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易感性,6; LPRS6

细胞遗传学位置:13q14.11 基因组坐标(GRCh38):13:39,500,001-44,600,000

有关麻风病易感性的一般讨论和遗传异质性信息,请参阅 609888。

▼ 测绘

张等人(2009) 进行了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确定 706 名患者和 1,225 名对照者的麻风易感位点,这些患者均自认是来自中国东部的汉族人。 诊断是在至少 2 名皮肤科医生的共识基础上做出的。 患者和对照报告不存在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慢性感染。 对照者本人及其家人没有麻风病史,也没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史。 最初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 93 个 SNP,与麻风病的关联性最强。 3 项复制研究中这 93 个 SNP 的基因分型显示,与多个基因内或附近的 SNP 存在高度显着的关联(所有分析的 P 值小于 1.00 x 10(-10)),其中包括 CCDC122 基因(613408)、rs9533634(rs9533634) 中的 2 个 SNP( P = 4.77 x 10(-12);OR = 0.76) 和 rs3088362(P = 1.36 x 10(-31);OR = 1.52),以及 C13ORF31 基因中的 2 个 SNP(LACC1;613409)、rs3764147(P = 3.72) x 10(-54);OR = 1.68) 和 rs10507522(P = 4.64 x 10(-24);OR = 0.68)。 这些复制研究包括 3,254 名患者和 5,955 名对照者,他们主要是来自中国东部的汉族,以及一些来自中国南方的非汉族群体。 CCDC122 和 C13ORF31 中的 SNP 与多菌型和少菌型麻风病相关。 然而,多杆菌性麻风病与 C13ORF31 中 2 个 SNP 的关联性强于少杆菌性麻风病。 CCDC122 和 C13ORF31 基因均定位于染色体 13q14。

试图重现张等人的发现(2009) 并将这些发现扩展到其他人群,Wong 等人(2010) 张等人涉及的基因型 SNP(2009) 在 2 个印度病例对照队列(新德里 492 名患者和加尔各答 382 名患者)以及来自西非马里的 273 名患者和 221 名对照人群中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麻风病与 C13ORF31(rs3764147; P = 6.1 x 10(-8)) 和 CCDC122(rs9533634; P = 1.1 x 10(-5)) 中的 SNP 之间存在关联。 然而,他们发现张等人涉及的其他 4 个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中的 SNP 与麻风病之间没有关联(2009)。 黄等人(2010) 提出,在这些额外人群中,含有 C13ORF31 和 CCDC122 的染色体 13q14.11 位点与麻风病的关联支持分枝杆菌感染和克罗恩病之间的分子联系(见 266600),因为相同的染色体 13q14.11 位点已与 Barrett 等人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的克罗恩病(2008)。 张等人在答复中(2010)指出,Wong 等人确认(2010) 麻风病与 C13ORF31 和 CCDC122 中的 SNP 之间的关联强调了不同人群麻风病易感性位点的共性。

通过对属于Zhang等人发现的6个位点的16个SNP进行基因分型(2009) 与中国患者的麻风病有关,Grant 等人(2012) 在 474 个越南单纯性麻风家族中复制了 HLA-DR(见 142860)-DQ(见 146880)、RIPK2(603455)、CCDC122-LACC1 和 NOD2(605956)中的 SNP 作为麻风易感因子。 正如在中国的研究中一样,与少杆菌患者相比,在多杆菌患者中检测到这些标记物具有更强的遗传效应。 格兰特等人(2012)指出,与 Wong 等人研究的印度和马里人群相比,这种关联在越南和中国人群中更强,因为这两个人群在遗传上的距离更小(2010),表明人群可能与致病遗传变异存在特定的连锁不平衡。 格兰特等人(2012) 指出,LACC1 中 rs3764147 处的 G 等位基因在 LACC1 蛋白的多铜氧化还原酶结构域中产生 ile-to-val 变化,被发现与所有 4 个人群中的麻风病相关,并且之前已发现该等位基因与麻风病相关。 与克罗恩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