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素,3-素-核苷酸酶,胞质; NT5C
嘧啶 5-引物核苷酸酶 2;P5N2
尿苷 5-素单磷酸水解酶 2;UMPH2
脱氧核糖核酸酶,胞质,1;DNT1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NT5C
细胞遗传学位置:17q25.1 基因组坐标(GRCh38):17:75,130,228-75,131,742(来自 NCBI)
▼ 说明
嘧啶5-素核苷酸酶(P5N;EC 3.1.3.5)也称为尿苷5-素单磷酸水解酶(UMPH),催化嘧啶5-素单磷酸UMP和CMP去磷酸化为相应的核苷。红细胞中有 2 种嘧啶 5-引物核苷酸酶同工酶,分别称为 I 型(UMPH1;606224) 和 II 型(UMPH2)。
▼ 克隆与表达
电泳分析显示人类细胞中存在单条 UMPH 酶活性,但啮齿类动物细胞中存在 2 个不同的 UMPH 活性。燕子等人(1983)和帕格利亚等人(1984) 表明,事实上人类也拥有 2 种不同的 UMPH 同工酶,它们无法通过电泳分离。该结果基于对缺乏 UMPH1 但保留正常 UMPH2 活性的人的观察。底物特异性的差异区分了两种同工酶。缺乏UMPH1会导致溶血性贫血;见266120。
5-prime(3-prime)-脱氧核糖核苷酸酶(DNT1) 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酶,在淋巴细胞中活性特别高。生化纯化的 DNT1 的表观分子质量为 45 kD,可水解 5-prime 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 和 2-prime(3-prime)-dNTP 以及核糖核苷酸,但不水解 5-prime 核糖核苷酸(Hoglund 和 Reichard,1990;Tjernshaugen 和 Fritzson, 1976)。通过微肽测序和数据库搜索,Rampazzo 等人(2000) 鉴定了编码小鼠 Dnt1 的全长 cDNA。他们还克隆了部分人类 DNT1 cDNA,该 cDNA 缺乏小鼠序列中存在的 5-prime 181 bp。从部分人cDNA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小鼠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83%的一致性。Northern 印迹分析显示 1.5-和 1.0-kb DNT1 转录物普遍表达,在骨骼肌、心脏和胰腺中表达最高。SDS-PAGE和酶分析表明,重组鼠Dnt1表达为25-kD的酶,该酶仅在从第一个ATG表达时才有活性并催化核苷酸去磷酸化,但缺乏磷酸转移酶活性。重组人 DNT1 仅在与小鼠 cDNA 的 5 引物末端融合时才具有活性。荧光显微镜表明DNT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表达,不靶向任何特定细胞器。
▼ 测绘
威尔逊等人(1986) 在体细胞杂交中证明 UMPH2 与 17q 共分离。Wilson 等人使用小鼠与叙利亚仓鼠杂交。Xu等(1987)在小鼠中证明了Umph2和Glk的同线性,表明Umph2基因位于小鼠11号染色体上。通过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Xu等人(1988) 证明 UMPH2 属于与选择性标记 TK1(188300) 共转染的一组基因,该标记位于 17q23.2-q25.3 区域。UMPH2 与 GHC 基因(参见 139250)高频率共转染。顺序被认为是:cen--GAA--UMPH2--GHC--TK1--GALK--qter。
通过序列分析,Rampazzo 等人(2000) 在位于 17 号染色体的基因组克隆中鉴定出 DNT1 和 DNT2(605292) 基因。他们还发现这 2 个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