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纹状角化症 II; PPKS2
- 角化症,掌跖,条纹形式 II;KPPS2
- 掌跖角化纹 II;SPPK2
有证据表明掌跖纹状角化病 II(PPKS2) 是由染色体 6p24 上 DSP 基因(125647)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PPKS2 的特点是手掌线性角化过度,这在从事体力劳动的受影响个体中尤其明显。脚底角化过度主要涉及压力点,也可能存在弥漫性背景掌跖增厚(阿姆斯特朗等人,1999 年;惠托克等人,1999 年)。
有关掌跖角化症纹状形式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PPKS1(148700)。
▼ 临床特征
阿姆斯特朗等人(1999) 研究了一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纹状掌跖角化症的大家族。受影响的个体在生命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十年初期出现掌跖增厚。这在沿着手指屈肌方面和脚底上的过压点的线性图案中最为突出。一些人有共存更温和、更弥漫的背景掌跖增厚的趋势。个体容易出现龟裂,但没有明显水泡形成的历史。掌跖区域以外没有皮肤变化,头发、指甲或牙齿也没有异常。
惠托克等人(1999)研究了一名 45 岁的男性建筑工人,该工人有 20 年的手掌和脚底皮肤干燥剥落的历史,并且逐渐变厚,并且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加剧。检查发现,他的右手掌角化过度,具有明显的线性外观,而左手掌角化过度更弥漫,脚底更集中。先证者的母亲有局灶性足底角化病的迹象,但她的手掌仅显示轻度皮肤干燥,先证者8岁的儿子在右大脚趾的足底部分表现出一些过度角化。先证者有 3 名未受影响的兄弟姐妹和一名未受影响的 14 岁女儿。病变手掌皮肤的光镜检查显示棘层肥厚和角化过度,整个棘层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内空间扩大。从超微结构上看,与位点匹配的对照皮肤相比,桥粒更小、更少,并且角蛋白丝网络与质膜的附着受到干扰。此外,角蛋白丝在核周分布中被浓缩和压实。
万等人(2004) 分析了 Armstrong 等人之前研究过的患者的皮肤活检(1999)和惠托克等人(1999),由于 DSP 基因突变而导致 PPKS(参见分子遗传学)。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桥粒斑蛋白、桥粒胶蛋白(参见 125643)和亲斑蛋白(参见 601975)大量减少。此外,角蛋白表达和组织也发生显着变化,包括基底细胞角蛋白对 K5(148040)/K14(148066) 在基底层上的表达,以及 K1(139350) 限制在核周位置。K10(148080) 阳性和阴性细胞斑块混合在网状脊内。万等人。
▼ 测绘
在分离掌跖角化症的纹状形式的大家族中,阿姆斯特朗等人(1999) 排除了与 PPKS1 基因座已定位的 18q21 区域的连锁。通过使用对应到其他区域的标记进行微卫星分型,他们证明了该疾病(PPKS2) 与 6p21 的连锁,最大对数得分为 10.67。
▼ 分子遗传学
Armstrong 等人发现,在一个患有掌跖角化症的大家族的受影响成员中,该家族的掌跖角化症对应到染色体 6p21(1999) 鉴定了 DSP 基因中无义突变的杂合性(Q331X; 125647.0001)。作者表示,这是第一种与结构元件单倍体不足有关的遗传性皮肤病。
Whittock 等人在一名患有条纹状掌跖角化症的 45 岁男性中(1999) 对桥粒斑蛋白基因进行了测序,并鉴定了剪接位点突变(125647.0024) 的杂合性,该突变在他轻度受影响的母亲和儿子以及他的 3 个未受影响的同胞中也发现了。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创伤显然与这个家庭的表型表达相关,因为临床特征在从事体力劳动的受影响成员中最为突出,而他的母亲和从事久坐工作的兄弟姐妹则有轻微或无法检测到的身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