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肌炎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IBM)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肌肉疾病,会导致严重的残疾。尽管传统上认为是炎性肌病,但现在认为它与肌原性疾病更为一致(Sugarman等,2002;Askanas和Engel,2006)。

▼ 临床特征
------
IBM的绝大多数都是零星出现的。然而,已经报道了罕见的家族性事件。包涵体肌炎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的炎症性肌病,其临床特征是四肢近端无力,深层肌腱反射减弱,吞咽困难以及肌电图上肌病性和神经性混合变化。Baumbach等(1990)报道了第一批家庭病例。2代中有6人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受到影响。所有5位受影响的男性都有明显的临床发现,发病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唯一受影响的女性在临床上无症状,但经肌肉活检显示与IBM一致的轻度变化。Garlepp等(1995) 发现下肢股四头肌和上肢前臂屈肌特别受累。

病理结果

Garlepp等(1995)在组织学上通过特征性边缘空泡的存在来定义IBM,其具有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PP; 104760)和泛素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的免疫组织化学证据(参见UBB; 191339)。

Askanas等(2003年)报道了一名70岁的非洲裔美国人,患有散发性IBM和心脏淀粉样变性病,与转甲状腺素蛋白基因突变有关(TTR; 176300.0009)。患者培养的骨骼肌纤维显示液泡变性,嗜血性包裹体以及共定位的β-淀粉样蛋白和TTR免疫反应性簇,在正常培养的肌肉纤维中均未发现。APP基因的过表达导致加速的纤维变性,更大的亲血性包裹体和重度β-淀粉样低聚物的积累。Askanas等(2003年)表明,TTR突变可能通过增加骨骼肌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而使患者易患IBM。

Fratta等(2004年)发现10例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患者的样本中70%到80%的空泡肌肉纤维含有对突变型泛素(UBB + 1)的强免疫反应性,形式为许多清晰可见的斑块状,点状或斑点状。细长的聚集体。在非疏松的正常外观纤维中,有10%至15%的纤维被鉴定出类似的聚集体。在异常纤维中,这些聚集体对野生型UBB和β-淀粉样蛋白或磷酸化tau(MAPT; 157140)同时具有免疫反应性。对照活检都没有对UBB + 1的免疫反应。Fratta等(2004年)表明,UBB + 1抑制的蛋白酶体不能适当降解有毒蛋白质,导致其积累和聚集。

▼ 发病机理
------
在对散发性IBM的发病机理的综述中,Askanas和Engel(2006)指出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惊人相似之处(AD; 104300)。来自这两种疾病的肌肉纤维和脑组织分别共享异常的蛋白质积聚,包括β淀粉样蛋白,磷酸化的tau蛋白,泛素,ApoE(107741)和早老素1(PSEN1; 104311)。作者讨论了APP加工的异常,异常的细胞内蛋白折叠,氧化应激的作用以及胆固醇在IBM的致病级联反应中的潜在作用。

▼ 临床管理
------
传统上,IBM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肌病,即使使用免疫抑制剂也能抵抗治疗。Barohn等(2006年)报道了9名接受TNF-α(TNFA ; 191160)抑制剂治疗的IBM患者在12个月时表现出较小但显着的手柄改善。但是,其他功能测量未显示出改善。

▼ 分子遗传学
------
Garlepp等(1995)发现一组14名IBM患者中载脂蛋白E4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29。这大大高于他们的其他炎症性疾病对照组(0.15)和普通人群(0.13)的发现。

在某些眼咽营养不良(164300)病例中,观察到了15至18 nm的细丝内含物,与IBM中发现的相似,这是由于编码聚(A)结合蛋白的基因中GC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短扩增引起的。 2(PABP2;602279)。但是,Mezei等(1999年)没有观察到22例散发性或3例IBM家族性病例中PABP2的任何扩展。

▼ 动物模型
------
Sugarman等(2002年)指出,IBM中受影响的肌纤维的特征是传统上与神经退行性脑部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氏病)相关的许多病理生物化学改变(104300)。来自较大的β-APP的蛋白水解的淀粉样β肽的积累似乎是阿尔茨海默病和IBM的早期病理事件。在后者中,它主要发生在受影响的肌纤维内的细胞内。为了阐明β-APP代谢异常在IBM发病机理中的可能作用,Sugarman等人(2002年)使用肌肉肌酸激酶启动子选择性地将β-APP过表达靶向转基因小鼠的骨骼肌。他们报告说,年龄较大(超过10个月)的转基因小鼠在骨骼肌中对β-APP及其蛋白水解衍生物表现出细胞内免疫反应性。在这种转基因模型中,β-APP的选择性过表达导致了IBM其他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的子集的发展,包括中心核,炎症和运动功能不足。这些结果被认为与人类IBM中β-APP代谢不良的致病作用一致。

Kitazawa等人在具有增加的β-淀粉样蛋白42在骨骼肌中表达的IBM转基因小鼠模型中(2008年)观察到与未治疗的小鼠相比,给予脂多糖(LPS)后出现急性和慢性炎症的迹象,以及运动能力下降的加剧。LPS激活的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B; 605004)伴随着磷酸化tau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升高。用特定的GSK3B抑制剂或锂进行治疗可降低肌肉的磷酸化tau水平并部分挽救运动障碍。人IBM肌肉样本显示GSK3B和磷酸化tau蛋白共定位。用促炎分子处理的小鼠C2C12成肌细胞还显示出活化的GSK3B和增加的tau磷酸化。北泽等(2008年) 提示炎症在IBM中的作用,并确定GSK3B是关键的信号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