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指蛋白220; RNF220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RNF220
细胞遗传学定位:1p34.1 基因组坐标(GRCh38):1:44,404,783-44,651,724(来自 NCBI)
▼ 描述
蛋白质的翻译后泛素化需要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 和泛素连接酶(E3),后者决定蛋白质靶点特异性。RNF220 充当 E3 泛素连接酶(Kong 等人,2010)。
▼ 克隆与表达
Kong 等(2010)克隆小鼠Rnf220。推导的 566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在其 C 末端附近有一个 RING 结构域。数据库分析揭示了人类、鸡和斑马鱼中 Rnf220 的直系同源物。推导的 566 个氨基酸的人类蛋白与小鼠 Rnf220 具有 97% 的同一性。Rnf220 主要定位于 NIH-3T3 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质。
斯费拉等人(2021) 发现 RNF220 基因在人类胎儿和成人的大脑和脊髓中普遍表达,特别是在小脑和大脑皮层中。在小鼠大脑中,Rnf220 存在于海马体某些区域和小脑多个层的神经元中。在小鼠大脑中,Rnf220 主要定位于海马和端脑的细胞质和核周,而它主要定位于小脑神经元的细胞核。运动神经元的体外研究显示RNF220随时间的动态分布:它最初具有细胞质分布,后来定位于细胞核,并分布在成熟细胞的细胞核和神经突之间。
▼ 基因功能
Kong等人(2010) 发现重组小鼠 Rnf220 在体外自动泛素化测定中自我泛素化。免疫共沉淀分析显示,Rnf220 与小鼠 E2 酶 E2e1(UBE2D1;602961) 和 E2e3(UBE2D3;602963) 相互作用。酵母 2 杂交、免疫沉淀和蛋白质下拉测定表明,Rnf220 与 Sin3b(607777) 相互作用,Sin3b(607777) 是参与基因调控的 Sin3/HDAC(参见 601241)辅阻遏物复合物的支架蛋白。Rnf220 促进 Sin3b 的多泛素化和蛋白酶体介导的降解。自动泛素化和 Sin3b 泛素化都需要 Rnf220 的 RING 结构域。
Ma 等人使用各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测定(2014) 发现小鼠 Rnf220 与 β-连环蛋白(CTNNB1; 116806) 相互作用,β-连环蛋白是 Wnt(参见 164820)信号级联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Rnf220 并不指导 β-连环蛋白的泛素化和降解,而是通过指导其与泛素特异性肽酶 Usp7(602519) 的相互作用来稳定它,从而导致 β-连环蛋白去泛素化并促进 Wnt 信号传导。作者还证明了 RNF220 对人类细胞中 β-连环蛋白的稳定性。Rnf220 蛋白水平受 Gsk3b(605004) 依赖性磷酸化调节,引发 Rnf220 泛素化和降解。在 2 个结肠癌细胞系中敲除 RNF220 或 USP7 会损害 Wnt 信号传导和 Wnt 靶基因的表达。
在 COS-1 细胞中,Sferra 等人(2021) 证明 RNF220 定位于核斑点,可能在剪接和与核质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还有证据表明 RNF220 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蛋白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HEK293 细胞中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RNF220 与核纤层蛋白家族成员相互作用,包括 LMNB1(150340)、LMNA/C(150330) 和 LMNB2(150341),表明其在核纤层的调节和维护中发挥作用。小鼠神经元的体外共免疫沉淀研究证实 RNF220 与 LMNB1 相互作用。
▼ Mapping
Hartz(2014) 根据 RNF220 序列(GenBank AK001459) 与基因组序列(GRCh38) 的比对,将 RNF220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1p34.1。
▼ 分子遗传学
Sferra 等人在来自 4 个不相关的罗姆族裔家庭(家庭 2-5)的 6 名患者中,患有低髓鞘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23,并伴有共济失调、耳聋、肝功能障碍和扩张型心肌病(HLD23;619688)(2021) 鉴定了 RNF220 基因中的纯合错义变体(R365Q; 616136.0001)。患有该疾病的意大利近亲家庭(家庭 1)的三名受影响成员在 RNF220 基因中携带不同的纯合错义突变(R363Q;616136.0002)。这些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与家族中的疾病分开。单倍型分析表明 R365Q 在罗姆人家族中具有创始人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成纤维细胞显示出异常的核形状,具有多个分叶和内陷。在患者细胞和转染的 COS1 细胞中,两种突变体在细胞质中形成异常的蛋白质内含物,表明亚细胞定位发生了改变。在转染的HEK293细胞中,与野生型相比,RNF220突变体表现出与内源LMNB1的结合减少,其中R365Q突变比R363Q突变具有更有害的影响。作者指出,携带 R365Q 变异的患者在 10 岁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而携带 R363Q 变异的患者则在生命的第二个十年结束时死亡。