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内肯贝肯发育不良; SHNKND
软骨发育不良,致命的新生儿,骨盆呈蜗牛状
Schneckenbecken 发育不良(SHNKND) 是由染色体 1p31 上的 SLC35D1 基因(610804) 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
▼ 说明
Schneckenbecken 发育不良(SHNKND) 是一种围产期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德语术语“Schneckenbecken”指的是髂骨独特的蜗牛状外观,是由髂内缘的内侧骨突出造成的。该疾病的其他特征包括胸椎发育不全、椎体严重扁平以及长骨短而粗(Hiraoka 等人的总结,2007 年)。
▼ 临床特征
在一个亚洲家庭中,诺尔斯等人(1986) 报道了一次堂兄妹婚姻,导致 13 次怀孕;4个后代(2个雄性;2个雌性)是正常的,5个是死产、短肢侏儒;3 例妊娠导致流产,1 例因产前发现侏儒症而终止妊娠。放射学和组织学是独一无二的。Laxova 等人将该家族报告为可能的软骨发育不全(参见 200600)(1973)。椎体发育不全,后弓保存相对完好。诺尔斯等人(1986) 评论道,“优越的轨道使面部 X 线照片呈现出恶魔般的外观。” 作者认为 I 型软骨发育不全(见 200600)具有严重的四肢骨短缩和弯曲,在扩张的干骺端端有明显的骨刺形成,椎体和骶骨几乎未骨化。还注意到与 II 型软骨发育不全(200610) 和致死性发育不良(187600) 的差异。Chemke 等人报告了多个受影响的同胞(1971)和格拉夫等人(1972) Knowles 等人认为是致死性发育不良(1986)患有这种疾病。
博罗霍维茨等人(1986)描述了相同形式的新生儿致命性软骨发育不良,被称为 Schneckenbecken 发育不良(来自德语“蜗牛骨盆”),因为髂骨发育不良的放射学结构。其他放射学特征包括短而宽的长骨,外观呈哑铃状,椎体扁平且发育不全,腓骨短而宽,跗骨过早骨化。软骨组织学的特征是血管丰富、细胞密度增加、软骨细胞大小正常、圆核居中且无腔隙。4 个家族共 9 例病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该疾病的独特性似乎已经确定。相机等。
尼克尔斯等人(2001) 描述了一个男性胎儿,其父母是地中海近亲,在妊娠 20 周时出现严重水肿和短肢骨骼发育不良。妊娠22周时终止。X线片显示Schneckenbecken发育不良的典型表现,包括椎体椭圆形的扁平椎、哑铃状外观的极短长骨和蜗牛状外观的小髂骨。
▼ 遗传
Borochowitz 等人报告的 Schneckenbecken 发育不良在家庭中的遗传模式(1986)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由于 Slc35d1 敲除小鼠和 Schneckenbecken 发育不良之间的表型相似性,Hiraoka 等人(2007) 对 6 名受影响的患者进行了 SLC35D1 突变筛查,并鉴定了 2 名患者的突变。 Nikkels 等人首先描述了其中一名患者(2001),一位患者是 1-bp 缺失(610804.0001) 的纯合子,另一位患者是无义突变(610804.0002) 和剪接位点(610804.0003) 突变的复合杂合子。预计所有 3 个突变都会产生截短的蛋白质。
古一等人(2009) 分析了 5 名不相关的 Schneckenbecken 发育不良患者的 SLC35D1 基因,并在其中 3 名患者中发现了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 610804.0004-610804.0007);其余 2 名患者或 15 名患有其他严重脊柱发育不良的不相关患者中未发现 SLC35D1 突变。3例SLC35D1突变阳性病例的共同影像学特征包括车把锁骨、钟形胸廓、椎弓根间距离变窄、干骺端张开、椎体骨化严重迟缓、后弓骨化相对保存、骶骨骨化相对保存、耻骨骨化以及肱骨无成角畸形。古一等人。
▼ 动物模型
平冈等人(2007) 生成了 Slc35d1 敲除小鼠模型。杂合子小鼠表型正常,但Slc35d1 -/- 小鼠无法存活到新生儿期;他们的头臀长度缩短,四肢极短。骨骼标本显示颅面骨发育不全,椎体扁平,髂骨纵向较短,长骨极短。这种严重的软骨发育不良与 Schneckenbecken 发育不良的表型相似,证实 Slc35d1 在小鼠产前骨骼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