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 结合框,亚科 C,成员 11; ABCC11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8;MRP8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ABCC11

细胞遗传学位置:16q12.1 基因组坐标(GRCh38):16:48,164,819-48,247,539(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塔穆尔等人(2001) 使用 ABC 转运蛋白序列作为查询,通过数据库分析鉴定了 ABCC11 和 ABCC12(607041)。推导的 1,382 个氨基酸的 ABCC11 蛋白包含 2 个 ATP 结合域和 2 个跨膜区。它与 ABCC5(605251)、ABCC4(605250)、ABCC2(601107) 和 ABCC3(604323) 分别具有 40%、33%、32% 和 32% 的氨基酸序列同一性。16 个组织组的 PCR 显示除肾脏、脾脏和结肠外的所有检查组织中都有表达。作者确定在肺中鉴定的第二个 PCR 产物是缺乏外显子 9 的剪接变体。

贝拉等人(2001) 鉴定出 ABCC11(他们称之为 MRP8)是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基因,并从正常乳腺 cDNA 文库中克隆了全长 cDNA。推导的 1,382 个氨基酸蛋白质的计算分子量约为 150 kD,包含 2 个保守的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 12 个假定的跨膜结构域。多个组织的斑点印迹分析和PCR显示在睾丸和乳腺中强表达,在肝脏、前列腺、胎盘以及成人和胎儿脑中表达较弱。Northern 印迹分析显示,4.5 kb 转录本在乳腺组织中表达,4.1 kb 转录本在睾丸和肝脏中表达。对较短转录本的序列分析表明,它编码推导的 1,064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薮内等人(2001) 通过 BAC 克隆的数据库分析鉴定出假定的 ABC 转运蛋白后,从成人肝脏 cDNA 文库中克隆了 ABCC11。推导的 1,383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与 ABCC12 具有约 47% 的同一性。PCR分析表明在各种成人和胎儿组织中广泛表达。他们还鉴定了一种变体,并将其命名为变体 A,其中外显子 28 被完全删除。变体 A 编码推导的 1,344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中包含 12 个跨膜结构域,如 ABCC11,但在第二个 ATP 结合框中缺少 38 个残基。几个克隆的序列分析表明变体A的表达频率约为25%。

▼ 基因结构

塔穆尔等人(2001)确定ABCC11基因包含29个外显子。他们发现ABCC11和ABCC12串联定位,相距约200 kb,5-prime末端面向着丝粒。

贝拉等人(2001) 确定 ABCC11 基因包含 31 个外显子,跨度超过 80.4 kb。乳腺特异性变体使用全部 31 个外显子,而睾丸中表达的变体使用 26 个外显子,并从另一个转录起始位点开始。

薮内等人(2001) 确定 ABCC11 基因包含 30 个外显子,跨度为 68 kb,并且 ABCC11 和 ABCC12 基因之间的间隔约为 20 kb。

▼ 测绘

塔穆尔等人(2001) 通过辐射杂交分析将 ABCC11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16q12.1。他们指出,ABCC11 和 ABCC12 基因包含在对应到 16q12.1 的 BAC 克隆内。塔穆尔等人(2001) 指出,ABCC11 和 ABCC12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潜在功能和表达谱使它们成为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PKC; 128200) 和伴有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婴儿惊厥(ICCA; 602066) 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 分子遗传学

湿或干的耳垢是一种孟德尔特征(参见 117800)。富田等人(2002) 将湿/干耳垢位点对应到 16 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区域。 Yoshiura 等人(2006) 通过使用 134 个 CA 重复标记对 64 名干耳垢日本人和 54 名湿耳垢日本人进行基因分型和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绘制了耳垢基因座图。这导致在ABCC11基因(538G-A,G180R;607040.0001)的外显子4中鉴定出非同义SNP(rs17822931),其与耳垢类型密切相关。在一个新的126个日本个体中,88个干耳垢个体中有87个是AA纯合子,所有38个湿型耳垢个体要么是GA杂合子,要么是GG纯合子,这与之前的结论一致,即湿耳垢表型完全优于干耳垢表型。通过功能测定,Yoshiura 等人(2006) 证明,具有等位基因 A 的细胞比具有等位基因 G 的细胞表现出更低的 cGMP 排泄活性。在一些具有亚洲血统的个体中还发现了 ABCC11 外显子 29(607040.0002) 中的 27 bp 缺失。

