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先天性静止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 CSNBAD1

夜盲症,先天性静止性,视紫红质相关

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是由编码视紫红质(RHO; 180380) 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他形式的常染色体显性 CSNB 可由 4p16 染色体上的 PDE6B 基因(180072) 和 3p21 染色体上的 GNAT1 基因(139330) 突变引起。

有关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遗传异质性的一般表型描述和讨论,请参见 CSNB1A(310500)。

▼ 临床特征

筛分等(1992) 研究了密歇根州的一个大型亲属,没有可检测到的视杆视觉。尽管没有可检测到的视杆细胞功能,但 5 名老年人的锥体视网膜电图(ERG) 振幅正常,另外 2 名老年人仅部分降低。最年长的受影响个体对单次闪光和 30 Hz 闪烁的幅度响应均降低。38 岁先证者的眼底反射测量显示视紫红质密度正常。其中两名患者,年龄分别为 38 岁和 64 ,也表现出与视野丧失相关的周边视网膜色素变化。鉴于这一发现,作者犹豫是否将这种情况归类为“静止”。该家族的年长成员表现出骨针色素沉着、视网膜色素上皮轻度弥漫性萎缩以及视网膜血管变窄。尽管这个家族中的 38 岁先证者无法感知昏暗的灯光,但他的视杆增量阈值功能在较亮的背景下是正常的(Shaving et al., 1995)。对于昏暗但不明亮的背景的视杆细胞视力受损与热异构化导致的基础“暗光”增加的机制一致,相当于比野生型视紫红质增加了 10,000 倍以上。

德莱贾等人(1993)报道了一名患有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的单纯性患者。患者表现出不可记录的视杆反应、对白色闪光的幅度响应降低、隐式时间缩短以及接近正常的 30 Hz 闪烁。谱系分析是不可能的。18 岁和 34 岁时的眼科检查显示眼底正常。两次就诊时 ERG 均相同,并且显示杆状 a 波和 b 波缺失。由于患者在 18 岁时没有检测到杆状 B 波,并且锥状 B 波的幅度和隐时时间正常,并且在 2 次检查之间的 16 年间隔期间没有变化,因此诊断为静止性夜盲症,而不是RP 已制作。

阿尔-詹达尔等人(1999) 描述了一个爱尔兰家庭分离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他们孤立确定了2个核心家庭;谱系分析揭示了这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四代谱系。所有接受调查的人从记事起就都报告过夜视困难。没有人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任何主观恶化。受影响的老年人在夜间在光线充足的城市环境中驾驶感到安全。一名住在农村地区的患者在夜间在大灯下开车很舒服。没有患者报告任何日间视力的主观问题。任何患者均未记录到视杆细胞隔离反应,而视锥细胞衍生的 ERG 反应完全正常。最大暗适应响应显示 a 波和 b 波振幅有类似的减少,并且 b 波隐式时间显着加速,表明这些波形可能是锥体衍生的。

▼ 分子遗传学

在 Siving 等人报道的大家族中(1992,1995)该异常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共分离,视紫红质密码子 90 中的单碱基替换:gly90 为 asp(180380.0032)。

Dryja 等人推断,没有杆状 a 波的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病例可能存在光转导通路缺陷(1993) 对 2 名不相关患者的白细胞 DNA 进行了视紫红质基因编码区突变的筛查。其中一位是著名的努加雷特家族成员(见610444),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另一名 34 岁男性自幼患有夜盲症,是由 ala292 突变为 glu 的杂合子(A292E;180380.0031)。

阿尔-詹达尔等人(1999) 在一个爱尔兰家族的 RHO 基因(180380.0042) 中发现了 thr94 到 ile 的突变,孤立出常染色体显性形式的 CSNB。

▼ 命名法

Bordley(1908) 讨论了半盲症和夜盲症这两个术语的混淆,并建议使用术语夜盲症(夜盲症的字面意思是“晚上看东西”,而半盲症的意思是“白天看东西”;因此,夜盲症是“日盲”,例如完全色盲(216900),而半盲症是“夜盲症”。参见 310500 的讨论这两个术语的派生,包括来自希腊语词根“blind”或“obscure”的音节“al”,实际上使 nyctalopia 意味着夜盲症。)

▼ 历史

Bordley(1908)描述了一个具有典型的夜盲症显性遗传的黑人家庭。有一些奇怪的特征。7名不同年龄、不同家族的受影响成员均表现出视野异常,包括双侧外下象限完全丧失。而且这种缺陷也不能说是固定的:“随着这些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视野,即使在明亮的白天,也会变得越来越狭窄,直到最后完全失明。” 他们失去视力后不久就会死去。事实上,完全失明在家庭中被视为即将崩溃的可靠标志……失明后,角膜溃烂,眼睛被感染并丧失。

弗朗索瓦等人(1965) 观察到一个家庭在 3 代中至少有 4 名受影响的成员,全部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