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 EGF 的纤维蛋白样细胞外基质蛋白 1; EFMP1
- 纤维蛋白样;FBNL
- 肌节蛋白 3; FBLN3
- S1-5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EFEMP1
细胞遗传学定位:2p16.1 基因组坐标(GRCh38):2:55,865,967-55,923,782(来自 NCBI)
▼ 描述
Fibulin 蛋白家族的成员(如 EFEMP1)是细胞外基质蛋白,其特征是 EGF(131530) 样结构域串联阵列和 C 端 fibulin(参见 FBLN1;135820)型模块(Kobayashi 等,2007)。
▼ 克隆和表达
Ikekawa 等人(1996) 鉴定了一个与原纤维蛋白高度同源的基因。该基因的 cDNA 称为“原纤维蛋白样”(FBNL),是从成纤维细胞 cDNA 文库中分离出来的。FBNL cDNA 探针在多个组织的 mRNA 中检测到 2.2 和 3.0 kb 的 2 个转录物。FBNL基因在许多组织中表达,但在脑和淋巴细胞中不表达。池川等人(1996)报道FBNL的氨基酸序列与FBN1(134797)的氨基酸序列有36.3%相同,与FBN2(612570)的相同有35.4%,并且FBNL含有重复的EGF样结构域,这是FBN基因的主要基序。
Lecka-Czernik 等人通过消减杂交来鉴定从 Werner 综合征(277700) 患者培养的衰老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上调的基因,然后进行 PCR 分析(1995) 克隆了 EFEMP1,他们将其称为 S1-5。他们发现了 5-prime 末端选择性剪接的证据,并确定了选择性起始 AUG 密码子和选择性多腺苷酸化信号。全长 493 个氨基酸的 EFEMP1 具有 N 端信号序列,随后是 EGF 样结构域、接头区域和 5 个中央 EGF 样结构域。EGF 样结构域含有促进折叠成 β 折叠结构的保守半胱氨酸,以及参与结合钙的保守天冬氨酸和酪氨酸残基。EGF 样结构域 4 也有一个推定的 N-糖基化位点。其他四种潜在的亚型包含 387 至 485 个氨基酸,仅在 N 末端有所不同,包括引入替代的 N 末端信号序列、信号序列的丢失以及全部或部分 EGF 样结构域 1 的丢失。Northern 印迹分析在人成纤维细胞和几种转化细胞系中检测到 2.2 kb 的主要转录本和 3.0 kb 的次要转录本,但在正常人成肌细胞或肌管中未检测到。对成年小鼠组织的分析检测到单个 2.2 kb 转录物在肺中表达最高,在卵巢、肾和骨骼肌中表达较低,在肝脏和胃中表达较弱,在脾、心脏、脑和肠中无表达。以及 EGF 样结构域 1 的全部或部分丢失。Northern 印迹分析在人成纤维细胞和几种转化细胞系中检测到 2.2 kb 的主要转录本和 3.0 kb 的次要转录本,但在正常人成肌细胞或肌管中未检测到。对成年小鼠组织的分析检测到单个 2.2 kb 转录物在肺中表达最高,在卵巢、肾和骨骼肌中表达较低,在肝脏和胃中表达较弱,在脾、心脏、脑和肠中无表达。以及 EGF 样结构域 1 的全部或部分丢失。Northern 印迹分析在人成纤维细胞和几种转化细胞系中检测到 2.2 kb 的主要转录本和 3.0 kb 的次要转录本,但在正常人成肌细胞或肌管中未检测到。对成年小鼠组织的分析检测到单个 2.2 kb 转录物在肺中表达最高,在卵巢、肾和骨骼肌中表达较低,在肝脏和胃中表达较弱,在脾、心脏、脑和肠中无表达。
小林等人使用放射免疫测定法(2007)发现在所有检查的14个小鼠组织中都有不同的Fbln3表达,其中在肺和食道中表达最高,在心脏和大脑中表达最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将 Fbln3 定位于第 15 天小鼠胚胎发育中骨的软骨膜中,以及第 14 天小鼠胚胎中大气道(而非远端气道)的血管壁和基底膜中。小林等人(2007) 指出小鼠 Fbln3 的主要亚型有 2 个潜在的 N-糖基化位点和 5 个潜在的 O-糖基化位点。SDS-PAGE检测到Fbln3的表观分子量为80和63 kD,这代表了不同程度的O-糖基化。旋转阴影后的电子显微镜显示,重组小鼠 Fbln3 与 Fbln4(EFEMP2;604633) 和 Fbln5(604580) 一样,表现为一端具有球状结构域的 20 nm 杆,
▼ 基因结构
池川等人(1996) 确定 EFEMP1 基因跨越大约 18 kb 的基因组 DNA,包含 12 个外显子。
▼
通过原位杂交作图,Ikekawa 等人(1996) 确定 FBNL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2p16。
▼
使用 Northern 印迹分析的基因功能,Lecka-Czernik 等人(1995)发现老年的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S1-5表达较高,而年轻的成纤维细胞中S1-5表达较低。人成纤维细胞在生长刺激后减少了 S1-5 的表达。然而,编码具有5或6个EGF样结构域的蛋白质的S1-5 cDNA克隆的表达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刺激人成纤维细胞中的DNA合成。
