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NEURIN; OPTN
- 14.7K 相互作用蛋白;FIP2
- HYPL
- 转录因子 IIIA 相互作用蛋白
- TFIIIA-INTP
- NEMO 相关蛋白;NRP
- GLC1E基因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OPTN
细胞遗传学定位:10p13 基因组坐标(GRCh38):10:13,100,082-13,138,308(来自 NCBI)
▼ 描述
Optineurin 是一种接头蛋白,可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它参与调节许多细胞功能,包括从高尔基体到质膜的囊泡转移、内吞转移以及导致 NF-kappa-B(参见 164011)激活的信号传导(Vaibhava 等人总结,2012)。
▼ 克隆与表达
Li et al.(1998) 使用腺病毒 E3-14.7K 蛋白筛选 HeLa 细胞 cDNA 文库,以寻找酵母 2-杂交系统中的相互作用蛋白。他们鉴定出一种具有多个亮氨酸拉链结构域的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 FIP2(14.7K 相互作用蛋白)。李等人(1998) 在多个人体组织中鉴定了 FIP2 的 3 种主要 mRNA 形式,并发现 TNF-α(191160) 处理在 2 种不同的细胞系中以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转录物的表达。他们得出结论,FIP2 是腺病毒 E3-14.7K 的细胞靶标之一,其影响细胞死亡的机制涉及 TNF 受体(191190)、RIP(603453) 或受这 2 个分子中任何一个影响的下游分子。
莫兰德等人(2000) 克隆了相同的基因,他们将其称为转录因子 IIIA 相互作用蛋白。大鼠 TF3A-intP 与人类序列具有 85% 的同一性,其中在富含亮氨酸的 36 个氨基酸序列上具有 100% 的同一性。全长 617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70.6 kD,具有许多亮氨酸拉链和其他富含亮氨酸的区域,并且在残基 553-582 处包含潜在的 cys2-his-cys 锌指。
施万伯恩等人(2000) 还通过在数据库中搜索与 NEMO(300248) 具有强同源性的 cDNA,克隆了 optineurin 基因,他们将其称为 NRP(NEMO 相关蛋白)。他们确定 NRP 是一种 67 kD 的蛋白质,与 NEMO 具有 53% 的氨基酸同一性,并且它存在于一种新型高分子量复合物中,该复合物不包含 IKK 复合物的已知成员。他们证明干扰素和TNF-α可以诱导NRP的从头表达,并且这两种刺激物对NRP表达具有协同作用。他们进一步证明 NRP 与高尔基体相关。
李等人(1998)发现FIP2基因在心脏、大脑、胎盘、肝脏、骨骼肌、肾脏和胰腺中表达。通过 RT-PCR,Rezaie 等人(2002)发现在人小梁网、非色素性睫状上皮、视网膜、大脑、肾上腺皮质、肝脏、胎儿、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进一步表达。Northern 印迹分析揭示了人小梁网和无色素睫状上皮中的主要 2.0-kb 转录本和次要的 3.6-kb 信息,其丰度低 3 至 4 倍。在人类、猕猴、牛、猪、山羊、绵羊、猫和兔子的房水样本中也检测到 Optineurin 表达,表明它是一种分泌蛋白。雷扎伊等人(2002)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表明optineurin定位于高尔基体。
野生等人(2011) 报道,577 个氨基酸的人 OPTN 蛋白包含一个 N 端卷曲螺旋结构域,随后是一个 LC3(MAP1LC3A; 601242) 相互作用基序(LIR)、另外 2 个卷曲螺旋结构域、一个泛素结合结构域基序(UBAN) 和 C 端锌指结构域。
▼ 基因功能
Optineurin 已被证明与亨廷顿蛋白(HTT; 613004)(Faber et al., 1998)、转录因子 IIIA(Moreland et al., 2000) 和 RAB8(165040)(Hattula and Peranen, 2000) 相互作用。
雷扎伊等人(2002) 发现 optineurin 基因在成人发病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发生突变(POAG; 137760)。连锁分析表明 POAG 的基因座位于染色体 10p15-p14 上(Sarfarazi 等,1998)。根据 Optineurin 在 10 号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及其在视网膜中的表达,Optineurin 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候选基因。
