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导蛋白 35; IFI35

  • 干扰素诱导蛋白,35-KD; IFP35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IFI35

细胞遗传学位置:17q21.31 基因组坐标(GRCh38):17:43,006,784-43,014,456(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干扰素(例如 147660)通过改变许多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细胞功能。 班格等人(1994) 报道了一种人类 cDNA,他们将其命名为 IFP35(35 kD 的干扰素诱导蛋白),这是他们通过差异杂交筛选的干扰素-γ(147570) 诱导的 HeLa 细胞 mRNA 克隆而来的。 该cDNA编码282个氨基酸的预测蛋白,其氨基末端含有亮氨酸拉链基序。 与大多数其他亮氨酸拉链蛋白不同,IFP35 缺乏与 DNA 结合相关的基本结构域。 班格等人(1994) 发现 IFP35 mRNA 的体外翻译导致 35-kD 蛋白质的合成。 Northern 印迹显示,干扰素处理后,1.4 kb IFP35 mRNA 出现在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 蛋白质印迹表明IFP35基因产物可以形成同型二聚体,并且干扰素处理后核定位增加。

▼ 测绘

布朗等人(1995) 作为克隆 BRCA1 基因(113705) 的一部分,使用外显子捕获来识别 17q21 上 500 kb 区域中的基因。 从包含 BRCA1 区域的噬菌体 P1 人工染色体(PAC) 鉴定的外显子中,有几个与 IFP35 具有 100% 同一性的编码区。 史密斯等人(1996) 在对来自 17q21 区域的 117 kb DNA 进行测序和分析的过程中,同样发现 IFP35 基因位于 BRCA1 基因的着丝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