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勒-谢伊综合症
Hurler-Scheie 综合征是由染色体 4p16 上编码 α-L-艾杜糖醛酸酶(IDUA; 252800) 的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
▼ 描述
粘多糖病是一组遗传性疾病,由缺乏参与糖胺聚糖(GAG) 或粘多糖降解的特定溶酶体酶引起。部分降解的 GAG 的积累会干扰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
α-L-艾杜糖酸酶缺乏可导致 3 种主要公认临床实体的广泛表型受累:Hurler(MPS IH; 607014)、Scheie(MPS IS; 607016) 和 Hurler-Scheie(MPS IH/S) 综合征。Hurler 和 Scheie 综合征分别代表 MPS I 临床谱的严重和轻度端的表型,而 Hurler-Scheie 综合征的表型表达处于中间状态(McKusick,1972)。
鲁比切克等人(1985) 介绍了 5 名患有 α-L-艾杜糖酸酶缺乏症且 Hurler 和 Scheie 综合征表型非典型的患者。他们认为遗传复合解释对于某些情况是可以接受的,但其他情况必须代表不同的突变。
▼ 临床特征
Hurler-Scheie 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包括身材矮小、角膜混浊、关节僵硬、脐疝、多发性骨发育不全、肝脾肿大以及很少或没有智力障碍。症状出现在 3 至 8 岁之间。存活到成年是典型的情况(Neufeld 和 Muenzer,2001)。
头部和颈部
面部特征有点像赫尔勒综合症。鼻梁凹陷,有小颌畸形。嘴巴通常很宽。角膜混浊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是特征性表现(Whitley,1993)。
心血管特征
格罗斯等人(1988) 对 4 名 Hurler-Scheie 患者进行了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研究。他们的年龄从5岁到11岁不等。在 4 名患者中,3 名听诊结果不明显,1 名有中度二尖瓣反流并伴有舒张期血流隆隆声的证据。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叶增厚,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张。其他患者均出现二尖瓣叶增厚以及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张。其他人的二尖瓣均增厚。一名上气道阻塞加重的患者的室间隔离散地凸入左心室流出道。心导管检查显示轻度肺动脉高压,并进行了气管切开术。
呼吸特征
频繁的呼吸道感染、胸部扩张受限以及气管插管困难都是 MPS IH/S 的特征(Whitley,1993)。据报道,一名患有 MPS IH/S 的 23 岁女性因气管狭窄在尝试气管插管时死亡(Wassman 等,1982)。
Semenza 和 Pyeritz(1988) 研究了 3 名 MPS IH/S 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出现舌头肿大和鼻咽阻塞。三分之二的患者发现扁桃体肥大。通过多导睡眠图检查,一名患者被发现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夏皮罗等人(1985) 描述了一名 MPS IH/S 患者,患有严重脊柱侧弯,有明显打鼾和睡眠不安的病史。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术对症状变化不大。多导睡眠图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氧饱和度范围为 61% 至 87%。
肌肉骨骼系统
Hurler-Scheie 综合征的放射学特征属于多发性骨发育不全的中间特征。施密特等人(1987) 描述了 2 名 IH/S 型 MPS 患者的放射学变化。放射学检查结果显示,一名患者的蝶鞍增大,另一名患者的颅底压痕。两名患者均观察到颅底硬化和增厚。它们显示肩峰关节和髋臼不规则、髂骨下部发育不全以及髂骨翼张开。扁平的股骨干骺端短并且处于外翻位置。脊柱和手部的骨骼变化很小。
关节僵硬是除 Morquio 综合征外的所有 MPS 疾病的共同特征(253000; 253010)。关节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糖胺聚糖沉积和纤维化继发的干骺端畸形和关节囊增厚共同导致的(Neufeld 和 Muenzer,2001)。
进行性腰椎弓背或后凸常见于 MPS 疾病(Neufeld 和 Muenzer,2001)。Semenza 和 Pyeritz(1988) 描述了 3 名 MPS IH/S 患者。两名患者患有胸椎后凸和脊柱侧凸。研究了两名患者的颈椎受累情况,例如齿状突发育不全或 c1-2 半脱位。两者都没有异常的证据。
神经系统
精神功能通常得以保留,但有些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会下降(Whitley,1993)。
MPS IH/S 中会出现颈硬脑膜炎(硬脑膜中糖胺聚糖继发的颈髓受压)。然而,交通性脑积水似乎并不常见。下脊柱的脊椎滑脱可导致脊髓受压和脊髓病(Neufeld 和 Muenzer,2001)。
