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块1; BOP1
- KIAA0124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BOP1
细胞遗传学位置:8q24.3 基因组坐标(GRCh38):8:144,262,044-144,291,437(来自 NCBI)
▼ 描述
PES1(605819)、BOP1 和 WDR12(616620) 形成核心 PEBOW 复合体,这是核糖体 RNA(rRNA) 加工所需的 Kellner 等人(2015)。
▼ 克隆和表达
通过对从尺寸分级的骨髓性白血病细胞系 cDNA 文库中获得的克隆进行测序,Nagase 等人(1995) 克隆了 BOP1,他们将其命名为 KIAA0124。推导的 682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含 β-转导蛋白重复序列。Northern 印迹分析检测到所有检查组织中都有 BOP1 表达,其中骨骼肌和结肠中的水平最高。
斯特佐斯卡等人(2000) 克隆小鼠 Bop1。推导的 732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计算分子量为 83 kD。它的 N 末端有 2 个 PEST 序列,C 末端有 4 个 WD40 重复序列。Northern 印迹分析检测到所有检查的小鼠组织中 Bop1 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主要将内源性和表位标记的 Bop1 定位于核仁,但也存在微弱、弥散的核质染色。Western blot 分析检测到内源性 Bop1 的表观分子质量为 100 kD。
▼ 基因功能
通过检查小鼠成纤维细胞核提取物的蔗糖密度梯度,Strezoska 等人(2000) 发现 Bop1 与含有 32S rRNA 前体的 50S 至 80S 核糖核蛋白颗粒共沉淀。RNase A 处理会破坏这些颗粒,并将 Bop1 释放成低分子质量分数。N 末端截短的 Bop1 蛋白(Bop1-δ) 的表达导致细胞生长停滞在 G1 期,并特异性抑制 28S 和 5.8S rRNA 合成,而不影响 18S rRNA 形成。脉冲追踪分析表明,Bop1-δ 表达部分抑制 36S 向 32S pre-rRNA 的转化,并完全抑制 32S pre-rRNA 加工形成成熟的 28S 和 5.8S rRNA。Bop1-δ 表达还导致胞质 60S 核糖体亚基的缺陷。斯特佐斯卡等人。
Strezoska 等人使用小鼠 Bop1 的显性失活突变体和反义寡核苷酸(2002) 表明,Bop1 是在内部转录间隔区 ITS1 和 ITS2 内的不同位点以及 3-prime 外部间隔区处正确加工前 rRNA 所必需的。
Killian 等人使用小干扰 RNA(2004) 发现 BOP1 和参与核糖体生物发生的 pescadillo(PES1) 复合物的其他成分的下调改变了染色体分离,并导致人类结肠癌细胞系中的异常有丝分裂。
基利安等人(2006) 发现 56 个原发性结直肠肿瘤中 39% 的 BOP1 基因剂量增加。在其中一些癌症中,距 BOP1 基因 16.6 Mb 的 MYC(190080) 基因的剂量也有所增加。PCR 分析表明,增加 BOP1 基因剂量会导致所测试的 6 种癌症中的 6 种 BOP1 mRNA 增加,并且人类细胞中 BOP1 的过度表达增加了多极纺锤体的百分比。基利安等人(2006) 得出结论,BOP1 的失调可能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发生。
凯尔纳等人(2015) 发现人类 PEBOW 复合体迁移为仅包含 PES1、BOP1 和 WDR12 的小核心复合体,以及也包含 DDX27 的较大复合体(616620)。PES1 的敲除降低了 28S、32S 和 18S rRNA 与 47S 前体 rRNA 的比率。DDX27 的敲低也有类似但较弱的效果。
Chen 等人通过分析过表达长非编码 RNA CCAT2(619403) 的人结直肠癌(CRC; 114500) 细胞系和表达人 CCAT2 的转基因小鼠的结肠类器官(2020) 表明 CCAT2 诱导染色体不稳定并激活与核糖体蛋白相关的途径。CCAT2 与 BOP1 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直接结合在蛋白质水平上调其表达,但也通过 MYC 正向调节其转录。CRC 细胞系中 BOP1 的过表达反映了 CCAT2 的过表达,通过增加极光激酶 B(AURKB;604970) 的活性形式并增加集落形成和侵袭性来促进染色体不稳定。相反,BOP1 的敲除会损害增殖,进一步证实了 BOP1 在结直肠癌中的致癌作用。为了支持这些结果,
▼ 基因结构
张等人(1998) 发现小鼠 Bop1 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位于相反的链上,并且位于 Hsf1(140580) 翻译起始位点的上游。功能分析表明,重叠区域充当两个基因转录的双向启动子。
▼
通过人类/啮齿动物杂交组的 PCR 作图,Nagase 等人。Killian 等(1995) 将 BOP1 基因对应到 8 号染色体(2006) 指出 BOP1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8q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