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移率基团核小体结合蛋白 2; HMGN2
- 高迁移率蛋白 17; HMG17
- 染色体蛋白、非组酮、HMG17
- 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 HMG17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HMGN2
细胞遗传学位置:1p36.11 基因组坐标(GRCh38):1:26,472,439-26,476,641(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染色体蛋白 HMG17 和 HMG14(HMGN1; 163920) 是高等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发现的最丰富、普遍存在且进化上保守的非组蛋白之一。 大量的逆转录假基因分散在几条染色体上。 Landsman 和 Bustin(1986) 表明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 HMG14 和 HMG17 由不同的基因编码,每个基因都是单独的多基因家族的一部分。 这些家族可能是从相似的遗传元件或共享的祖先基因孤立进化而来,其中编码蛋白质DNA结合结构域的核苷酸序列是最保守的区域。 分子之间的结构差异及其 DNA 结合域的差异表明这些蛋白质可能参与可区分的细胞功能。 它们可能赋予染色质转录活性区域特定的构象。 Landsman 和 Bustin(1986) 以及 Landsman 等人(1986) 分离并测序了人类 HMG14 和 HMG17 的全长 cDNA。 序列表明这些都是功能基因。
▼ 基因功能
波尔卡等人(2002) 报道了编码 HMGN2 片段的 cDNA,HMGN2 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小体蛋白,被认为参与展开高级染色质结构并促进哺乳动物基因的转录激活(Bustin, 1999)。 波尔卡等人(2002)从这个 HMGN2 片段衍生出一种 31 个氨基酸的合成肽,当静脉注射时,该肽在肿瘤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中积累,将有效负载携带到肿瘤并进入肿瘤中的细胞核。 他们认为该肽可能适合将细胞毒性药物和基因治疗载体靶向肿瘤。
▼ 基因结构
韦斯特等人(2001) 指出 HMGN2 基因包含 6 个外显子,跨度为 3.5 kb。 他们注意到启动子区域包含 CpG 岛。 韦斯特等人(2001) 确定启动子还包含一个 CCAAT 框、几个 Sp1(189906) 结合位点和一个 SRY(480000) 结合位点。
▼ 测绘
Mitchell 等人使用了 HMG17 基因的 3-prime 侧翼亚片段(1988) 通过对人类-啮齿动物杂交细胞 DNA 进行 Southern 分析,将 HMG17 基因定位到 1 号染色体; 对包含涉及 1 号染色体的断裂或易位的杂交体的分析允许初步定位到 1p34-p12。 RFLP 已被识别。 米切尔等人(1988) 得出结论,人类中可能存在单一的功能性 HMG17 基因,但存在异常大量的加工假基因(Srikantha 等,1987)。 米切尔等人(1989)根据原位杂交数据将HMG17基因分配到人类染色体1p36.1-p35。 使用 HMG17 探针检测到的多态性标记进行连锁研究,将 HMG17 基因座置于距 RH 1.7 cM(性别平均)处,定位于 1p36.2-p34。
通过原位杂交,Popescu 等人(1990) 将 HMG17 对应到 1p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