Vittitow 和 Borras(2002) 研究了青光眼损伤对器官培养物中人眼中 OPTN 表达的影响。持续升高的眼压、TNF-α暴露和延长地塞米松治疗均显着上调 OPTN 表达。Vittitow 和 Borras(2002) 得出结论,这些结果支持 OPTN 在小梁网中的保护作用。
查拉萨尼等人(2007) 探索了 optineurin 及其突变体的功能特征。E50K突变(602432.0001)获得了选择性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细胞死亡的能力。这种细胞死亡是由氧化应激介导的。
帕克等人(2007) 研究了 2 个青光眼相关基因 OPTN 和 MYOC 之间的关系(601652)。MYOC 过表达对 OPTN 表达没有影响,但 OPTN 过表达上调人小梁网细胞中的内源 MYOC。在其他眼部和非眼部细胞类型中也观察到这种诱导作用,包括大鼠 PC12 嗜铬细胞瘤细胞。NGF(参见 162030)诱导神经元分化后,PC12 细胞中 Optn 和 Myoc 的内源水平均增加。定位于细胞质的过表达OPTN延长了MYOC mRNA的周转率,但对MYOC启动子活性影响不大。帕克等人(2007) 得出结论,OPTN 具有稳定 MYOC mRNA 的作用。
李等人(2008) 表明,在患有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参见 173900)的人的囊液中发现的 TNF-α,通过破坏多囊蛋白-2(PKD2;173910)在质膜和初级纤毛上的定位。 TNF-α 诱导的支架蛋白 FIP2。用 TNF-α 处理小鼠胚胎肾器官培养物会导致囊肿形成,并且这种效应在 Pkd2 +/- 肾脏中加剧。TNF-α 还在 Pkd2 +/- 小鼠体内刺激囊肿形成,并且用 TNF-α 抑制剂治疗 Pkd2 +/- 小鼠可防止囊肿形成。
Morton 等人使用酵母 2-杂交筛选(2008) 鉴定 TANK(603893) 结合激酶-1(TBK1; 604834) 作为 optineurin 的结合伴侣;通过 HEK293 细胞中的过表达/免疫沉淀实验以及细胞提取物中内源 OPTN 和 TBK1 的免疫共沉淀证实了这种相互作用。在 optineurin 的残基 1 和 127 之间检测到 TBK1 结合位点;发现残基 78 至 121 与 TANK 的 TBK1 结合域表现出惊人的同源性。OPTN 结合域定位于 TBK1 的残基 601 至 729;TBK1 的残基 1 至 688 不与 TANK 结合,也不与 OPTN 相互作用。E50K OPTN 突变体(602432.0001) 已知会导致开角型青光眼(GLC1E; 137760),与 TBK1 的结合显着增强,
野生等人(2011) 报道,人 OPTN 的磷酸化促进了泛素包被的胞质肠沙门氏菌的选择性自噬。TBK1(604834) 对 ser177 的磷酸化增强了胞质沙门氏菌的 LC3 结合亲和力和自噬清除能力。另一方面,OPTN 的泛素或 LC3 结合突变体或 OPTN 或 TBK1 的沉默会损害沙门氏菌自噬,导致细胞内细菌增殖增加。野生等人(2011) 提出自噬受体(例如 OPTN)的磷酸化可能是调节货物选择性自噬的一般机制。
瓦伊巴瓦等人(2012) 发现 optineurin 与 TBC1D17(616659) 相互作用,TBC1D17 是 RAB8 的 GTP 酶激活蛋白。过表达、敲低和突变分析表明,optineurin 是介导 TBC1D17 和 RAB8 之间相互作用所必需的。E50K optineurin 突变增强了 TBC1D17 对 RAB8 的抑制,导致转铁蛋白受体(TFRC 190010) 的内吞再循环缺陷以及 RAB8 招募到内吞再循环小管的能力丧失。
拉扎鲁等人(2015) 使用基因组编辑敲除 HeLa 细胞中的 5 个自噬受体,并证明先前与异体自噬相关的 2 个受体 NDP52(604587) 和 optineurin 是 PINK1(608309) 和 Parkin(602544)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主要受体。PINK1 将 NDP52 和 optineurin 但不招募 p62(SQSTM1; 601530) 至线粒体,以孤立于 Parkin 直接激活线粒体自噬。一旦被招募到线粒体,NDP52 和 optineurin 就会将自噬因子 ULK1(603168)、DFCP1(ZNFN2A1; 605471) 和 WIPI1(609224) 招募到线粒体附近的焦点,揭示 LC3(MAP1LC3A; 601242) 上游这些自噬受体的功能)。拉扎鲁等人(2015) 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观察结果支持了一个模型,其中 PINK1 生成的磷酸泛素充当线粒体上的自噬信号,
