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非髓样,伴或不伴细胞缺氧症

TCO
TCO1

细胞遗传学定位:19p13.2 基因组坐标(GRCh38):19:6,900,001-12,600,000

▼ 说明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NMTC) 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多灶性肿瘤,且比散发性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性。

甲状腺肿瘤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特征是存在细胞嗜氧症。嗜氧化细胞存在于少数良性或恶性甲状腺肿瘤中。这些细胞显示出大量的颗粒状嗜酸性细胞质,并且富含线粒体。Katoh 等人报道了伴有细胞嗜氧血症的甲状腺肿瘤的家族性发生(1998)。坎齐安等人(1998)报道了这样一个家族,其成员已经有3代受影响,并通过连锁分析将该基因定位到19p13。

有关 NMTC 的一般表型信息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188550。

▼ 临床特征

Canzian 等人所在的家庭。Kraimps 等人(1998) 报道了与 19p13.2 的联系(1997) 患有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这个3代家族起源于法国西部的一个非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包括3名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3名非髓性甲状腺癌患者。受影响个体的手术年龄从 10 岁到 63 岁不等。没有患者有任何其他类型的癌症倾向综合征或辐射暴露史。家族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在这个家族中,良性和恶性甲状腺肿瘤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细胞嗜氧性。研究结果表明,应仔细调查患有细胞嗜氧症的散发性非髓样甲状腺癌患者的亲属。

为了进一步阐明滤泡细胞起源的家族性甲状腺肿瘤的特征,Harach 等人(1999) 研究了受影响家庭成员的病理结果,其中 Canzian 等人(1998) 已证明与 19p13.2 的联系。所有受影响的家庭成员(7 名男性和 2 名女性;平均年龄 23 岁)临床甲状腺功能正常,并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4 例患者在甲状腺切除术后观察到肿瘤复发。在所研究的 5 名患者中,有 4 名患者的肿瘤为多灶性、双侧界限清楚或有包膜,由滤泡、乳头、小梁/实性区域组成(通常类似于甲状腺透明变性小梁腺瘤)或一种混合物,由细胞质呈淡色至浓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细胞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所有肿瘤均源自滤泡细胞。不到三分之一的良性肿瘤和所有 3 种癌症均显示出数量不等的肿瘤细胞,对线粒体进行了弥漫性免疫染色。哈拉赫等人(1999) 提出,“多发性腺瘤性甲状腺肿”、非地方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滤泡细胞起源的多发性肿瘤(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的组织学发现,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应提醒病理学家和医生注意这种可能性。遗传特征及其对家庭筛查的影响。肿瘤通常是良性且界限清楚,但由于多中心性,因此增加了复发和/或进展为癌症的风险,应提倡甲状腺全切除术。

▼ 测绘

为了评估 MNG1(138800)、TCO1、PTCPRN(605642)、PTEN(601728)、TSHR(603372) 和 TRKA(191315) 在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中的作用,Bevan 等人(2001)对22个家族中的这些位点进行了全面的突变和连锁分析。一个家族与染色体 19q13.2 相关,证实 TCO1 是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一个亚型的基础。与 Canzian 等人之前与 TCO1 相关的家族形成鲜明对比(1998),该家族的甲状腺癌是乳头状癌而不是 Hurthle 细胞癌。这些家族均与 MNG1 或 PTCPRN 无关,并且没有证据支持 PTEN、TSHR 或 TRKA 的作用。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具有遗传异质性,并且这些基因中没有一个占家族的大多数。

McKay 等人在 10 个患有非髓样甲状腺癌的家庭中,其中 9 个出现细胞嗜氧症(2004) 发现了 TCO1 和 NMTC3(606240) 关联的证据,对数分数分别为 1.56 和 2.85。使用非髓样甲状腺癌发展的乘法风险模型进行的两基因座连锁分析,获得的最大 lod 得分为 3.92,假设 70% 的家族有关联时,lod 得分为 4.51,表明这些家族中的分离与交互模型一致。仅蒂罗尔一个大家族就获得了 3.21 的 2 位点 lod 分数。

▼ 分子遗传学

排除研究

马克西莫等人(2005) 排除了 Canzian 等人报道的受影响家庭成员中 GRIM19 基因(NDUFA13; 609435) 的突变(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