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赫曼-钻石综合症 2; SDS2
有证据表明 Shwachman-Diamond 综合征 2(SDS2) 是由染色体 15q25 上的 EFL1 基因(617538) 纯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Shwachman-Diamond 综合征 2(SDS2) 的特点是外分泌胰腺功能障碍、造血异常、身材矮小和干骺端发育不良(Stepensky et al., 2017)。
有关 Shwachman-Diamond 综合征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SDS1(260400)。
▼ 临床特征
斯蒂芬斯基等人(2017)报道了一名6岁的墨西哥男孩和他4岁的妹妹(A家庭),他们身材矮小,轻度整体发育迟缓,重度近视,外分泌胰腺功能不全,双侧膝内翻。骨骼检查显示干骺端增宽且不规则,尤其是肋骨和股骨。两名同胞均患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姐姐的症状是间歇性的,哥哥的症状是持续性的,弟弟也患有未明确的抗体缺乏症,免疫记忆较差,并因严重呼吸道感染多次住院。此外,弟弟患有肌张力低下、声门下狭窄、喉后裂、喉软化症,婴儿期喂养不良、生长发育不良,并伴有腹泻、便秘。作者还研究了来自 2 个无关的近亲巴勒斯坦穆斯林家庭的 3 名受影响的同胞(B 家庭)和 1 名受影响的女孩(C 家庭)。所有这三个人在生命的第一年都表现出严重的发育不良。他们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而出现腹泻和脂肪泻,粪便弹性蛋白酶水平低,血脂肪酶和弹性蛋白酶低,维生素E减少,凝血试验异常。其他特征包括肌张力低下、严重神经发育迟缓、小头畸形、耳位低、腭高拱、四肢根状缩短和手指短。其中两名同胞和一名无关的女孩在 7 个月至 15 个月大时死亡,而另一名从婴儿早期接受胰酶替代治疗的同胞在 15 个月大时仍存活。巴勒斯坦患者的实验室评估显示进行性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进行性正细胞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计数低以及波动性血小板减少症。腹部超声显示胰腺高回声,与脂肪浸润一致。骨骼X光检查显示长骨不规则干骺端和前肋骨呈杯状。其中 1 名患者进行了脑部 MRI 检查,结果正常。
谭等人(2018) 报道了一名有宫内生长受限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病史的患者。她在 22 个月大时出现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和转氨炎。肝活检显示门静脉周围桥接和小叶中心纤维化。她在 2 至 5 岁时出现轻度间歇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在 9 岁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伴有发烧。骨髓活检显示细胞结构低。6岁时的骨骼检查显示存在角部骨折型脊柱侧凸和干骺端发育不良(184255)。她在 4 岁和 7 岁时出现复发性血尿并伴有高钙尿症。她在二年级时被诊断出患有学习障碍。14岁时,她被诊断患有轻度胰腺功能不全。
谭等人(2019) 报告了 3 名 SDS 患者。患者1,年龄31,17岁时出现血小板减少症,30岁时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症。28岁时的骨髓活检显示中性粒细胞分割缺陷。他在 27 岁时就有胰腺功能不全的证据,并且 MRI 检测到胰腺脂肪增多症。他还患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脾肿大,CT 扫描显示有纤维化证据。骨骼异常包括 29 岁时发现的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和牙釉质异常。患者 2,14 ,1.5 岁时就诊,发育迟缓。她患有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岁时的骨髓活检显示中性粒细胞分割缺陷。她在 5 岁时就有胰腺功能障碍的证据。她没有骨骼异常,但身材矮小,生长激素缺乏。她还患有严重近视、眼球震颤和视力低下。患者 3,8 ,1.2 个月大时出现贫血且发育迟缓。她在 6 个月大时有胰腺功能不全的证据,并且超声检查显示回声过度。她还患有干骺端发育不良和身材矮小,并伴有生长激素缺乏。
李等人(2021) 报道了 3 名无关的患者,年龄分别为 3 岁、9 岁和 25 ,患有 SDS2。3名患者均患有胰腺脂肪增多症,2名患者患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两名患者患有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三名患者均患有血小板减少症。3名患者均患有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以及发育迟缓。
▼ 分子遗传学
Stepensky 等人研究了来自 2 个巴勒斯坦穆斯林家庭(B 和 C)的 2 名墨西哥同胞(家庭 A)和 3 名同胞以及 1 名无关女孩,患有外分泌胰腺功能障碍、造血异常、身材矮小和干骺端发育不良(2017) 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排除了 SBDS 基因(260400) 中的突变,并鉴定了 EFL1 基因中的 2 个不同的纯合错义突变,这些突变与各个家族中的疾病分离:墨西哥家族中的 M882K 替换(617538.0001),以及巴勒斯坦穆斯林家庭中的 R1095Q 替代品(617538.0002)。
谭等人(2018) 在一名患有 SDS2 的 14 岁女孩中发现了 EFL1 基因(617538.0003) 的纯合突变。通过三重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出的突变在父母中以杂合状态存在。未进行功能研究。
Tan 等人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然后进行桑格测序(2019) 鉴定了 3 名 SDS2 患者的 EFL1 基因突变:患者 1 为复合杂合突变(617538.0004-617538.0005),患者 2 为纯合突变(617538.0006),以及从父亲遗传的单一杂合突变(617538.0007)。患者 3。患者 3 的母体等位基因几乎没有可检测到的 mRNA 转录本,表明母体等位基因中存在影响 EFL1 表达的非编码突变。谭等人(2019) 证明 EFL1 突变导致 60S 细胞质亚基晚期的 eIF6 释放受损,导致核糖体亚基连接缺陷并减少整体蛋白质合成。
Lee 等人在 3 名患有 SDS2 的韩国患者中(2021) 鉴定了 EIF1 基因中的复合杂合突变(617535.0008-617535.0010);其中一种突变(T1069A; 617538.0008) 发生在所有 3 名患者中。所有 3 名患者在骨髓来源的细胞中还存在 15 号染色体(包括 EIF1 基因)的体细胞部分杂合性缺失(LOH),导致 T1069A 等位基因纯合性在一些细胞中。在患者 I-1 和 III-1 中,在非骨髓来源的细胞中没有观察到这种杂合性的丧失。李等人(2021) 的结论是,15 号染色体上的 LOH 和相对较温和突变的纯合性可以避免灾难性后果。当用带有 T1069A 突变的 EFL1 转染时,EFL1 -/- HeLa 细胞表现出核糖体组装的部分挽救,表明该突变是亚等位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