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伯先天性黑蒙 13; LCA13
色素性视网膜炎 53,包括在内;RP53,包括在内
Leber 先天性黑蒙-13(LCA13) 是由染色体 14q24 上的光感受器特异性视网膜脱氢酶基因 RDH12(608830) 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
RDH12 的杂合或纯合突变也被证明会导致某种形式的色素性视网膜炎(RP53)。
有关 Leber 先天性黑蒙的一般表型描述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见 204000;对于色素性视网膜炎,请参见 268000。
▼ 临床特征
贾内克等人(2004)报道了 3 个奥地利近亲亲属分离出莱伯先天性黑蒙。这些家庭中的受影响个体,以及 2 名患有散发性 LCA 的奥地利个体和 3 名患有 LCA 的非奥地利个体,携带 RDH12 基因突变(参见分子遗传学)。所有携带 RDH12 突变的患者均患有严重但进行性的视杆细胞营养不良,伴有严重黄斑萎缩,但没有或轻度远视。所有患有 RDH12 相关 LCA 的个体均在儿童早期(2-4 岁)出现症状,并在成年早期(18-25 岁)进展为法定失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均受到影响。眼底显示视网膜小动脉和视网膜内骨针色素沉着明显减弱。
Jacobson 等人在一项针对 4 名 LCA13 患者的研究中(2007) 发现视网膜结构明显扭曲,无法识别正常的视网膜层。尽管一些 RDH12 突变视网膜非常厚,另一些则很薄,但在生命的最初十年中,所有视网膜都具有相同的发育不良模式。作者指出,这些发现与 LCA2(204100) 中 RPE65(180069) 突变视网膜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视网膜结构相对保留。
色素性视网膜炎 53
芬格特等人(2008) 研究了一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 6 代家族的 35 名成员,并确定了 19 名临床受影响的个体,这些个体具有 RP 的典型视网膜表现,包括视网膜内骨针样色素沉着和视网膜小动脉衰减。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 28.5 岁(范围:12-43 岁)。一些家庭成员在 80 岁时仍保持着出色的中央视力和驾驶特权。
贝纳永等人(2009) 描述了一个大的、高度近亲的谱系分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影响了来自 10 个同胞的 17 个人。诊断时的年龄从 18 个月到 35 岁不等,但大多数是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十年内被诊断出来的。大多数患者报告夜视能力差、中心视力下降和周边视野丧失。暗视和明视 ERG 均显着减少或完全消失,但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变异。大多数个体的眼底镜检查结果包括典型的骨针型色素沉积、视网膜小动脉变细和视盘苍白外观。
▼ 测绘
Janecke 等人的地图(2004) 对分离 LCA 的 3 个奥地利近亲家庭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并鉴定了一个创始人单倍型和染色体 14q23.3-q24.1 上与 LCA3 基因座重叠的 1.53 cM 的关键区间(604232)。
色素性视网膜炎 53
Fingert 等人在一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 6 代大家族中(2008) 对 8 个受影响的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并鉴定了 14q 染色体的 15.2 Mb 区域,其最大非参数多点连锁得分为 19.97。对家谱中所有 19 名受影响个体进行基因分型证实了这种联系,并使用标记 D14S587 得出的最大 2 点 lod 得分为 6.81(theta = 0.0)。重组事件分析将包含 173 个基因的标记 D14S1018 和 D14S251 之间的关键区域缩小到 21.7-cM(18.6-Mb) 间隔。
Benayoun 等人在一个大型、高度近亲分离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谱系中(2009) 使用与所有已知常染色体隐性 RP 基因座和基因连锁的标记对 1 个同胞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与染色体 14q24.1 连锁(单倍型“A”;标记 D14S1069 在 theta = 0.0 处的最大 2 点 lod 得分为 3.0) )。单倍型 A 在 10 个同胞中的 8 个中与疾病分离,但 2 个同胞中的 3 个患病个体不携带单倍型 A。
▼ 分子遗传学
Janecke 等人在对来自 3 个患有 LCA13 家族的所有受影响家庭成员以及 2 名患有散发性 LCA13 的奥地利个体进行研究时(2004) 鉴定了 RDH12 基因中 tyr226 至 cys 突变的纯合性(Y226C; 608830.0001)。贾内克等人(2004) 在 89 名非奥地利 LCA13 个体中的 3 名中发现了 RDH12 的其他突变:806delCCCTG(608830.0002) 和 gln189 至 ter(Q189X: 608830.0003),每个都处于纯合状态,以及 thr49 至 met(T49M; 608830.0004) 和arg62 至化合物杂合性中的三元组(R62X;608830.0005)。
佩罗等人(2004) 研究了一系列 110 名无关的 LCA 患者;他们在 4.1% 的患者中发现了 RDH12 基因突变(参见 608830.0001-608830.0002、608830.0006-608830.0013)。所有携带 RDH12 突变的患者均患有严重但进行性的视杆细胞营养不良,伴有严重黄斑萎缩,但没有或轻度远视;佩罗等人(2004) 指出,这种表型可能代表色素性视网膜炎谱系的上限(RP;参见 268000)。
Thompson 等人在 1,011 名被诊断患有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营养不良症的个体中进行了研究(2005) 在总共 22 个人中鉴定出 20 种不同的与疾病相关的 RDH12 突变。单倍型分析表明 3 个常见突变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个创始人突变:806_810delCCCTG(608830.0002)、L99I(608830.0010) 和 T155I(608830.0014)。患者通常患有影响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功能的早期疾病,并在成年早期发展为法定失明。
色素性视网膜炎 53
Fingert 等人在一个 6 代大家族中将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对应到染色体 14q(2008) 对候选基因 RDH12 进行了测序,并在 19 名受影响个体中鉴定出 1 bp 缺失(608830.0015) 的杂合性,而在未受影响的家庭成员或 158 名对照中未发现这种杂合性。
Benayoun 等人在一个大型、高度近亲分离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谱系中(2009) 在来自 8 个同胞的 14 名受影响个体中鉴定出错义突变(A126V; 608830.0016) 的纯合性。来自另外 2 个同胞的 3 名受影响个体未发现该突变;其中 2 名患者的视网膜色素沉着较轻,且外观不典型。由于单倍型分析已排除 RDH12 作为这 2 个同胞中 RP 的潜在基因,Benayoun 等人(2009) 的结论是,这些个体的表型是由另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一名 45 岁男性家庭成员,A126V 杂合子,似乎具有亚临床表型:尽管他没有描述明显的主观视觉困难,并且否认夜盲症或光敏性,他的明视 ERG 处于正常范围的下限,而暗视 ERG 显着降低。贝纳永等人(2009) 指出,先前曾报道过各种 RP 基因突变携带者出现轻微的临床表型,包括 ERG 反应降低。
▼ 命名法
由 RDH12 基因 LCA13 突变引起的 LCA 形式最初被命名为 LCA3,因为 RDH12 基因定位在 Stockton 等人报道的 LCA3 家族中鉴定的区域内(1998)。后来证明,LCA3 形式(604232) 不是由 RDH12 基因突变引起的,而是代表一个单独的 LCA 基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