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杆营养不良 5; CORD5

有证据表明锥杆营养不良 5(CORD5) 是由染色体 17q13 上的 PITPNM3 基因(608921) 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锥杆营养不良 5(CORD5) 的特点是视力下降、畏光和色觉缺陷。大多数患者在儿童早期出现症状,并在成年早期发展为法定失明,尽管有些患者表现出较温和的表型,在生命的第四个或第五个十年发病(Kohn 等,2007;Reinis 等, 2013)。

有关视锥杆营养不良的一般表型描述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120970。

▼ 临床特征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影响视网膜视锥细胞的功能,表现为中央视力进行性丧失、色觉缺陷和畏光。科恩等人(2007) 对一个患有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的瑞典 5 代家庭的成员进行了检查,最初由 Balciuniene 等人报道(1995) 发现大多数患者从小就有视力和光敏感性低于正常的情况,在成年早期就有黄斑变性和法定失明的早期迹象。电光感受器测试显示,仅限于视锥细胞的光感受器功能逐渐丧失。在年轻患者中,出现了牛眼黄斑病变,而在晚期病例中,发现的结果各不相同,从色素斑块到明显的中央脉络膜萎缩。无周边视野限制,无夜盲病史。代表视锥细胞功能的明视视网膜电图(ERG)大大减弱或消失,而暗视视网膜电图则显示正常幅度;眼电图(EOG)正常。科恩等人(2007) 在一个患有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的瑞典第 7 代家庭的临床检查成员中观察到较温和的表型,其中包括一名在 45 岁时首次出现视力受损的女性,当时她有色觉缺陷,但全视野正常电生理测试中的锥体反应。她的女儿在 30 岁时出现视力低下、色觉和光敏感性缺陷,ERG 异常,符合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为了详细描述 CORD5 表型,Reinis 等人(2013) 审查了 33 名受影响个体的医疗记录,并检查了之前报道的 2 个患有 CORD 和 PITPNM3 基因突变的瑞典家庭中选定的个体,该基因最初由 Balciuniene 等人描述(1995)(家族 151),另一个由 Kohn 等人报道(2007)(家庭 152)。这两个家庭从童年起就存在视力障碍,早在生命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十年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畏光。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但两个家庭的严重程度不同:在 151 号家庭中,大多数患者在 30 岁时法定失明,而在 152 号家庭中,法定失明发生在 40 岁左右。两个家庭中最常见的屈光不正都是近视。黄斑外观一般从早期的轻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紊乱到疾病晚期的广泛萎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黄斑厚度逐渐减少,老年人表现出中央凹变平和扩大以及黄斑萎缩。与其他基因突变相关的 CORD 相比,在所有瑞典患者中均未观察到眼球震颤,并且只有 1 名患者出现牛眼黄斑病变。此外,视杆系统似乎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只有 1 次观察到异常暗视反应,这种反应发生在一名高度近视患者身上。雷尼斯等人(2013) 得出结论,CORD5 的特点是视锥光感受器功能障碍为主,没有 RPE 普遍受累的迹象。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

巴霍姆等人(2018) 报道了一名 85 岁男性患有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且 PITPNM3 基因突变。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夜盲症和畏光症状。双侧视力为 20/30,远周边视野缩小。多模态视网膜成像显示中心凹周围区域有扇形萎缩和高自身荧光环。谱域 OCT 显示椭圆体带缺失和外层视网膜萎缩,但双侧中央凹不受影响。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显示视杆细胞反应消失,视锥细胞反应严重减弱。检测到 20-kD 和 125-kD 蛋白质的抗视网膜抗体。肿瘤评估为阴性。初次就诊后 3 个月,患者报告主观视力明显恶化,视野严重收缩。ERG 显示视锥细胞反应进一步减少。该患者被诊断患有非副肿瘤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并开始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 测绘

在一个 5 代家庭中,Balciuniene 等人(1995) 证明了进行性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称为 CORD5)与染色体 17p13-p12 上的遗传标记之间的联系。多点分析给出标记 D17S938 的最大 lod 得分为 7.72。该家族中的重组杂交类型表明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基因座位于 2 个特定标记对之间 25 cM 的间隔内。在编码视网膜蛋白恢复蛋白(179618)的基因之间检测到重组,因此将其排除为突变位点。

科恩等人(2007) 对 2 个多代瑞典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家庭的 CORD5 基因座进行了精细定位,其中 1 个家庭先前由 Balciuniene 等人报道过(1995),并在标记 D17S1844 处获得了 12.67 的最大对数值。重组事件将基因座缩小到包含至少 3 个候选基因的 14.3 cM 间隔,其中 2 个被 SSCP 和序列分析排除。

▼ 分子遗传学

在 2 个多代瑞典家庭中,染色体 17p13 存在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其中 1 个是 Balciuniene 等人先前报道的家庭(1995),科恩等人(2007) 对候选基因 PITPNM3(608921) 进行了测序,并鉴定了 Q626H 突变(608921.0001) 的杂合性,该突变与两个家族中的疾病分离。在 322 条种族匹配的对照染色体或 140 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未发现该突变(参见 180100)。由于两个瑞典家族具有共同的单倍型和 Q626H 突变,作者认为这两个家族具有共同的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