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性缺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细胞遗传学定位:6p21 基因组坐标(GRCh38):6:30,500,001-46,200,000

▼ 临床特征

异位性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建立正常的左右(LR)不对称性而导致的。除 X 连锁内脏异位性(306955) 外,大多数家族病例被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凯西等人(1996) 发现了一个家族,其中 3 代有 4 个人表现出偏侧性缺陷。两名患者的正常偏侧性(内位反转)完全逆转(270100),另外两名患者有无脾、肝脏中线和复杂的心脏畸形(位置模糊)。两个专性基因携带者在解剖学上是正常的(孤独位点)。男性间的遗传证实了常染色体遗传。

维塔莱等人(2001) 报道了一个具有偏侧性异常的 5 代家庭。7 人受到影响,其中 4 人存在反位,3 人存在异位。没有男性到男性的遗传,但男性和女性似乎受到类似的影响,连锁分析排除了 X 染色体位点。维塔莱等人(2001) 表明可能存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在这个模型下,4个表面上正常的个体是必然的基因携带者。另外两名家庭成员患有孤立性心脏缺陷,没有任何其他 L/R 异常:其中一名患有心室倒置并伴有大动脉转位,而另一名则患有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

Maclean 和 Dunwoodie(2004) 回顾了以下证据:对 LR 模式至关重要的基因和通路的突变与常见的孤立性先天畸形有关,如先天性心脏病、胆道异常、肾多囊病和肠旋转不良,表明LR 的发展比异位症发生率所暗示的万分之一要普遍得多。他们回顾了哺乳动物(人类和小鼠)LR 模式障碍的数据,以提供在这个“具有诊断挑战性的领域”有用的临床视角。

韦塞尔斯等人(2008) 描述了一个 3 代家庭的 9 名受影响成员,他们患有心脏异常和左侧异构现象,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遗传。心脏异常包括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动过缓、肺动脉瓣狭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偏侧性序列异常包括左支气管异构、下腔静脉奇偶性延续、多脾和肠旋转不良。所有受影响成员的共同发现是心室致密化不全伴传导异常。

▼ 遗传

Casey 等人报道了家族中偏侧性缺陷的男性向男性的遗传(1996)证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测绘

维塔莱等人(2001) 在一个侧向性异常的 5 代家族中进行了连锁分析,并在 6p21 上的标记 D6S426 在 theta = 0 处获得了 2.95 的最大 lod 得分。重组事件定义了以标记 D6S105 和 D6S1960 为界的 32 cM 间隔。

韦塞尔斯等人(2008) 对一个患有心脏异常和左侧异构现象的 3 代家庭进行连锁分析,发现 D6S470(端粒)和 D6S1610(着丝粒)之间与染色体 6p24.3-p21.2 存在连锁,D6S276 处的最大 Lod 得分为 2.7 。该连锁区间与 Vitale 等人先前报道的连锁区间重叠(2001)在一个偏侧性异常的家庭中;最小的重叠区域是 D6S105 和 D6S1610 之间的 9.4-cM(12-Mb) 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