Miura 等人对 225 名日本女性的 ABCC11 基因中的 rs17822931 SNP 进行了基因分型(2007) 报道了耳垢类型与产后第一天乳腺顶泌初乳分泌(见 117800)之间的关联。与耳垢湿的女性(70 名中的 28 名,40%)相比,干耳垢的女性(155 名中的 105 名,67.7%)缺乏初乳分泌的情况更为常见。作者指出,初乳和耵聍在分泌腺中具有共同起源,并表明 ABCC11 基因产物可能在不依赖内分泌控制的初乳分泌中发挥作用。

干燥的耳垢与减少腋臭有关(Matsunaga,1962)。Martin 等人在 18 名亚洲人和 7 名白人个体中进行了研究(2010)确定了ABCC11 538G-A基因型,并证明在AA纯合子中,人类特异性气味剂的氨基酸缀合物的分泌被消除,类固醇气味剂及其假定前体的分泌显着减少。马丁等人(2010) 得出结论,ABCC11 在顶浆汗腺分泌气味及其前体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群体遗传学

在 Yoshiura 等人的研究中(2006),538G-A多态性的A等位基因频率呈现南北和东西向下的地理梯度;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人和韩国人的比例最高,并且在各个种族人群中保留了共同的干型单倍型。这些结果表明等位基因 A 起源于东北亚,随后遗传到世界各地。

与邻近的亚洲人群相比,日本北海道岛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具有异常高的湿耳垢表型频率(参见 Yoshiura 等,2006)。佐藤等人(2009) 对来自北海道多个鄂霍次克和绳文/表绳文考古遗址的标本进行了 rs17822931 基因分型。对 31 个鄂霍次克人样本和 19 个绳文/表绳文人样本的分析表明,与其他东北亚人群(甚至包括现代阿伊努人)相比,绳文/表绳文人中湿型等位基因的频率更高。相比之下,与阿伊努人和绳文/表绳文相比,鄂霍次克人的干型等位基因频率相对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基因流是从东北亚通过鄂霍次克河流向绳文/表绳文后裔的。

▼ 等位基因变异体(2 个选定示例):

.0001 大汗腺分泌、耳垢变化
、湿/干、包括
腋臭、包括
初乳分泌、包括
ABCC11、GLY180ARG(rs17822931)

湿耵聍表型完全优于干耵聍表型(见117800)。吉浦等人(2006) 证明,由于 ABCC11 基因(rs17822931) 外显子 4 中 538G-A 转变的纯合状态,干耳垢表型是隐性的,预测 gly180 到 arg(G180R) 氨基酸取代。AA基因型对应于干耳垢,GA和GG对应于湿耳垢。

Miura 等人对 225 名日本女性的 ABCC11 基因中的 rs17822931 SNP 进行了基因分型(2007) 报道了耳垢类型与产后第一天乳腺顶泌初乳分泌(见 117800)之间的关联。与耳垢湿的女性(70 名中的 28 名,40%)相比,干耳垢的女性(155 名中的 105 名,67.7%)缺乏初乳分泌的情况更为常见。作者指出,初乳和耵聍在分泌腺中具有共同起源,并表明 ABCC11 基因产物可能在不依赖内分泌控制的初乳分泌中发挥作用。

马丁等人(2010) 对 25 名具有不同 ABCC11 538G-A 基因型的个体的腋窝汗液样本进行了化学分析,其中包括 18 名亚洲参与者(11 名 AA 纯合子、5 名 AG 杂合子和 2 名 GG 纯合子)和 7 名白人参与者(2 名 AG 杂合子和 5 名 GG 纯合子)。3 种谷氨酰胺结合物(关键身体气味的前体)水平在所有 AA 基因型参与者中均低于检测限,但在所有 AG 和 GG 个体中都存在,表明 ABCC11 对于相关腋窝气味的氨基酸结合物的分泌至关重要(参见 117800)。对腋窝和面部皮肤的 RT-PCR 分析显示,ABCC11 仅在腋窝标本中表达,表明 ABCC11 表达对含有顶浆汗腺的组织具有特异性。同样,cDNA 微阵列分析表明 1。与共同参考相比,顶泌汗腺中 ABCC11 表达上调 63 倍,而小汗腺中 ABCC11 表达下调 21.40 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A 和 GG 纯合子中 ABCC11 信号集中在顶浆腺的相同部位,表明无功能的 ABCC11 蛋白仍然易位至其作用位点。

.0002 顶泌腺分泌,耳垢变化
,湿/干,包括
ABCC11、27-BP DEL

吉浦等人(2006) 发现 ABCC11 外显子 29 中的 27-bp 缺失与一些亚洲血统个体的干耵聍类型(参见 117800)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