伊藤等人(2016) 发现 OPTN 通过调节其转换来主动抑制受体相互作用激酶 1(RIPK1; 603453) 依赖性信号传导。OPTN 的缺失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中坏死性凋亡机制(包括 RIPK1、RIPK3(605817) 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 615153))的参与而导致进行性髓鞘脱失和轴突变性。此外,RIPK1 和 RIPK3 介导的轴突病理在 SOD1(G93A)(147450.0008) 转基因小鼠和人类 ALS 患者的病理样本中常见。因此,RIPK1 和 RIPK3 在介导进行性轴突变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基因结构
Rezaie 等人(2002)报道optineurin基因在5-prime非翻译区包含3个非编码外显子和编码57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13个外显子。5-prime UTR 处的选择性剪接产生至少 3 种不同的亚型,但都具有相同的阅读框。小鼠 Optn 基因编码 584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67 kD),与人 optineurin 具有 78% 的同一性。
▼ 测绘
国际辐射混合定位联盟将 OPTN 基因定位到 10 号染色体(stSG3281)。
▼ 分子遗传学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在成人发病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GLC1E; 137760) 患者中,Rezaie 等人(2002) 鉴定了 OPTN 基因的杂合突变(602432.0001-602432.0004)。其中一种突变(602432.0004) 也被发现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602432.0004) 相关。
由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 是日本最常见的青光眼形式,Tang 等人(2003) 在 148 名不相关的日本 NTG 患者、165 名 POAG 患者和 196 名无青光眼的不相关对照患者中寻找 OPTN 基因的突变。在这些个体中没有发现致病突变。
船山等人(2004) 证明 OPTN 基因与日语中的 POAG 而不是 NTG 相关。他们的统计分析表明,OPTN 多态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191160)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这会增加日本 POAG 患者发生青光眼的风险,并可能增加青光眼进展的风险。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2 伴或不伴额颞叶痴呆
丸山等人(2010) 在 4 名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2(ALS12; 613435) 的日本个体中鉴定出 OPTN 基因中的 2 个不同的纯合无效突变,即外显子 5 的缺失(602432.0005) 和无义突变(602432.0006)。在超过 6,800 名青光眼患者中未发现这些突变。此外,丸山等人(2010) 鉴定了一个错义突变 E478G(602432.0007),作为明显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在 2 个家族中分离,具有不完全外显率。在总共 5,000 条日本染色体中没有发现这种突变。在细胞转染测定中,Maruyama 等人(2010) 观察到 OPTN 的无义和错义突变消除了对核因子 kappa-B(NFKB;参见 164011) 激活的抑制,并且 E478G 突变体 OPTN 具有与野生型 OPTN 或携带突变的 OPTN 不同的细胞质分布,导致波格。一名携带 E478G 突变的患者显示出 OPTN 免疫反应性细胞质内含物。此外,散发性和家族性 ALS 病例中的 TDP43(605078) 或 SOD1(147450) 阳性包涵体也明显被抗 OPTN 抗体免疫标记。