总的来说,这些发现提供了核层功能障碍和神经变性之间的联系。与野生型相比,RNF220突变体表现出与内源LMNB1的结合减少,其中R365Q突变比R363Q突变具有更有害的影响。作者指出,携带 R365Q 变异的患者在 10 岁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而携带 R363Q 变异的患者则在生命的第二个十年结束时死亡。总的来说,这些发现提供了核层功能障碍和神经变性之间的联系。与野生型相比,RNF220突变体表现出与内源LMNB1的结合减少,其中R365Q突变比R363Q突变具有更有害的影响。作者指出,携带 R365Q 变异的患者在 10 岁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而携带 R363Q 变异的患者则在生命的第二个十年结束时死亡。总的来说,这些发现提供了核层功能障碍和神经变性之间的联系。
在一名中国患者中,Yan 等人的近亲父母所生的 HLD23 患者(2022) 鉴定了先前鉴定的 RNF220 基因中 R365Q 突变的纯合性。严等人(2022) 提出 R365Q 是一种复发突变,可能是由于 CpG 到 TpG 二核苷酸突变所致。
▼ 动物模型
在小鼠模型中,Ma 等人(2019) 在胚胎第(E) 8.5 天,在快速神经发生期间观察到 Rnf220 表达从中脑延伸到脊髓。在条件基因敲除小鼠中,杂合子在出生后表现出运动缺陷,变得瘫痪,并在 2 至 6 个月大时死亡。纯合基因敲除小鼠在新生儿期是致命的。Rnf220 的缺失导致腹侧神经管中最背侧和最腹侧区域的扩张,但不影响背侧神经管的模式。马等人(2019) 提出 Rnf220 通过负责神经梯度的 Shh(参见 613524)和 Gli(参见 165220)基因的泛素化来控制模式。
在对这些条件性敲除 Rnf220 +/- 小鼠的进一步研究中,Ma 等人(2021) 表明小鼠逐渐丧失活动能力,其中一些类似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见 105400),具有脊髓神经元的病理特征,包括 Tdp43 在细胞质中积聚、星形细胞增多、肌肉去神经支配和萎缩。马等人(2021)表明Tdp43中的L121R突变导致Rnf2220泛素化Tdp43的能力丧失。这种效应似乎是脊髓运动神经元特有的。
马等人(2020) 证明 Rnf220 是小鼠小脑发育和髓母细胞瘤进展所必需的。这种效应是通过改变Shh 启动子所针对的基因的甲基化模式而产生的。
宋等人(2020) 表明,Zc4h2(300897) 和 Rnf220 在发育过程中在小鼠大脑的蓝斑(大脑的主要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心)中表达。这 2 种蛋白质共同使 Phox2a(602753) 和 Phox2b(603851) 发生单泛素化。在缺乏 Rnf220 或 Zc4h2 的情况下,单泛素化的 Phox2a 和 Phox2b 的水平会降低,从而损害胚胎发育过程中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分化过程。
斯费拉等人(2021) 发现果蝇 rnf220 基因的敲低会导致视网膜神经变性和眼睛发育的其他改变,以及在某些条件下导致成人死亡。果蝇唾液腺中 Rnf220 的抑制促进了 Lmnb1 的异常积累。
▼ 等位基因变异体(2 个选定示例):.
0001 脑白质营养不良、髓鞘形成低下、23、共济失调、耳聋、肝功能障碍和扩张型心肌病
RNF220、ARG365GLN(rs1010750511)
Sferra 等人在来自 4 个不相关的罗姆族裔家庭(家庭 2-5)的 6 名患者中,患有低髓鞘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23,并伴有共济失调、耳聋、肝功能障碍和扩张型心肌病(HLD23;619688)(2021) 在 RNF220 基因中鉴定出纯合 c.1094G-A 转换(c.1094G-A,NM_018150.4),导致保守残基处的 arg365 到 gln(R365Q) 取代。该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该变体仅以杂合状态存在于 gnomAD 数据库中(频率为 0.00012)。单倍型分析表明存在创始人效应。所有患者均在 10 岁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
Yan 等人在一名中国患者中,由近亲父母出生,患有 HLD23(2022) 鉴定了 RNF220 基因中 R365Q 突变的纯合性。该突变经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并经桑格测序证实,在父母中以杂合状态存在。该患者有一个类似患病的兄弟,他在 9 岁时去世,并且没有接受分子检测。
.0002 脑白质营养不良、髓鞘形成低下,23 ,伴有共济失调、耳聋、肝功能障碍和扩张型心肌病
RNF220、ARG363GLN(rs780921270)
Sferra 等人在意大利一个近亲大家庭(家庭 1)的 3 名受影响成员中发现了低髓鞘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23,并伴有共济失调、耳聋、肝功能障碍和扩张型心肌病(HLD23;619688)(2021) 鉴定了 RNF220 基因中的纯合 c.1088G-A 转换(c.1088G-A, NM_018150.4),导致保守残基处的 arg363 至 gln(R363Q) 取代。该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该突变仅以杂合状态存在于 gnomAD 数据库中(频率为 0.000054)。Leuzzi等人此前曾报道过这个家庭(2000)。所有患者均在 18 岁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