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3的奉献者; DOCK3

细胞粘附调节剂;MOCA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DOCK3

细胞遗传学定位:3p21.2 基因组坐标(GRCh38):3:50,674,927-51,384,198(来自 NCBI)

▼ 说明

DOCK3 基因属于进化上保守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 家族,其功能与 Rac1(602048) 的 GEF 一样,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肌节蛋白动力学和微管组装途径,在促进神经突和轴突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Iwata-Otsubo 等人总结,2018)。

▼ 克隆与表达

DOCK2(603122) 蛋白与 DOCK180(DOCK1; 601403) 相似,DOCK180 是一种与 CRK 蛋白(164762) 的 SH3 结构域结合的蛋白。Nagase 等人通过筛选人脑 cDNA 中编码大于 100 kD 的蛋白质(1997) 鉴定了 KIAA0299 或 DOCK3 cDNA。预测的蛋白质与 DOCK2 具有大约 31% 的序列同一性。SDS-PAGE显示该cDNA的体外转录/翻译产物的分子量大于100kD。RT-PCR显示DOCK3主要在大脑中表达。

de Silva 等人通过数据库搜索、序列分析以及 RT-PCR 和 5-prime RACE 实验相结合(2003)证明推导的DOCK3蛋白含有2,03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3.1 kD。其序列预测 N 端区域具有 SH3 结构域的可溶性蛋白质。Northern 印迹分析在大脑中检测到 8.5 kb 的转录物,特别是在小脑、大脑皮层、延髓、枕极、额叶和壳核中。在脊髓中未检测到表达。

▼ 基因结构

德席尔瓦等人(2003) 确定 DOCK3 基因包含 53 个外显子,跨度约为 465 kb。

▼ 测绘

通过对辐射混合面板的分析,Nagase 等人(1997) 将 DOCK3 基因对应到 3 号染色体。de Silva 等人研究的 inv(3)(p14;q21) 倒位(2003)表明DOCK3基因位于3p14。

在一个患有早发行为/发育状况的家庭中,其特征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见 143465)和智力障碍,并伴有 3 号染色体的中心倒位,inv(3)(p14;q21),de Silva 等人(2003)证明短臂断点位于DOCK3基因的内含子内,长臂断点位于SLC9A9基因的内含子内(608396)。

▼ 分子遗传学

Helbig 等人的 2 名同胞兄弟姐妹,其父母均具有德系犹太人和也门犹太人血统,患有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NEDIDHA; 618292)(2017) 鉴定了 DOCK3 基因中的杂合无义突变(Q128X; 603123.0001) 和染色体 3p21.2 上的杂合 458-kb 缺失,包括部分 DOCK3 基因。通过微阵列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相结合发现的缺失和突变,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没有进行变异的功能研究和患者细胞的研究,但预计变异会导致 DOCK3 功能完全丧失。

一名 24 个月大的男孩,由近亲父母所生,患有 NEDIDHA、Iwata-Otsubo 等人(2018) 在染色体 3p21.2 上发现了一个纯合的 170 kb 缺失,包括 DOCK3 基因(603123.0002) 的外显子 6-12。通过SNP微阵列分析发现了基因内缺失,但由于患者是被收养的,因此无法进行家族隔离研究。没有进行变体的功能研究和患者细胞的研究,但预计该变体会导致移码和提前终止,并且转录本可能会受到无义介导的 mRNA 衰减,这与功能的完全丧失一致。

Wiltrout 等人在 3 名无关的 NEDIDHA 患者中进行了研究(2019) 鉴定了 DOCK3 基因(603123.0003-603123.0007) 中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出的突变与其中 2 个家族的疾病分离;在 1 个家庭中,未测试父母之一的 DNA。

▼ 动物模型

陈等人(2009) 发现与对照组相比,Dock3 缺失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步态异常、共济失调和游泳能力受损。研究结果与感觉运动功能丧失一致。突变小鼠的脊髓切片显示出异常的神经丝积累,自噬空泡数量增加以及与轴突营养不良一致的退行性轴突变化。还有证据表明轴突转移受损和轴突细胞骨架破坏,这与肌节蛋白动力学缺陷有关。

▼ 等位基因变异体(7 个精选示例):

