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室管膜瘤治疗进展(二)

20200823181614.jpg

20200823181636.png

一、前言

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和致死率各不相同。在儿童中,室管膜瘤最常见于后颅窝,其次为幕上侧脑室。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儿童室管膜瘤复发较快,平均复发期限是18个月,预后较差。20年来,室管膜瘤标准疗法没有改变,仍然是手术切除和辅助放疗。Merchant研究表明,在12个月以上的儿童中采用术后即刻大剂量适形放疗(CRT),接受CRT的儿童患者肿瘤控制率和认知保护均有所提高。对于术后立即接受CRT的患者,7年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76.9%和85%。放疗后的不良反应减少,对听力、内分泌功能和其他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辐射剂量测定来预测。

ACNS0121试验于2003年启动,评估了经手术、放疗和选择性化疗治疗的儿童室管膜瘤的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OS);研究了肿瘤组织学分级、染色体1q拷贝数增加和DNA甲基化对接受手术和术后即刻进行适形放疗(CRT)患者的影响。

二、方法

1、入组标准

经组织学证实的非转移性颅内室管膜瘤患者在初次手术切除后56天内入组;年龄在1岁以上21岁以下;需要对大脑和脊柱进行磁共振成像;排除以前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的患者。

2、治疗方案和分层

治疗方案基于肿瘤切除范围、肿瘤位置和组织学分级。包括四个队列和三种治疗方案(如图A)。

20200823181648.png

注:GTR 1:全切除,显微镜下没有可见的肿瘤残留,术后影像学检查也没有残余迹象。GTR 2:全切除,显微镜下可见肿瘤残留,术后影像学检查无残留迹象NTR:近全切除,术后影像学可见残留肿瘤,最大尺寸为0.5 cm或更小。STR次全切除,术后影像学可见残留肿瘤大于0.5cm

第1队列:患者选取标准为切除范围为GTR1、幕上的经典室管膜瘤。治疗方案为观察。

第2队列:患者选取标准为切除范围为STR、任何组织学分级、任何部位。患者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持续时间为7周,化疗后评价疗效,如果肿瘤不可切除,直接进行CRT;如果可以切除则进行二次手术后再行CRT。

第3队列:患者选取标准为切除范围为NTR/GTR2、任何组织学分级、任何部位。患者在术后立即行CRT。

第4队列:患者选取标准为切除范围为GTR1、幕上间变性室管膜瘤和幕下任何组织学分级。患者在术后立即行CRT。

3、放疗和化疗方案

放疗总剂量为59.4gy,采用每天1.8gy的常规分割。年龄小于18个月的GTR 1或GTR 2患者接受剂量54gy的治疗。第2队列的患者接受两个周期的化疗,化疗开始于入组后21天内;包括一个周期的长春新碱、卡铂和环磷酰胺,以及一个周期的长春新碱、卡铂和口服依托泊苷;持续约7周(化疗方案如下表)

20200823181703.png

三、结果

从2003年10月2日至2007年9月28日,本研究纳入了115个机构的378名儿童室管膜瘤患者。中位年龄为5.6岁(1.01~21.01岁),其中3岁及以下为108例(28.6%)。符合条件的有356例患者:女性150例(42.12%),男性206例(57.87%)。经典室管膜瘤215例(60.39%),间变性室管膜瘤141例(39.61%)。小脑幕下258例,小脑幕上96例,小脑幕以外2例。

1、根据治疗分层:

20200823181718.png

20200823181733.png

如上图所示,中位随访时间为7.89年,5年EFS和OS分别为62.7%和83.8%。第1队列包括11例患者,5年EFS为61.4%,5年OS为100%。第2队列包括64例患者,5年EFS为37.2%,5年OS为70.2%。其中39%的患者接受第二次手术。对于接受第二次手术的患者,5年EFS为50.5%,而未接受第二次手术的患者为28.5%(P=0.1163;图A1)。

