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营养不良,后多形性,4; PPCD4

有证据表明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 4(PPCD4) 是由染色体 8q22 上 GRHL2 基因(608576)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PPCD4 的特征是不规则的后角膜表面,偶尔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混浊。 存在家庭间和家庭内以及个体内的变异性。 症状包括角膜水肿导致的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继发性青光眼和斜视; 一些受影响的人没有症状。 极少数患者因眼睛疼痛而接受眼球摘除术(Liskova et al., 2018)。

有关 PPCD 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122000。

▼ 临床特征

利斯科娃等人(2018) 描述了 4 个捷克家庭(C15、C23、C26 和 C33)和 2 个英国家庭(B4 和 B5)患有 PPCD 和 GRLH2 基因突变(参见分子遗传学),并指出家庭间和家庭内都存在变异 。 捷克家族中的 27 名受影响个体中的大多数都携带相同的突变,呈现出典型的 PPCD 角膜体征,角膜后表面不规则,偶尔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混浊,临床上描述为带状或地理性或水泡性病变。 其他特征包括由于角膜水肿导致的视力模糊、非进行性视力下降、继发性青光眼和斜视。 两名患者因失明疼痛而接受了眼球摘除术,9 名患者没有症状。 镜面显微镜和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记录了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形态正常和异常,以及角膜后表面不规则。 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全层角膜样本,发现角膜水肿,内皮细胞大小和形状以及细胞的局灶多层变化。 在英国B5家族中,先证者患有明显不对称的疾病,弥漫性地理性内皮细胞变化仅限于左眼,还表现出弱视和失代偿性外斜视,并且与右眼相比,内皮细胞密度显着降低。 她受影响的兄弟双侧内皮细胞计数较低,但细胞形态无变化,并在角膜周边表现出大量哈萨尔-亨利小体。 受 PPCD 影响的个体均未报告听力损失或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的其他特征(ECTDS; 616029)。

▼ 遗传

Liskova 等人报道了 PPCD4 在 3 个家族(C15、C23 和 C26)中的遗传模式(2018)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在他们报告的另一个具有 PPCD4 的家系(C33)中,GRHL2 基因的杂合突变被证明是从头发生的。

▼ 测绘

利斯科娃等人(2018) 对一个捷克大家族(C15) 分离常染色体显性 PPCD 的 9 个受影响成员和 7 个未受影响成员进行了基因分型,并确定了 8 号染色体上的单个位点(chr8:100,821,039-119,725,923; GRCh38),跨越 8q22.3-q24.12, 最大对数值为 4.38。 重组事件将 PPCD4 基因座精炼为 chr8:101,411,163-109,214,442。

▼ 分子遗传学

在一个捷克大家族(C15) 中,PPCD 对应到染色体 8q22.3-q24.12,Liskova 等人(2018) 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鉴定了 GRHL2 基因(608576.0005) 内含子 1 内二价组蛋白修饰位点突变的杂合性,该突变与疾病分离。 对未解决的 PPCD 病例中的 GRHL2 调控区进行针对性筛查,发现了另外 3 个具有相同突变的捷克家族,其中 2 个(C23 和 C26)与 C15 家族共享单倍型,表明该变异来自共同的祖先。 在第四个家族(C33)中,该变异被证明是从头出现的。 对 19 个未解决的 PPCD 先证者的 GRHL2 区域进行筛选,发现 2 个不相关的英国家族 B4 和 B5 的内含子 1 中存在 2 个不同的杂合 1-bp 缺失(参见例如 608576.0006)。 这些突变随疾病而分离,并且在公共变异数据库中未发现。 功能分析表明,与野生型GRLH2相比,突变体显着增加了内含子1调控区的启动子活性。

▼ 发病机制

利斯科娃等人(2018) 指出,PPCD 相关突变驱动角膜内皮细胞通过间充质到上皮转化(MET) 途径转化为上皮样细胞,表现为分层和不规则形状的细胞。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MET 是一种会聚的发病机制,导致中间蜂窝状态和内皮屏障功能障碍以及 PPCD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