小林等人(2007)发现小鼠Fbln3和Fbln4以及小鼠和人FBLN5被分泌到转染的HEK293细胞的培养基中。固相结合测定表明这些蛋白质与细胞外蛋白质的结合存在差异。小鼠 Fbln3 与原弹性蛋白(ELN; 130160) 和 XV 胶原蛋白(参见 120325) 衍生的内皮抑素微弱结合,但不与纤连蛋白(FN1; 135600) 或其他检查的基底膜蛋白结合。作者指出,Fbln3 还被证明与金属蛋白酶 3 的组织抑制剂(TIMP3; 188826) 相互作用。
▼ 分子遗传学
Doyne 蜂窝状视网膜营养不良(DHRD; 126600) 或 malattia leventinese(MLVT)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征是黄白色沉积物(称为玻璃膜疣)积聚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 下方。DHRD 基因座定位于染色体 2p21-p16。DHRD 的临床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参见 153800)的表型非常相似,后者是一种具有很强遗传成分的疾病,约占西方国家登记失明的 50%。与 MLVT 和 DHRD 一样,ARMD 的早期标志是存在玻璃疣。通过结合位置和候选基因方法,Stone 等人(1999) 在所研究的所有 5 个 MLVT 家族的 EFEMP1 基因中发现了一个非保守突变(R345W; 601548.0001)。477 名对照个体或 494 名 ARMD 患者中不存在该突变。这种突变的鉴定可能有助于玻璃疣动物模型的开发,以及鉴定与人类黄斑变性有关的其他基因。
马莫斯坦等人(2002) 表明野生型 EFEMP1 是一种分泌蛋白,而突变型 EFEMP1 错误折叠、分泌效率低下并保留在细胞内。在正常眼睛中,EFEMP1 不存在于玻璃疣形成部位。然而,在 malattia leventinese 眼中,EFEMP1 在 RPE 细胞内以及 RPE 和玻璃疣之间积聚,但似乎不是玻璃疣的主要成分。此外,在 ARMD 眼睛中,发现 EFEMP1 在紧邻玻璃疣的 RPE 下方积聚,但不在没有明显视网膜病变的区域积聚。马莫斯坦等人(2002) 将这些数据解释为 EFEMP1 折叠和异常积累可能导致玻璃疣形成和细胞变性并在 MLVT 和 ARMD 病因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证据。
乔根森等人(2015) 表明,在腹股沟疝易感位点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EFEMP1 对应到一个显着信号。该研究包括 5,295 例病例和 67,510 例对照,并在由 9,701 例病例和 82,743 例对照组成的孤立队列中得到证实。作者表明,EFEMP1 在小鼠结缔组织中表达,通过网络分析,它很可能参与结缔组织维持和体内平衡。
▼ 动物模型
McLaughlin 等人(2007) 以孟德尔比例获得了 Efemp1 -/- 小鼠,所有动物在出生时都表现正常。Efemp1 -/- 小鼠表现出生育能力下降、过早衰老、寿命缩短、体重下降、脊柱前凸、毛发生长减少以及全身脂肪、肌肉和器官萎缩。然而,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伤口愈合缺陷。根据其背景应变,一些 Efemp1 -/- 小鼠还出现大疝气,包括腹股沟疝气、骨盆脱垂和剑突突出。组织学分析显示,Efemp1 -/- 小鼠全身筋膜中的弹性纤维明显减少,但没有明显的黄斑变性。
傅等人(2007) 培育了 Efemp1-R345W 敲入小鼠,并观察到 Bruch 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 之间物质沉积的形成,类似于 ARMD 患者的基底沉积。这些沉积物含有 Efemp1 和 Timp3(188826),这是一种 Efemp1 相互作用蛋白。在 R345W 突变小鼠的 RPE 和 Bruch 膜中检测到补体激活的证据。傅等人(2007) 得出结论,EFEMP1 中的 R345W 突变是致病性的,并表明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可能刺激补体激活,并代表黄斑变性中这两个病因之间的联系。
马莫斯坦等人(2007) 培育了携带 R345W 突变的敲入小鼠,并发现 R345W 杂合子和纯合子小鼠早在 4 个月大时就出现了小的孤立的亚 RPE 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的尺寸和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变成连续的薄片。在老年小鼠中,在沉积物和布鲁赫膜内观察到膜碎片,并伴有一般的 RPE 和脉络膜异常,包括变性、空泡化、RPE 基底内皱的丢失或破坏、脉络膜萎缩以及局部增厚和细胞突起侵入布鲁赫膜。Fibulin-3被发现积聚在亚RPE沉积物中。
▼ 等位基因变异体(1 个选定示例):.