温特斯等人(1976) 描述了一个 α-L-艾杜糖醛酸酶缺乏症的病例,该病例不同于 Hurler 和 Scheie 综合征,可能代表 Hurler-Scheie 综合征。这名女性患者去世时年仅25岁。在她10岁的时候,她就被认为学习成绩很差。她在体育课上无法正常表现。尽管她20岁就高中毕业了,但她在高中时从未获得过D以上的成绩。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她的面部特征发生了显着的粗糙。她因急性偏执症而就医。描述了尸检结果。
Dugas 等人也描述了精神病(1985) 一位 17.5 岁的 MPS IH/S 患者。
其他特性
斯基罗等人(1996) 描述了一名患有 Hurler-Scheie 综合征的 5 岁男孩的最初表现特征是手臂和腿上部伸肌表面上的成群丘疹。其他身体检查结果包括进行性屈曲挛缩和轻度发育迟缓。
▼ 生化特征
Hurler-Scheie 复合成纤维细胞中的 IDUA 酶缺乏症介于 Hurler 综合征和 Scheie 综合征之间(Fujibayashi 等,1984)。
Schuchman 和 Desnick(1988) 报道了 3 个 MPS I 亚型的个体中存在交叉反应免疫物质(CRIM)。此外,他们还发现了效应化合物,可以将亚型提取物中的残留活性增强到杂合子范围内。然而,由于 Scott 等人的发现,用于完成这项工作的多克隆抗体受到怀疑(1990),当用于体细胞杂交体中 IDUA 基因的定位时,它给出了错误的结果。
▼ 遗传
詹森等人(1978) 观察到兄弟姐妹,即巴基斯坦父母的表兄弟姐妹,具有 Hurler-Scheie 表型,包括下巴后缩。父母的近亲表明他们的α-L-艾杜糖酸酶缺陷是由于该位点的等位基因的纯合性,而不是复合杂合性。Kaibara 等人报道的 2 个有表亲父母的家庭也是如此(1979),其中每人有 2 个同胞具有 Hurler-Scheie 表型。
邦吉等人(1995) 证实 Hurler-Scheie 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 临床管理
Wang 等人(2009) 报道了 2 名兄弟分别在 4 岁时和 3 个月时被诊断出患有中间 MPS I。两人的认知能力均正常,尽管脑部 MRI 均显示白质异常和脑室扩张,而哥哥的情况更为严重。静脉酶替代疗法(ERT)治疗使两名患者的脑部 MRI 结果逐渐改善。研究结果表明,ERT 可能会改善 MPS 患者的脑部 MRI 异常,尽管此前人们认为 ERT 不会进入大脑。王等人(2009) 提供了一些解释,包括减少体细胞 GAG 积累、修复受损的脑内皮,以及可能有少量酶能够渗透到大脑中。
王等人(2011) 描述了溶酶体贮积病症状前个体的诊断确认和管理的 ACMG 标准和指南。
▼ 分子遗传学
Bunge 等人(1995) 在总共 29 名不同临床严重程度的 MPS I 患者中鉴定出 IDUA 基因的 13 个新突变和 7 个先前报道的突变,涵盖 88% 的突变等位基因和 86% 的基因型。
Lee-Chen 和 Wang(1997) 在一名患有 Hurler-Scheie 综合征的 10 岁中国患者中发现了 IDUA 基因的纯合 T364M 突变(252800.0018)。李陈等人(1999) 在一名 18 岁患者身上发现了分子病变,该患者具有 Hurler-Scheie 综合征的中间表型:身材矮小、面部轻度粗糙、角膜混浊、伴有寰枢椎脱位的骨骼畸形。由于在学校的优异表现,患者表现出正常的智力。由于行动不便,她只能坐在轮椅上在家接受教育。她被发现具有 R619G 突变(252800.0017) 纯合子。
Beesley 等人在对 85 个粘多糖贮积症 I 型家族的突变分析中(2001) 鉴定了 170 个突变等位基因中的 165 个。尽管 W402X(252800.0001) 和 Q70X(252800.0002) 的频率很高,但对各个家族特有的许多新突变的鉴定进一步凸显了 MPS I 的遗传异质性。
▼ 群体遗传学
山岸等人(1996) 定义了 19 名日本 MPS I 患者(包括 2 对同胞)的 IDUA 突变,这些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Hurler综合征6例;Hurler/Scheie综合征7例;Scheie综合征6例。在这些患者的 38 个等位基因中,两种常见突变占 42%。其中之一是 nt704 处的 T 和核苷酸 705 处的 C 之间新的 5 bp 插入(704ins5;252800.0014),这种情况仅在日本人群中发现。另一种是错义突变 R89Q(252800.0015),这种突变也见于白种人,尽管并不常见。没有发现日本患者携带 W402X(252800.0001) 或 Q70X(252800.0002) 等位基因,这是白种人中最常见的两种 MPS I 突变。704ins5 突变的纯合性与严重的表型相关;R89Q 突变的纯合性与轻度表型相关。这两种突变的复合杂合性产生了中间表型。使用与 IDUA 基因座相关的多态性进行的单倍型分析表明,这两种常见突变中的每一种都发生在不同的特定单倍型上,表明具有这些常见突变中每一种的个体都源自共同的创始人。日本两种常见突变的轻度-中度-重度表型关系符合McKusick等人的预测(1972)。使用与 IDUA 基因座相关的多态性进行的单倍型分析表明,这两种常见突变中的每一种都发生在不同的特定单倍型上,表明具有这些常见突变中每一种的个体都源自共同的创始人。日本两种常见突变的轻度-中度-重度表型关系符合McKusick等人的预测(1972)。使用与 IDUA 基因座相关的多态性进行的单倍型分析表明,这两种常见突变中的每一种都发生在不同的特定单倍型上,表明具有这些常见突变中每一种的个体都源自共同的创始人。日本两种常见突变的轻度-中度-重度表型关系符合McKusick等人的预测(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