第3队列包括118例患者,5年EFS为67.3%,5年OS为83.3%。第4队列包括163例患者,5年EFS为69.5%,5年OS为88.3%。合并来自第3和第4队列的数据,对于术后立即接受放疗的患者(n=281),5年EFS和OS分别为68.5%和86.2%。

 

20200823181748.png

2、根据患者年龄和肿瘤分级:

20200823181806.png

如上图示,室管膜瘤患者5年EFS为74.6%,间变性室管膜瘤术后即刻放疗的患者5年EFS为60.7%(P=0.0044)。3岁以下和3岁及3岁以上患者5年EFS分别为62.9%和70.5%(P=0.2295)。OS分别为87.4%和85.8%(P=0.6904)。

3、根据RELA基因融合、1q状态和PFA/PFB亚组:

20200823181818.png

 121例幕下肿瘤患者中24例(20%)检测到1q拷贝数增加:5例接受第2队列治疗,19例术后立即接受放疗。对于第2队列的患者,1q状态与失败模式或EFS之间没有关联;但是,有1q拷贝数增加的患者5年OS为20%,而没有1q拷贝数增加的患者5年OS为84.6%(P=0.0189)。对于术后立即接受放疗的患者,无1q拷贝数增加的 5年EFS为82.8%,相反,有1q拷贝增加的为47.4%(P = 0.0013; Fig 4)。

39例幕上肿瘤中30例(77%)存在RELA融合。融合状态下EFS、OS或失败模式方面无显著差异。另外,23例经手术和术后立即放疗的RELA融合阳性的肿瘤患者和5例接受类似治疗的非RELA融合阳性的肿瘤患者在EFS、OS或失败模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将第2队列(n=18)和第3、4队列(n=100)的后颅窝肿瘤患者分为PFA(后颅窝A组)/PFB(后颅窝B组)两个亚组。PFA/PFB亚组与EFS或OS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接受第3、4队列治疗的患者的预后与根据PFA/PFB分析的结果相当。

4、第二肿瘤

 7例患者出现第二恶性肿瘤,分布于第2队列(n=2)、第3队列(n=1)和第4队列(n=4)。第二恶性肿瘤的累积发生率为3.43%。

20200823181834.png

四、讨论

ACNS0121是第一个前瞻性临床试验,建议在放疗前进行化疗和第二次手术。这些数据表明化疗后更容易二次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程度是儿童室管膜瘤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肿瘤全切的患儿可获得最高的PFS和OS。Merchant早期的一个研究证实,在CRT之前进行第二次手术,可获得最高的局部控制率、PFS和OS。达到NTR或GTR且术后立即接受CRT的3岁或3岁以下儿童的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率与年龄较大的儿童相似。

在ACNS0121试验中,最有利队列(第3队列和第4队列)的5年EFS和OS率分别为68.5%和86.2%。对于不太有利的次全切除组,5年EFS和OS分别为37.2%和70.2%。

本研究数据证实RELA融合阳性肿瘤占幕上肿瘤的大多数,以往报道RELA融合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但本研究中,术后立即放射的RELA融合阳性肿瘤患者的生存与阴性的患者相当。

在术后立即放疗的患者中,PFA和PFB的差异并没有预后意义。这些结果将作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准,接受GTR治疗的PFA儿童明显受益于CRT。PFA的术后放疗仍然是当前治疗方案的核心。

本研究证实幕下室管膜瘤1q状态的预后意义。119例接受CRT的幕下室管膜瘤患者中,16例(13%)1q拷贝数增加。肿瘤进展的危险比为2.51,这是非常显著的(P= 0.008),并证实1q+是肿瘤局部和远处进展的一个标志。而1q-的PFA肿瘤患儿在手术和放射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疗效。

总之,在本研究中,在GTR或NTR术后立即使用CRT治疗的幼儿的EFS和OS是延迟进行放疗的幼儿的两倍以上。幼儿的存活率与接受一线CRT的大龄儿童相似。术后立即进行CRT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是亚组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