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裂变因子; MFF

  • 2 号染色体开放解读码组 33;C2ORF33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MFF

细胞遗传学位置:2q36.3 基因组坐标(GRCh38):2:227,325,251-227,357,836(来自 NCBI)

▼ 说明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是动态细胞器,根据细胞需求不断分裂和融合。线粒体裂变因子(MFF) 在促进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的蛋白质复合物中起作用(Gandre-Babbe 和 van der Bliek,2008)。

▼ 克隆与表达

Gandre-Babbe 和 van der Bliek(2008) 使用数据库分析来鉴定果蝇 Tango11 的人类直向同源物(它会改变线粒体形态),然后对 HeLa 细胞 cDNA 文库进行 RT-PCR,克隆了全长 MFF。推导的 342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在 N 末端附近包含 2 个短重复基序,随后是一个卷曲螺旋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短 C 末端尾部。EST数据库分析揭示了至少8个额外的MFF剪接变体是由外显子1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外显子5、6和7的各种组合产生的,它们编码蛋白质的中间部分。Northern印迹分析检测到MFF在心脏、肾脏、肝脏、大脑、肌肉和胃中高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低表达。免疫荧光分析揭示了 MFF 与线粒体标记的共定位。

▼ 基因功能

Gandre-Babbe 和 van der Bliek(2008) 通过突变分析发现,MFF 的 C 端跨膜结构域是其线粒体定位所必需的。敲低和过表达研究表明,MFF 对线粒体形态的影响与 DRP1(DNM1L;603850)(一种线粒体裂变蛋白)没有区别。所有 MFF 同工型或 DRP1 的敲低会导致广泛的线粒体网络并抑制化学诱导的线粒体裂变。MFF 或 DRP1 的过度表达本身并不诱导线粒体断裂。MFF 或 DRP1 的敲低同样诱导管状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MFF 的敲除还部分抑制显性失活丝裂融合蛋白(见 608506) 突变体诱导的线粒体断裂,并抑制细胞色素 c(123970) 的凋亡释放。HeLa 细胞的免疫沉淀分析表明,表位标记的 MFF 能够在 220 kD 蛋白质复合物中形成多聚体。复合物的大小表明包含其他蛋白质,但未检测到 DRP​​1。数据库分析揭示了后生动物中 MFF 的直系同源物,但在酵母中却没有。

富山等人(2016) 发现,能量感应单磷酸腺苷(AMP) 激活蛋白激酶(AMPK;参见 602739)是细胞在用电子传递链(ETC) 抑制剂处理后经历快速线粒体断裂所必需的。此外,即使在没有线粒体应激的情况下,AMPK 的直接药理激活也足以快速促进线粒体断裂。AMPK 底物筛选鉴定出 MFF,DRP1 的线粒体外膜受体,DRP1 是催化线粒体裂变的细胞质鸟苷三磷酸酶。MFF 中 AMPK 位点的不可磷酸化和拟磷酸化等位基因表明,它是 AMPK 介导的线粒体裂变的关键效应子。

▼ 基因结构

Gandre-Babbe 和 van der Bliek(2008) 确定 MFF 基因包含 9 个编码外显子。外显子 1、5、6 和 7 进行选择性剪接,外显子 2 包含选择性翻译起始密码子。

▼ 测绘

Hartz(2012) 根据 MFF 序列(GenBank AF226049) 与基因组序列(GRCh37) 的比对,将 MFF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2q36.3。

▼ 分子遗传学

Shamseldin 等人发现,沙特阿拉伯的 2 名兄弟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 2(EMPF2;617086) 缺陷而患有脑病(2012) 鉴定了 MFF 基因中的纯合截短突变(Q64X; 614785.0001)。患者成纤维细胞显示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异常管状外观,表明这些细胞器的裂变和融合平衡存在缺陷。

Koch 等人在来自 2 个不相关家庭的 3 名 EMPF2 患者中(2016) 鉴定了 MFF 基因中的纯合或复合杂合截短突变(614785.0002-614785.0004)。这些突变是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与家族中的疾病分开。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成纤维细胞显示出异常延长的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提示存在裂变缺陷。患者成纤维细胞的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 DRP1(DNM1L; 603850) 水平正常,但 DRP1 存在异常的弥漫性细胞内定位,表明它没有正确募集到线粒体裂变节点。

