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突发心力衰竭; SCFI
有证据表明婴儿突发心力衰竭(SCFI) 是由染色体 4q24 上的 PPA2 基因(609988) 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
▼ 临床特征
吉米尔等人(2016) 报道了 3 个不相关家庭的 7 名儿童在 4 至 20 个月大时突然发生意外致命的心脏骤停。第一个家庭的 5 个孩子中有 4 个受到影响,第二个家庭的 2 个孩子中有 2 个受到影响。生长参数和精神运动里程碑正常,死前未记录到心律失常。发热性疾病或感染(例如胃肠炎、中耳炎)先于急性和严重心动过缓/心搏停止发作数天或数周。第一家庭的母亲和舅舅被诊断患有布鲁格达综合征(见601144);然而,对 2 名接受此项检查的儿童进行氟卡尼检测,结果呈阴性。在第三个家庭中,先证者在 3 个月大时出现肌张力减退、喂养困难和发育不良。怀疑是肌病,肌肉活检显示不同大小的纤维、脂质堆积和线虫棒。一个月后,她被诊断出患有肥厚型心肌病并伴有心力衰竭,并因心脏骤停在重症监护室去世,年仅4个月。对 7 名儿童中的 6 名进行的心肌组织学检查显示心肌炎的特征,伴有多形性和非特异性炎症浸润、坏死和/或不同严重程度的纤维化。此外,第二家庭中1名受影响儿童的心脏、骨骼肌和肾脏中观察到脂肪沉积,第三家庭先证者的心肌中也观察到脂肪沉积。
肯尼迪等人(2016) 描述了来自 3 个不相关家庭的 6 名儿童,他们都出现了典型的线粒体疾病症状,并在生命的头 2 年内死于心力衰竭。5 名来自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近亲家庭的受影响儿童的临床表现包括乳酸性酸中毒、癫痫发作、肌张力低下和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内的心律失常。所有个体都存在肌细胞丢失、紊乱或纤维化。心脏组织中复合物 I 和 IV 活性的呼吸链功能从正常到中度降低不等,在成纤维细胞和骨骼肌组织中则正常。在第三个家庭中,爱尔兰先证者在 10 个月大时出现癫痫发作,并在 1 岁时出现扩张型心肌病和多器官衰竭。所有受影响的人在病情突然恶化后死于心力衰竭。6 名儿童中的 3 名在最终心力衰竭之前出现了病毒感染,另外 2 名儿童出现呕吐和稀便,但未证实病毒感染。
▼ 遗传
Guimier 等报道的婴儿突发心力衰竭家庭遗传模式(2016)和肯尼迪等人(2016) 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Guimier 等人通过对来自 3 个患有婴儿突发性心力衰竭家庭的受影响个体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2016) 鉴定了 PPA2 基因(609988.0001-609988.0005) 中与疾病分离的错义突变的复合杂合性。
肯尼迪等人从疑似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的个体的大型外显子数据集中(2016) 鉴定出来自 3 个不相关家庭的 6 名受影响儿童的 PPA2 基因存在纯合或复合杂合错义突变(609988.0003 和 609988.0006-609988.0007)。在可获得父母 DNA 的 2 个家族中,父母均具有 1 个突变杂合子。其中 2 个家庭的 5 名受影响儿童为 P167L 突变(609988.0007) 纯合子,在焦磷酸酶活性测定中,与野生型相比,其残留活性仅为 5% 至 10%。肯尼迪等人(2016) 指出,在这种严重 PPA2 功能障碍的情况下,ATP 耗竭会产生急性影响,在慢性损伤发生之前会出现乳酸酸中毒和心肌病。作者认为,在存在次要触发因素(例如病毒应激源)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急性症状,这可能对这些家族的线粒体代谢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