邓等人(2011) 在所有 32 名散发性 ALS 患者和所有 8 名没有 SOD1 基因突变的家族性 ALS 患者的脊髓切片中,观察到前角神经元和神经突中存在 OPTN 免疫反应性绞状包涵体。由于 SOD1 突变而导致的所有 6 名家族性 ALS 患者以及由于 Sod1 突变而导致的 2 个 ALS 小鼠模型的组织中均不存在 OPTN 免疫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OPTN可能在非SOD1 AL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并且SOD1相关的ALS具有独特的疾病发病机制。
Pottier 等人在一名患有额颞叶痴呆(FTD) 的已故患者(病例 A)中(2015) 鉴定了 OPTN 基因中的复合杂合突变(Q235X 和 A481V)。该患者没有明显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特征。这些突变是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的,并根据 dbSNP(版本 137)、1000 基因组计划和外显子组测序计划数据库进行筛选。患者小脑中的 OPTN 蛋白水平显着降低,与功能丧失一致。与对照组相比,TBK1(604834) 的水平也有所下降。
Feng 等人在一名患有快速进展型 ALS12 并伴有额颞叶痴呆的中国女性中进行了研究(2019) 鉴定了 OPTN 基因中的杂合错义突变(E516Q; 602432.0008)。该突变是通过下一代靶向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在ExAC数据库中的出现频率较低(2.5 x 10(-5))。没有进行该变异的功能研究和患者细胞的研究,但根据 ACMG 标准,该变异被归类为可能致病。
关联待确认
有关 OPTN 基因变异与佩吉特骨病易感性之间可能关联的讨论,请参阅 167250。
▼ 动物模型
池等人(2010) 描述了过度表达野生型或突变 optineurin 的转基因小鼠的表型特征。删除第一个或第二个亮氨酸拉链的突变 E50K(602432.0001)、H486R 和 Optn 用于过表达。16个月后,仅在E50K突变小鼠的视网膜中观察到组织学异常,视网膜周边神经节细胞和连接突触丧失,正常眼压下视神经乳头神经纤维层变薄,并出现大量细胞凋亡以及整个视网膜的退化。E50K 突变的引入破坏了 Optn 和 Rab8 GTPase(RAB8A; 165040) 之间的相互作用,Rab8 GTPase 是一种参与调节囊泡从高尔基体到质膜转运的蛋白质。野生型 Optn 和活性 GTP 结合形式的 Rab8 共定位于高尔基体。池等人(2010) 得出结论,Optn 序列的改变可以引发小鼠显着的视网膜变性。
▼ 等位基因变异体(8 个选定示例):
.0001 青光眼 1、开角型、E
OPTN、GLU50LYS
在分离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发病开角型青光眼(GLC1E;137760)的家庭受影响成员中,Rezaie 等人(2002) 鉴定了 OPTN 基因中的 458G-A 转变,导致 glu50 到 lys 的取代。在 52 个家族中的 7 个家族中观察到了这种突变,占致病突变的 13.5%,并且在测试的 540 个正常染色体中没有发现这种突变。
雷扎伊等人(2002) 指出,38 名携带复发性 E50K 突变的青光眼患者中,有 31 名(81.6%) 眼压(IOP) 正常,范围为 11 至 21 mm Hg,而其余 7 名患者的 IOP 升高(23 至 26 mm Hg) )。
.0002 青光眼 1,开角型,E
OPTN,2-BP INS,691AG
在 46 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发病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族中的 1 个家族(GLC1E;137760),Rezaie 等人(2002) 在 OPTN 基因的外显子 6 中发现了一个移码突变,即在核苷酸 691 和 692 之间插入了 AG。这种突变在 2.2% 的研究家族中观察到,而在测试的 200 个正常染色体中没有发现这种突变。
.0003 青光眼 1,开角型,E
OPTN,ARG545GLN
46 个家族中的 1 个家族分离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发病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GLC1E;137760),Rezaie 等人(2002) 鉴定了 OPTN 基因外显子 16 中的 1944G-A 转变,导致 arg545 到 glu 取代。在测试的 100 条正常染色体中均未发现这种突变。