Panda 等人对一名患有 EMPF2 的印度男孩进行了研究(2020) 鉴定了 MFF 基因中无义突变的纯合性(R145X; 614785.0005)。该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鉴定,并通过桑格测序进行确认。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对患者淋巴母细胞进行成像显示,线粒体异常圆形和肿胀,并伴有正常丝状网络的丧失。

在 3 个兄弟中,由近亲父母出生(家庭 2),具有 EMPF2,Shamseldin 等人(2022) 鉴定了 MFF 基因中的纯合错义突变(W337R; 614785.0006)。该突变是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它不存在于 gnomAD 数据库中。免疫印迹分析显示 MFF 蛋白水平正常。患者成纤维细胞显示出畸形线粒体,具有长缠结的融合小管和具有短管状外观的异常过氧化物酶体;这些发现与裂变缺陷一致。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也显着降低。

▼ 等位基因变异体(6 个精选示例):

.0001 由于线粒体缺陷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导致的脑病 2
MFF,GLN64TER

Shamseldin 等人发现,沙特阿拉伯的 2 名兄弟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 2(EMPF2;617086) 缺陷而患有脑病(2012) 在 MFF 基因的外显子 4 中鉴定出纯合 190C-T 转换,导致 gln64-to-ter(Q64X) 取代,预计这会去除跨膜结构域。该突变经外显子组测序鉴定并经桑格测序证实,在 114 名沙特对照者中未发现。患者成纤维细胞显示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异常管状外观,表明这些细胞器的裂变和融合平衡存在缺陷。

.0002 由于线粒体缺陷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导致的脑病 2
MFF、1-BP DUP、NT184

Koch 等人在一名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 2(EMPF2; 617086) 缺陷而患有脑病的奥地利男孩中(2016) 鉴定了 MFF 基因中的复合杂合截断突变:1 bp 重复(c.184dup),导致移码和提前终止(Leu62ProfsTer13),以及 c.892C-T 转换,导致 arg298-to -ter(R298X;614785.0003)替换。这些突变是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与家族中的疾病分开。在 dbSNP、Exome Variant Server 或 ExAC 数据库中未发现 c.184dup 突变,但在 ExAC 数据库中发现过一次 c.892C-T(2015 年 8 月)。

.0003 由于线粒体缺陷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导致的脑病 2
MFF,ARG298TER

讨论 MFF 基因中的 c.892C-T 转变,导致 arg298-to-ter(R298X) 取代,这种取代在一名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 2 缺陷而导致脑病的患者中以复合杂合状态被发现( EMPF2;617086),作者:Koch 等人(2016),参见 614785.0002。

.0004 由于线粒体缺陷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导致的脑病 2
MFF、2-BP DEL、NT453

Koch 等人发现,土耳其近亲父母所生的 2 兄弟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 2(EMPF2; 617086) 缺陷而患有脑病(2016) 在 MFF 基因中发现了一个纯合 2-bp 缺失(c.453_454del),导致移码和提前终止(Glu153AlafsTer5)。该突变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并且在 dbSNP、外显子组变异服务器或 ExAC 数据库中未发现(2015 年 8 月)。

.0005 由于线粒体缺陷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导致的脑病 2
MFF,ARG145TER

Panda 等人在一名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 2(EMPF2; 617086) 缺陷而患有脑病的印度男孩中进行了研究(2020) 鉴定了 MFF 基因外显子 6 中 c.433C-T 转换(c.433C-T, NM_020194) 的纯合性,导致 arg145 到 ter(R145X) 取代。该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鉴定,并通过桑格测序进行确认。没有已知的亲本血亲关系,但 MFF 突变周围存在一段大约 2.5 Mb 的纯合性。千人基因组计划、ExAC 或 gnomAD 数据库中不存在该突变。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对患者淋巴母细胞进行成像显示,线粒体异常圆形和肿胀,并伴有正常丝状网络的丧失。

.0006 由于线粒体缺陷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导致的脑病 2
MFF,TRP337ARG

Shamseldin 等人在 3 名近亲兄弟(家庭 2)中发现,由于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 2 缺陷(EMPF2;617086)而患有脑病(2022) 在 MFF 基因中鉴定出纯合 c.1009T-C 转换(c.1009T-C, NM_001277061.1),导致 C 末端高度保守残基处的 trp337 到 arg(W337R) 取代。该突变是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它不存在于 gnomAD 数据库中。免疫印迹分析显示 MFF 蛋白水平正常。患者成纤维细胞显示出畸形线粒体,具有长缠结的融合小管和具有短管状外观的异常过氧化物酶体;这些发现与裂变缺陷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