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慢性天疱疮; BCPM

天疱疮,良性家族性
黑利病;HHD

有证据表明 Hailey-Hailey 病是由染色体 3q22 上 ATP2C1 基因(604384)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Hailey-Hailey 病,也称为良性慢性天疱疮,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皮肤病,通常在三岁或四岁的时候出现,伴有红斑、水疱和涉及身体褶皱的糜烂,特别是腹股沟和腋窝区域。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颈部、肛周和乳房下区域,也可能同样受到影响(Poblete-Gutierrez 等人的总结,2004 年)。

这种疾病首先由皮肤科医生 Hailey 和 Hailey 兄弟(1939) 描述。

▼ 临床特征

Loewenthal(1959) 认为化脓性细菌是一个诱发因素。这种可能性得到了抗生素的有益作用的支持,抗生素的使用已将这种情况转变为相对不严重的疾病。Burns等人在1个家庭的4个案例中(1967)和威尔逊等人(1968)在病变处发现了白色念珠菌,并发现这种真菌会在以前未受累的皮肤上诱发病变。

紫外线辐射、高温、出汗和皮肤感染都会引起异常。马尔库斯等人(1986) 声称 HLA-B16 的频率增加。据报道,病变更广泛地分布在皮肤上(Marsch 和 Stuttgen,1978),甚至粘膜表面,包括阴道、颊粘膜和食道的表面(Burge,1992;Wieselthier 和 Pincus,1993)。此外,指甲上可能会出现纵向白色条纹。通常在 30 岁至 40 岁之间发病,但约 12% 的患者会延迟至 40 岁以后。

另请参见疣状角化病(101900) 和 Darier-White 病(124200)。

伯格等人(1991) 证明了这种疾病中角质形成细胞粘附存在广泛的亚临床异常。他们假设粘附连接有缺陷。另一方面,在达里尔病中,异常细胞粘附仅在临床涉及的皮肤中可见。这些研究是通过吸盘定量施加负压来诱发水泡的。

Burge(1992) 研究了 58 名患者。这种疾病通常在二十岁到四岁之间出现,但诊断延迟的情况很常见。在接受检查的 38 名患者中,有 71% 的人在指甲中发现了无症状的纵向白色带,这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身体体征。此前并未有关于指甲变化的记录。该疾病主要是弯曲性的。摩擦、高温或出汗会加剧病变,疼痛可能会限制身体活动。

▼ 遗传

Burge(1992)研究的58名患者分布在31个家庭;9名患者无Hailey-Hailey病家族史。家系模式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测绘

通过连锁分析,池田等人(1994) 将 Hailey-Hailey 病的基因座定位到 3q 染色体 D3S1589 和 D3S1316 之间的区域。在 D3S1290 微卫星重复中,theta = 0.0 时,所研究的 4 个家族的最大组合 2 点 lod 得分为 14.60。研究结果表明,该位点存在一种先前未知的参与角质形成细胞凝聚的基因。许多其他被认为对表皮粘附很重要的候选基因先前已被连锁研究排除。

理查德等人(1995) 使用多态性微卫星标记,通过连锁分析对 6 个德国和意大利家族进行了 HHD 基因座的定位。没有发现遗传异质性的证据。他们观察到 HHD 和 D3S1587 之间完全共分离,最大对数值为 4.54。单倍型分析使他们能够将包含 HHD 基因座的间隔缩小到 5 cM,两侧是 D3S1589 和 D3S1290。据报道,大致位置为 3q21-q24。

佩卢索等人(1995) 将 HHD 基因座缩小到 D3S1589 和 D3S1541 两侧的区域。在 1 个受影响的家族中观察到的缺失的着丝粒末端位于这 2 个标记之间。

▼ 临床管理

泉等人(1971) 发现新霉素是一位患者的诱发因素。Berger 和 Lynch(1971) 提出,导致浸渍和出汗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以外的区域出现病变。雷塔莫等人(1989) 得出结论,Hailey-Hailey 病患者接触过敏的频率有所增加。这一事实可能会限制抗菌剂或抗真菌剂局部治疗的使用。粘膜受累似乎很少见。

Burge(1992) 对 27 名患者的预后进行了评估,得出的结论是长期前景总体良好;17名患者病情好转,7名患者病情稳定。外用皮质类固醇加或不加抗生素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Kartamaa 和 Reitamo(1992) 用二氧化碳激光汽化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 分子遗传学

Hu 等人在 21 个患有 HHD 的家族中(2000) 鉴定了 ATP2C1 基因的突变(例如 604384.0001-604384.0003),该基因编码 ATP 驱动的泵的人类同源物,该泵将钙隔离到酵母的高尔基体中。HHD 患者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中细胞质钙的调节受损,并且 HHD 患者体内正常表皮钙梯度减弱。他们的发现不仅提供了对 HHD 分子基础的理解,而且强调了钙控制对复层鳞状上皮功能的重要性。

在一名 HHD 单侧节段性加重的患者中,最初由 Vakilzadeh 和 Kolde(1985)、Poblete-Gutierrez 等人报道(2004) 鉴定了 ATP2C1 基因(604384.0009) 外显子 22 中剪接位点突变的杂合性。对受影响更严重的节段皮肤区域的单倍型分析揭示了父本野生型等位基因的持续丢失,证实了作者的假设,即这种节段恶化代表了一种具有突变半合性的嵌合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