.0004 青光眼,正常眼压,青光眼易感性
1,开角,E,包括
OPTN,MET98LYS
在一组 169 名患有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发病开角青光眼(GLC1E; 137760) 的患者中,Rezaie 等人(2002) 在 OPTN 基因的外显子 5 中发现了 603T-A 颠换,导致 45 个家族性青光眼患者中的 8 个(17.8%) 和 124 个散发性青光眼个体中的 15 个(12.1%) 发生了 met98 到 lys 的替换。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眼压正常(606657),并且仅筛查了外显子 5 的序列变化。在 422 条正常染色体中的 9 条中也发现了这种突变,高危人群中的总体识别率为 13.6%,而普通人群中的总体识别率为 2.1%,这使得这是一种与风险相关的改变。
.0005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12
OPTN,EX5DEL Maruyama
等人的 2 名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2(ALS12;613435) 的同胞来自日本近亲家庭(2010) 鉴定了 OPTN 基因外显子 5 缺失的纯合性。该缺失是由 Alu 介导的重组引起的。
.000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2
OPTN,GLN398TER
Maruyama 等人在一名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2(ALS12;613435)的日本女性中,其父母是近亲结婚(2010) 鉴定了 OPTN 基因第 1502 位核苷酸处的 C 到 T 转变的纯合性,导致密码子 398(Q398X) 处谷氨酰胺变为无义取代。在另一项分析中,Maruyama 等人(2010) 在一个明显散发的病例中发现了这种纯合性突变。根据家族史,这两个家族的先证者并无关联,但发现其 OPTN 基因周围 0.9 Mb 区域具有相同的单倍型,这表明该突变很可能遗传自共同祖先。在 781 名健康的日本志愿者或超过 6,800 名参加青光眼研究的个体中没有检测到这种突变,在这些研究中,该基因的整个编码区都被测序了。
.000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2
OPTN,GLU478GLY
在来自 2 个家族的 4 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2(ALS12;613435) 个体中,Maruyama 等人(2010) 鉴定了 OPTN 基因中的杂合错义突变,即外显子 14 中核苷酸 1743 处的 A 到 G 转变,导致密码子 478(E478G) 处谷氨酸取代为甘氨酸。在 1 个家庭中,有 2 名姐妹受到影响,家谱表明该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性状,且外显率不完全。另一个家庭有两个兄弟受到影响。尽管尚不清楚这两个家族是否有关联,但所有受影响的个体都具有 OPTN 基因周围 10 号染色体上 2.3 兆碱基的单倍型。
.000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2 伴额颞叶痴呆
OPTN,GLU516GLN
Feng 等人在一名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2 并伴有额颞叶痴呆(ALS12; 613435) 的中国女性中进行了研究(2019) 在 OPTN 基因的外显子 14 中鉴定出杂合 c.1546G-C 颠换(c.1546G-C, NM_001008212.2),导致高度保守残基处的 glu516 到 gln(E516Q) 取代。该突变是通过下一代靶向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在ExAC数据库中的出现频率较低(2.5 x 10(-5))。没有进行该变异的功能研究和患者细胞的研究,但根据 ACMG 标准,该变异被归类为可能致病。该患者于 38 岁时出现额颞叶痴呆(FTD),随后出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她的病程进展迅速,发病 18 个月后死于呼吸衰竭。没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作者指出,与 OPTN 突变相关的表型谱可能更广泛,包括 F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