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 Scrablase 1; PLSCR1
- MM1 细胞衍生的可移植性相关基因 1b,小鼠,同源物;MMTRA1B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PLSCR1
细胞遗传学定位:3q24 基因组坐标(GRCh38):3:146,515,180-146,544,607(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质膜磷脂(PL)通常是不对称分布的,磷脂酰胆碱(PC)和鞘磷脂主要位于外叶,而氨基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乙醇胺仅限于细胞质小叶。由于细胞活化、细胞损伤或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钙的增加,导致小叶之间质膜 PL 的快速双向运动,导致 PS 和磷脂酰乙醇胺暴露在细胞表面。这种运动被认为在血小板促凝血活性的表达以及损伤或凋亡细胞的清除中发挥关键作用。巴斯等人(1996) 纯化的 PL 扰乱酶,一种 37-kD 的质膜蛋白,在结合钙离子时介导磷脂的加速跨双层迁移。
通过检索 EST 数据库,获得 PL 扰乱酶的部分蛋白序列,Zhou 等人(1997) 鉴定了部分人类 cDNA。他们使用部分 cDNA 筛选人类白血病细胞文库,并分离出与整个 PL 扰乱酶编码区相对应的 cDNA。预测的蛋白质含有 318 个氨基酸,pI 为 4.8。序列分析表明PL扰乱酶是II型质膜蛋白,具有长N端胞质结构域、跨膜区和短胞外尾。作者指出,这种拓扑结构与红细胞膜中 PL 扰乱酶的预期拓扑结构一致,其中脂质动员功能仅响应膜细胞质表面的钙。作者使用 Northern 印迹分析证明 PL 扰乱酶表达为 1。
Kasukabe 等人孤立地(1998) 将 PL 扰乱酶鉴定为小鼠 MmTRA1b(Mm1 细胞来源的可移植性相关基因 1b)的人类同源物,该基因编码截短的白血病发生相关 cDNA MmTRA1a。人类和小鼠 MmTRA1b 具有 78% 的相同性。序列分析显示,预测的人类蛋白含有 3 个亮氨酸重复序列和一个富含脯氨酸的 N 末端结构域,其中有 3 个基序,可作为 SH3 基序的对接位点。春日部等人(1998) 指出小鼠 MmTRA1b 与 Zhou 等人鉴定的假定小鼠 PL 扰乱酶同源物不同(1998)。Zhou等人描述的小鼠蛋白质(1998) 与小鼠 MmTRA1b 和人 PL 扰乱酶分别具有 75% 和 71% 的同一性。
▼ 基因功能
周等人(1997)表明重组PL扰乱酶在体外表现出钙依赖性PL扰乱酶活性。定量免疫印迹显示,血小板中的 PL 扰乱酶水平比红细胞中高约 10 倍,Zhou 等人(1997) 的陈述与血小板质膜酶活性的明显增加是一致的。
通过酵母 2-杂交分析,Kametaka 等人(2003) 发现 PLSCR1 的胞质结构域与 BACE1(604252) 相互作用,BACE1 是一种负责淀粉样前体蛋白(APP; 104760) β 位点加工的蛋白酶。突变分析表明 BACE1 C 末端尾部的双亮氨酸基序是 BACE1-PLSCR1 相互作用所必需的。BACE1 和 PLSCR1 共定位于高尔基体区域和内体区室,细胞内膜转移的抑制表明这两种蛋白质具有共同的转移途径。免疫共沉淀分析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中鉴定出内源性 BACE1-PLSCR1 复合物,并且这 2 种蛋白质共定位于质膜的脂筏微域中。缺乏二亮氨酸基序的 BACE1 突变体也能与脂筏分离,但比野生型 BACE1 稳定性差得多。龟高等人(2003) 得出结论,PLSCR1 参与 BACE1 的细胞内分布和/或其募集到去污剂不溶性脂筏中。
▼ 基因结构
维德默等人(2000) 确定 PLSCR1 基因包含 9 个外显子,跨度约为 30 kb。第一个外显子是未翻译的。通过对 PLSCR1 启动子-报告基因构建体的删除分析,他们发现 97% 的启动子活性位于 5-prime 侧翼区域的 -95 bp 到第一个外显子的 +60 bp 之间。该区域包含 2 个 GC 框、一个 CCAAT 框、多种转录激活因子的结合位点,包括 AP4(600743)、USF(191523)、ETS1(164720) 和 IRF(参见 147575)以及 ISRE。
▼ 测绘
作者:FISH,Kasukabe 等人(1998) 将 MmTRA1b/PL 扰乱酶基因对应到 3q23。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和辐射杂交分析,Wiedmer 等人(2000) 确定 PLSCR1 基因与 PLSCR2(607610) 和 PLSCR4(607612) 基因聚集在染色体 3q23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