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H-辅酶q10氧化还原酶 Fe-S 蛋白 2; NDFS2

复合体 I,线粒体呼吸链,49-KD 亚基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NDUFS2

细胞遗传学位置:1q23.3 基因组坐标(GRCh38):1:161,197,417-161,214,395(来自 NCBI)

▼ 描述

线粒体复合物 I(NADH-辅酶q10还原酶;EC 1.6.5.3)是呼吸链的第一个多聚体复合物,可催化 NADH 氧化,同时伴随辅酶q10还原和质子从线粒体中排出。哺乳动物线粒体复合体 I 是至少 43 个不同亚基的组合。其中七个亚基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其余的是核基因的产物。复合物 I 的铁硫蛋白(IP) 部分由 7 个亚基组成,包括 NDUFS2(Loeffen 等人总结,1998)。

▼ 克隆和表达

Procaccio 等人通过使用牛探针筛选人淋巴细胞 cDNA 文库(1998) 分离了线粒体呼吸复合物 I 49-kD 亚基的 cDNA。预测的成熟 NDUFS2 蛋白有 430 个氨基酸。Loeffen 等人孤立地(1998) 分离编码 NDUFS2、NDUFS3(603846) 和 NDUFS6(603848) 的 cDNA。他们报告称,推导的人类 NDUFS2 蛋白含有 463 个氨基酸,前 20 个氨基酸包含可能的线粒体靶向序列。人和牛 NDUFS2 的蛋白质序列具有 96% 的同一性。

Loeffen 等人通过 Northern blot 分析(2001)发现NDUFS2普遍表达,在成人和胎儿心脏、肾脏、骨骼肌、肾上腺和肝脏中表达相对较高。

通过放射性原位杂交对中期扩散进行绘图,Procaccio 等人(1998) 将 NDUFS2 基因对应到 1 号染色体。通过对映射的 YAC 文库进行 PCR 筛选,他们将分配范围缩小到染色体 1q23。

使用短发夹 RNA 的基因功能,Carilla-Latorre 等人(2010) 发现 MIDA(NDUFAF7; 615898) 的敲低会降低 HEK293T 细胞中复合物 I 的组装和活性。蛋白质下拉和免疫沉淀实验表明,盘基网柄菌和人 MIDA 均结合 NDUFS2,表明 MIDA 在复合物 I 组装中发挥保守作用。

莱茵等人(2013)发现NDUFAF7对称地二甲基化NDUFS2中arg85(R85)的胍基。NDUFAF7 的敲除逐渐将 R85 的甲基化状态从二甲基化转变为非甲基化,同时伴随着复合物 I 组装的损失。莱茵等人(2013) 得出结论,需要 NDUFS2 的二甲基化来稳定线粒体复合物 I 组装中的早期中间体。

▼ 分子遗传学

在 3 个患有孤立性复合物 I 缺陷核型 6(MC1DN6; 618228) 的家庭成员中,Loeffen 等人(2001) 鉴定了 NDUFS2 基因(602985.0001-602985.0003) 中 3 个不同错义突变的纯合性。

乌加德等人(2004) 使用蓝色天然电泳来研究不同的核突变如何影响 15 名复合物 I 缺陷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线粒体 OXPHOS 复合物的完整性。作者发现,在核编码复合物 I 亚基中存在突变的患者中,完整复合物 I 的水平有所下降,表明复合物 I 的组装和/或稳定性受到损害。这些患者中存在不同模式的低分子量亚复合物,表明外周臂的形成可能在早期组装阶段受到影响。复合体 I 基因的突变也会影响其他线粒体复合体的稳定性,在 NDUFS2 和 NDUFS4 突变的患者中,完全组装的复合体 III 会出现特定减少(602694)。Ugalde 等人在患有孤立性复合物 I 缺陷的患者中,未发现结构亚基突变(2004) 可以根据组装和活性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来区分复合物 I 组装和催化缺陷。

▼ 等位基因变体(3 个选定示例):

.0001 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核 6 型
NDUFS2、ARG228GLN
在一个有 2 名儿童的近亲家庭中,患有孤立性复合物 I 缺陷核 6 型(MC1DN6; 618228),Loeffen 等人(2001) 鉴定了 NDUFS2 基因中的纯合 683G-A 转变,导致 arg228 到 gln(R228Q) 取代。这种精氨酸在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并且在 85 个对照样本中没有发现这种突变。

.0002 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核 6 型
NDUFS2,PRO229GLN
在一名患有孤立性复合物 I 缺陷核 6 型(MC1DN6; 618228) 的儿童中,表现为新生儿乳酸性酸中毒和肥厚性心肌病,Loeffen 等人(2001) 发现了 NDUFS2 基因中的 686C-A 颠换,导致 pro229 到 gln(P229Q) 的取代。在 85 个对照样本中未发现该突变。

.0003 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核 6 型
NDUFS2,SER413PRO
在一个有 3 个孩子的近亲家庭中,患有复合物 I 缺陷核 6 型(618228),Loeffen 等人(2001) 鉴定了 NDUFS2 基因中纯合 1237T-C 转变的纯合性,导致 ser413 到 pro(S413P) 的取代。在 85 个对照样本中未发现该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