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复合体 III 缺乏症,核类型 7; MC3DN7

有证据表明线粒体复合物 III 缺陷核型 7(MC3DN7) 是由染色体 6p21 上的 UQCC2 基因(614461) 纯合突变引起的。

有关线粒体复合物 III 缺陷的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MC3DN1(124000)。

▼ 临床特征

塔克等人(2013) 报道了一名黎巴嫩近亲父母所生男孩患有线粒体复合物 III 缺陷。他在新生儿期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血清和脑脊液乳酸升高以及肾小管酸中毒的证据。他有轻微的畸形特征,包括一字眉、内眦赘皮、上斜的睑裂、凹陷的鼻梁和扁平的鼻子。他还患有单侧睾丸未降和单侧轴后多指畸形。他原本未受影响的父亲也有相似的面部外观,并且有腭裂病史。该孩子表现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缺乏有意义的言语,后来出现自闭症特征和攻击性行为。他很少癫痫发作,并且有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实验室研究表明,骨骼肌(对照组的 9%)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对照组的 5%)复合物 III 缺乏症显着减少,而复合物 I 和 IV 的继发性减少则不太严重。

费希廷格等人(2017) 报道了一名土耳其近亲父母所生的女婴,携带 MC3DN7。由于怀孕并发宫内发育迟缓和羊水过少,她在妊娠32周时早产。她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在出生后最初几周出现癫痫发作,并发展为癫痫持续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严重的乳酸酸中毒和尿丙酮酸增加。她去世时年仅 33 天。尽管她有一般性低氧性脑病的脑部影像学征象,但畸形特征和体格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对患者肌肉的分析显示,线粒体复合物 III 的水平和活性降低,复合物 I 继发性降低。

▼ 遗传

Tucker 等人报道的 MC3DN7 在该家族中的遗传模式(2013) 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Tucker 等人发现,男孩是黎巴嫩近亲父母所生,携带 MC3DN7(2013) 鉴定出 UQCC2 基因(614461.0001) 中的纯合剪接位点突变,导致 UQCC2 蛋白严重丢失。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患者肌肉(对照组的 9%)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对照组的 5%)中未检测到 UQCC2,并且复合物 III 活性严重降低。将野生型 UQCC2 转导到患者细胞中导致复合物 III 组装和活性的恢复。

Feichtinger 等人在土耳其近亲父母出生的女婴中携带 MC3DN7(2017) 在 UQCC2 基因中发现了 2 个纯合错义突变(R8P 和 L10F;614461.0002)。这些突变是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但在千人基因组计划或 ExAC 数据库中并未发现。该患者未受影响的母亲是突变杂合子。两种突变都发生在高度保守的残基处。对患者细胞的分析显示 UQCC2 蛋白几乎完全丢失,免疫印迹分析显示复合物 III 严重减少,复合物 I 继发减少。复合物 III 和 I 的酶活性在患者肌肉中不同程度降低,但在成纤维细胞中没有。提示组织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