其他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插入 1159A 的患者的 CD36 mRNA 水平没有降低。花轮等人(2002)指出 Kashiwagi 等人(1996)报道1159A插入导致CD36 mRNA水平显着降低。

.0006 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症
CD36、PHE253LEU

Hanawa 等人在一名 CD36 I 型缺陷患者(608404) 中进行了研究(2002) 鉴定了 CD36 基因中的纯合 phe253 至 leu(F253L) 变化。RT-PCR 显示了外显子 4 的隐秘剪接位点和外显子 9 的跳跃。

.0007 血小板糖蛋白 IV 缺乏症
CD36、ILE413LEU

Hanawa 等人在一名 I 型 CD36 缺乏症(608404) 患者中(2002) 鉴定了 ile413-to-leu(I413L) 变化和 P90S 突变的复合杂合性(173510.0001)。RT-PCR 显示外显子 13 发生跳跃。

.0008 冠心病,易感性,7
CD36,单倍型,AAGIC

在白人血统的非糖尿病个体群体中,Ma 等人(2004) 发现 CD36 位点上的常见单倍型 AAGIC 与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空腹水平升高有关。单倍型代表 5 个多态性的风险等位基因:-33137A-G、-31118A-G(rs1761667)、25444G-A、27645del/ins 和 30294C-G(rs1049673)。在来自美国的 197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相同的单倍型与冠状动脉疾病(CHD7; 610938) 的风险增加相关。在来自意大利的 321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因此综合考虑的 2 个人群的总体相对风险为 1.6(1.1-2.3,p = 0.015)(在 Ma 等人(2004) 的原始出版物中,其中 2 个等位基因被错误报告(-31118 作为 GA,30294 作为 CG);因此,风险等位基因被错误报告为 AGG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