0001 Malattia LEVENTINESE
DOYNE HONEYCOMB 视网膜营养不良,包括
EFEMP1、ARG345TRP
斯通等人(1999) 在 5 个 Malattia leventinese 家系中发现了 EFEMP1 基因的潜在致病变异,即 C 到 T 的转变(arg345 到 trp)(126600);2个家庭来自美国,2个家庭来自瑞士,1个家庭来自澳大利亚。然后,他们通过对 37 个家庭的所有 162 名受影响患者以及 477 名对照个体和 494 名无关的 ARMD 患者进行 SSCP 筛查,评估了这种变异对 MLVT、DHRD 和年龄相关性黄斑营养不良(ARMD;参见 153800)的潜在影响。他们发现,最初被认为患有 MLVT 或 DHRD 影响的 162 名患者中,有 161 名患者的 DNA 在第 10 号外显子中存在由 arg345 到 trp 突变导致的 SSCP 转变。ARMD 或对照个体的 DNA 中均未发现这种变化。在 161 名携带 arg345-to-trp 突变的 MLVT/DHRD 患者中,160 为杂合子;1 个个体的这种变化是纯合子,并且具有与相似年龄的杂合子相当的视网膜表型。斯通等人(1999) 重新检查了与 arg345-to-trp 变化不一致的单一家族的 2 个“受影响”成员的视网膜照片,发现具有突变的个体具有特征性 MLVT 表型(和共享的瑞士单倍型),而缺乏突变的个体具有更典型的常见 ARMD 表型(并且未能与瑞士单倍型共享等位基因)。因此,这是一种异常密切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1999) 重新检查了与 arg345-to-trp 变化不一致的单一家族的 2 个“受影响”成员的视网膜照片,发现具有突变的个体具有特征性 MLVT 表型(和共享的瑞士单倍型),而缺乏突变的个体具有更典型的常见 ARMD 表型(并且未能与瑞士单倍型共享等位基因)。因此,这是一种异常密切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1999) 重新检查了与 arg345-to-trp 变化不一致的单一家族的 2 个“受影响”成员的视网膜照片,发现具有突变的个体具有特征性 MLVT 表型(和共享的瑞士单倍型),而缺乏突变的个体具有更典型的常见 ARMD 表型(并且未能与瑞士单倍型共享等位基因)。因此,这是一种异常密切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塔特林等人(2001) 在 10 个患有 Doyne 蜂窝状视网膜营养不良的家庭中的 7 个和 17 个散发性患者中的 1 个中发现了这种突变。
在一个患有黄斑变性的印度近亲家庭中,Fu 等人(2007) 鉴定了 EFEMP1 基因中的 R345W 突变。母亲和父亲的突变是杂合的,而他们受影响更严重的儿子是纯合的。该家族中的疾病单倍型与之前报道的单倍型明显不同,表明该突变是孤立出现的。
赫尔曼等人(2011) 指出 arg345 与 cys344 相邻,后者是形成 EFEMP1 中 EGF 结构域 6 的第二个二硫键所必需的。通过检查转染的HEK293T细胞中突变型EFEMP1蛋白的分泌,他们发现R345W突变或用不同的芳香残基取代R345会干扰EFEMP1的二硫键形成和分泌。带有 R345W 突变的 EFEMP1 在细胞内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