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易感性; PHN

有证据表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HN) 的易感性与染色体 2q34 上的 CPS1 基因(608307) 的变异有关。

▼ 分子遗传学

Pearson 等人在一项针对 31 名患有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其中 6 例为特发性)的研究中(2001) 发现 PHN 与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 基因(608307.0006) 中的 T1405N 多态性之间存在关联(p = 0.05)。 作者认为,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一种控制尿素循环限速步骤的酶)的功能状态在出生时的心肺转变中发挥作用。

坎特等人(2007) 前瞻性评估了 131 名需要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缺陷儿童的连续模型队列,以确定与术后肺动脉压(PAP) 增加相关的关键因素,肺动脉压(PAP) 定义为术中至少 1 小时平均 PAP 高于 20 mm Hg。 术后 48 小时通过留置肺动脉导管进行测量。 多维降维(MDR) 用于内部验证观察结果并开发最佳的 2 变量至 5 变量模型,并在 41 名儿童的验证队列中进行前瞻性测试。 建模群组的无条件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 0.92,p = 0.01)、CPS1 T1405N(608307.0006)基因型(AC vs AA:OR = 4.08,p = 0.04;CC vs AA:OR = 5.96,p = 0.01)和唐氏综合症(OR = 5.25,p = 0.04)是这种复杂表型的孤立预测因子。 MDR 预测最佳的 2 变量模型由年龄和 CPS1 T1405N 基因型组成(p 小于 0.001)。 这个 2 变量模型正确预测了验证队列中 73% 的结果。 添加种族、性别和唐氏综合症的 5 变量模型并不明显优于 2 变量模型。 坎特等人(2007) 得出的结论是,CPS1 T1405N 基因型似乎是预测儿童先天性心脏缺陷手术修复后 PAP 增加的易感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所罗门等人(2011) 报道了一名患有 VACTERL 协会的新生儿(见 192350),他在出生第二天的心脏手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对婴儿及其健康同卵双胞胎进行的外显子组测序显示,CPS1 基因(G530V;608307.0012) 存在一种新的杂合突变,而在 100 条种族匹配的对照染色体中未发现该突变。 两对双胞胎还被发现携带 CPS1 T1405N 多态性。 这两种突变都遗传自他们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