.0001 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
DOCK3,GLN128TER

Helbig 等人的 2 名同胞兄弟姐妹,其父母均具有德系犹太人和也门犹太人血统,患有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NEDIDHA; 618292)(2017) 鉴定了 DOCK3 基因中的杂合 c.382C-T 转换(c.382C-T,NM_004947),导致从未受影响的母亲继承的 gln128-to-ter(Q128X) 替换,以及从未受影响的母亲遗传的染色体区域 3p21.2 中的杂合 458-kb 缺失,包括部分 DOCK3 基因父亲。通过微阵列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相结合发现的缺失和突变,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ExAC数据库中未发现Q128X变体,基因组变体数据库中也未报告删除情况。

.0002 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
DOCK3,170-KB DEL

Iwata-Otsubo 等人在一名 24 个月大的男孩中,由近​​亲父母出生,患有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NEDIDHA; 618292)(2018) 在染色体 3p21.2 上发现了一个纯合的 170 kb 缺失,包括 DOCK3 基因的外显子 6-12。通过SNP微阵列分析发现了基因内缺失,但由于患者是被收养的,因此无法进行家族隔离研究。没有进行变体的功能研究和患者细胞的研究,但预计该变体会导致移码和提前终止,并且转录本可能会受到无义介导的 mRNA 衰减,这与功能的完全丧失一致。

.0003 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
DOCK3,IVS12AS,AG,-2

在一名 5 岁白人男孩(患者 1)中,患有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NEDIDHA;618292),Wiltrout 等人(2019) 鉴定了 DOCK3 基因中的复合杂合突变:内含子 12 中的剪接位点突变(c.1038-2A-G,NM_004947.4),预计会破坏规范剪接受体位点;外显子 30 中的 4 bp 缺失(c.3107_3110delACTT),预计会导致移码和过早终止密码子(Tyr10) 36LeufsTer8)。在未受影响的母亲中,该缺失以杂合状态存在,但未对父亲进行测试。这些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鉴定,并通过桑格测序进行确认。ExAC 数据库(2016)中未发现这些突变。未进行功能研究。

.0004 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
DOCK3、4-BP DEL、3107ACTT

Wiltrout 等人讨论了 DOCK3 基因中的 4-bp 缺失(c.3107_3110delACTT,NM_004947.4),该缺失在患有智力发育受损、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的神经发育障碍患者(NEDIDHA;618292)中以复合杂合状态发现(2019),参见 603123.0003。

.0005 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
DOCK3、ARG392GLN

Wiltrout 等人在一名 7 岁荷兰男孩(患者 2)中进行了研究,该男孩患有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NEDIDHA;618292)(2019) 鉴定了 DOCK3 基因中的复合杂合突变:母系遗传的 c.1175G-A 转换(c.1175G-A,NM_004947.4),导致 arg392 到 gln(R392Q) 取代,以及父系遗传的 c.3887A-G 转换,导致 lys1296 到 arg(K1296R;60 3123.0006) 替代。这些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鉴定,并通过桑格测序进行确认。在gnomAD数据库中,c.1175G-A突变在欧洲人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0x10(-3),并且在gnomAD中也报道以纯合状态存在于3个南亚血统的个体中。c.3887A-G 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为 5。gnomAD 数据库中的欧洲人中存在 0x10(-4),并且没有报告纯合子。COS-7 细胞中具有 K1296R 或 R392Q 突变的 DOCK3 表达表明,RAC1(602048) 激活的诱导显着低于表达野生型 DOCK3 的 COS-7 细胞。

.0006 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
DOCK3,LYS1296ARG

讨论 DOCK3 基因中的 c.3887A-G 转换(c.3887A-G、NM_004947.4),导致 lys1296 到 arg(K1296R) 取代,Wiltout 等人在患有智力发育受损、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的神经发育障碍患者(NEDIDHA; 618292) 中发现了复合杂合状态(2019),参见 603123.0005。

.0007 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肌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
DOCK3,MET1674LEU

在一名 3 岁白人女孩(患者 3)中,她患有神经发育障碍,伴有智力发育受损、张力减退和共济失调(NEDIDHA;618292),Wiltrout 等人(2019) 鉴定了 DOCK3 基因中的纯合 c.5020A-T 颠换(c.5020A-T,NM_004947.4),导致 met1674 到 leu(M1674L) 替换。该突变经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并经桑格测序证实,在父母中以杂合状态存在。在gnomAD数据库中,该变体在欧洲人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75x10(-3),并且没有纯合子的报告。COS-7 细胞中具有 M1674L 突变的 DOCK3 的表达表明,RAC1 激活的诱导显着低于表达野生型 DOCK3 的 COS-7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