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37; IMD37
有证据表明,immunodeficiency-37(IMD37) 是由染色体 1p22 上的 BCL10 基因(603517) 纯合突变引起的。 据报道,有一名这样的患者。
▼ 临床特征
托雷斯等人(2014) 报道了一名来自厄瓜多尔的近亲父母所生的男孩,患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导致 3 岁时死亡。 他在 6 个月大时出现胃肠炎、中耳炎和呼吸道感染。 8个月大时,他患有严重的病毒性流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以及口腔和尿布念珠菌感染。 后来的感染包括空肠弯曲杆菌、腺病毒和艰难梭菌。 他还经历过两次神经系统恶化:第一次表现为癫痫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但第二次被认为是脑炎,是致命的。 实验室研究显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不伴有淋巴细胞减少,但记忆 B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显着减少,循环幼稚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他有一个妹妹,在 6 个月大时死于感染。
▼ 遗传
Torres 等人报道的 IMD37 在家庭中的遗传模式(2014) 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Torres 等人发现一名来自厄瓜多尔的近亲父母患有免疫缺陷 37 的男孩(2014) 发现了 BCL10 基因(603517.0019) 中的纯合突变,导致蛋白质完全丧失。 该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成纤维细胞通过 TLR4(603030) 表现出 NFKB(参见 164011)信号传导受损,并且患者 B 细胞和 T 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分别表现出发育和增殖受损。 骨髓细胞似乎没有受到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与对照组相似。 BCL10 缺陷的影响取决于信号传导途径,对于某些途径,还取决于受影响的细胞类型。
▼ 动物模型
鲁兰等人(2001) 表明,三分之一的 Bcl10 -/- 小鼠胚胎发育为无脑畸形,导致胚胎致死。 令人惊讶的是,Bcl10 -/- 细胞在体内和体外保留了对各种凋亡刺激的敏感性。 然而,幸存的 Bcl10 -/- 小鼠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并且 Bcl10 -/- 淋巴细胞在抗原受体或佛波醇肉豆蔻酸酯乙酸酯(PMA)/离子霉素诱导的激活方面存在缺陷。 早期酪氨酸磷酸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参见 604921)和激活蛋白 1(AP1;165160)激活以及钙信号传导在突变淋巴细胞中均正常,但不存在抗原受体诱导的 NFKB 激活。 因此,作者得出结论,BCL10 作为淋巴细胞增殖的正调节因子,特异性地将 B 细胞和 T 细胞中的抗原受体信号传导与 NFκB 激活联系起来。
通过破坏编码 CARD 结构域的 Bcl10 基因的外显子 3,Xue 等人(2003) 培育出缺乏 Bcl10 的健康、可生育的小鼠。 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滤泡、边缘区和 B1 B 细胞数量减少。 滤泡和边缘区 B 细胞无法增殖,边缘区 B 细胞无法响应脂多糖激活 Nfkb。 突变小鼠感染肺炎链球菌后无法存活。 薛等人(2003) 得出结论,BCL10 对于所有成熟 B 细胞亚群的发育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