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体相关的 PDZ 和含有卷曲螺旋结构域的蛋白质; GOPC
- PDZ 蛋白与 TC10 特异性相互作用;PIST
- 融合在胶质母细胞瘤中;FIG
- CFTR 相关配体;CAL
本条目中代表的其他实体:
FIG/ROS1 FUSION GENE,包含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GOPC
细胞遗传学位置:6q22.1 基因组坐标(GRCh38):6:117,560,269-117,602,511(来自 NCBI)
▼ 说明
PIST 是一种含有 PDZ 结构域的高尔基体蛋白。PDZ 结构域包含大约 90 个氨基酸,并以序列特异性方式结合蛋白质的极端 C 末端。
▼ 克隆与表达
Neudauer 等人使用 TC10(605857) 功能获得突变体作为诱饵,对第 9 天小鼠胚胎 cDNA 文库进行酵母 2 杂交筛选,然后进行 EST 数据库搜索和 RACE(2001)获得了编码小鼠和人类PIST的cDNA。推导的 454 个氨基酸的人类蛋白质与小鼠蛋白质大约 92% 相同,包含 2 个假定的卷曲螺旋结构域,第二个结构域中具有潜在的亮氨酸拉链,随后是小鼠和蠕虫中保守的新区域,并且PDZ 域。Northern 印迹分析揭示了 4.4 kb 转录物的普遍表达,其中在大脑和心脏中表达最高。
Charest等人通过EST数据库搜索大鼠Psd95(602887)的PDZ结构域作为探针,然后进行PCR和探测髓系白血病cDNA文库(2001)获得了编码图的cDNA。除了 Neudauer 等人鉴定的蛋白质结构外(2001),作者报道了图 1 中的多个磷酸化位点。他们发现,FIG PDZ 结构域与肌营养蛋白家族的结构域(例如 SNTA1,601017)聚集在一起。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所有检查的小鼠组织中均表达 59 kD 蛋白。免疫荧光显微镜证明,布雷菲德菌素 A 敏感的核周高尔基体定位通过第二个或 C 端卷曲螺旋结构域(CCD) 发生,并且孤立于亮氨酸拉链。
孤立地,姚等人(2001) 还克隆并表征了 PIST,他们将其称为 GOPC。
▼ 基因功能
Neudauer 等人的结合和突变分析(2001) 表明 PIST 与 GTP 结合的 TC10 和 PIST 本身存在亮氨酸拉链依赖性相互作用,但与其他 Rho GTPases 不存在相互作用。
Yao 等人的结合分析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2001)指出,在 FZD 蛋白通过分泌途径易位至质膜之前,GOPC 的 PDZ 结构域与高尔基体中 frizzled-5(FZD5; 601723) 或 FZD8(606146) 的 C 末端结构域相互作用。
Charest 等人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2001) 表明,FIG 通过其 C 端 CCD 与高尔基体中的 突触融合蛋白-6(STX6;603944) 相互作用。他们提出,FIG 可能参与膜囊泡转移。
Cheng 等人进行的免疫共沉淀分析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2002) 表明 PIST(他们称之为 CAL)与高尔基体中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602421)的 C 末端相互作用。功能分析表明,CAL-CFTR 相互作用通过选择性抑制细胞表面 CFTR 表达,导致 CFTR 氯电流减少;NHERF(604990)的竞争可能会扭转这一局面。
程等人(2010)表明STX6参与CAL介导的CFTR下调。CAL 结合 CFTR 的 C 末端,而 STX6 孤立结合 CFTR 的 N 末端。STX6 的过度表达降低了 CFTR 的细胞表面表达并导致其不稳定,但在没有 CAL 和存在溶酶体抑制剂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STX6 和 CAL 对具有囊性纤维化(219700) 相关 δ-F508 突变(602421.0001) 的 CFTR 稳定性没有影响,该突变保留在 ER 中并经历 ER 相关降解。程等人(2010) 得出结论,STX6 和 CAL 在跨高尔基体网络中发挥作用,并将 CFTR 直接转移到溶酶体。
Yue 等人使用酵母 2-杂交系统实验(2002) 确定小鼠体内的 PIST 亚型(他们称为 nPist)与 Grid2(602368) 和 Becn1(604378) 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和共定位实验表明,Grid2 和 nPist 的特异性相互作用需要 Grid2 的 C 末端和 nPist PDZ 结构域。GST Pull-down 测定、免疫共沉淀测定和共定位实验证实了 nPist 和 Becn1 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转染细胞中,nPist 和 Becn1 协同作用诱导自噬。岳等人(2002) 提出 nPist、Grid2 和 Becn1 在体内小脑浦肯野细胞中形成复合物,并表明在 Grid2 突变型 lucher 小鼠中破坏该复合物会导致 lurcher 浦肯野细胞中自噬的激活。
无花果/ROS融合蛋白
查雷斯特等人(2003) 报道了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对 6q21 上 240 kb 的间质缺失进行的分析,该缺失将 Fig 基因与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RTK) ROS1(165020) 融合。所得的Fig/ROS融合蛋白是组成型激活的酪氨酸激酶。这是导致星形细胞瘤中 RTK 融合蛋白形成的基因组事件的第一个例子。
▼ 测绘
国际辐射混合测绘联盟将 PIST 基因定位到 6 号染色体(WI-12920)。
▼ 动物模型
姚等人(2002) 表明 GOPC 主要位于圆形精子细胞的跨高尔基体区域,并且 GOPC 被破坏的雄性小鼠因球形精子症而无法生育(102530)。主要缺陷是早期圆形精子细胞中顶体的碎片,并且未能与发育中的顶体融合的异常囊泡是明显的。在后期,观察到核畸形和线粒体排列异常,这也是人类球形精子症的特征。仅当注射的卵母细胞被激活时,将这种畸形精子胞浆内注射到卵母细胞中才会分裂成囊胚。作者得出结论,GOPC 为理解精子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