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可逆性白质脑病,伴有尿α-酮戊二酸升高; ARLIAK
有证据表明尿 α-酮戊二酸增加的急性可逆性白质脑病(ARLIAK) 是由染色体 20q13 上的 SLC13A3 基因(606411) 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
▼ 说明
急性可逆性脑白质病伴尿 α-酮戊二酸增加(ARLIAK)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特征是在发热性疾病的情况下出现急性可逆性神经功能恶化。该疾病与急性发作同时发生的脑部影像学短暂性白质脑病以及二羧酸(尤其是 α-酮戊二酸)排泄持续增加有关(Dewulf 等人的总结,2019)。
▼ 临床特征
德伍尔夫等人(2019) 报道了 2 名不相关的患者患有类似的急性发热性神经系统疾病,伴有可逆性白质脑病和 α-酮戊二酸尿排泄增加。第一位患者 15 岁时出现发热性疾病 2 天后出现急性神经功能恶化、嗜睡、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脑成像显示脑室周围区域和胼胝体以及其他区域的白质异常。实验室研究表明,α-酮戊二酸、琥珀酸、富马酸和 N-乙酰天冬氨酸(NAA) 的尿排泄量增加。这些有机酸在脑脊液(CSF)中也有所增加。从急性疾病恢复后,患者的所有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白质异常也几乎完全消失。在 10 年的随访中,他没有复发。第二位患者在 5 岁时因发热性疾病而表现出类似的表型。她患有肌张力低下、运动异常和与白质异常相关的构音障碍,以及尿 α-酮戊二酸和 NAA 增加。脑脊液分析显示乳酸增加,但未进行其他有机酸的研究。她的持续性轻度共济失调症状迅速好转,但 6 年后又出现类似症状。一年后,脑成像显示一些残留的轻度白质异常和小脑萎缩。两名患者都有持续的二羧酸尿排泄,主要是α-酮戊二酸。
因巴德等人(2022) 报道了一名患者在 15 岁时因发热感染而出现白质脑病。在初次发作后,他耐受了进一步的发热发作,但没有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然而,27.5 岁时,他在发烧、腹泻和感染 COVID-19 的情况下出现暂时性构音障碍和软腭无力。脑部 MRI 显示双侧对称性白质脑病。经过静脉输液治疗后,他康复了。四个月后,他没有任何症状,白质脑病几乎完全消退。
▼ 遗传
Dewulf 等人报告的 ARLIAK 在家庭中的遗传模式(2019) 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在 2 名无关的 ARLIAK 患者中,Dewulf 等人(2019) 鉴定了 SLC13A3 基因(606411.0001-606411.0003) 中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有2个错义突变和1个剪接位点突变。将 2 个错义突变转染到 HEK293 细胞中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这两种错义突变都会导致 α-酮戊二酸、琥珀酸和 NAA 的转运显着减少。这些突变是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的,与家族中的疾病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