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指蛋白 36-like 1
Bustin等(1994年)克隆并鉴定了ZFP36L1基因,他们将其称为ERF1,它是Tis11家族的早期响应基因的一个成员(见ZFP36;190700)。该基因家族的成员包含一个带有重复的cys-his主题的独特的假定锌指结构域,并被多种激动剂(如佛波酯TPA和多肽促分裂原EGF(131530))诱导。使用大鼠同源物作为探针克隆人基因。大鼠和人类基因保守了5-prime和3-prime UTR,其启动子包含在其他早期反应基因中看到的基序。预测的大鼠和人类蛋白质有99%相同。
巴纳德等(1993)报道了ERF1的编码序列。ERF1蛋白与小鼠Tis11b和大鼠Cmg1蛋白有99%相似。它具有类似于ZFP36的锌指图案。
宁等(1996)也克隆了ZFP36L1,他们称为BERG36。推导的蛋白质包含338个氨基酸。
细胞遗传学位置:14q24.1
基因座标(GRCh38):14:68,787,654-68,796,242
▼ 基因结构
------
Bustin等(1994)确定ZFP36L1基因包含2个外显子,跨度约6 kb的基因组DNA,包括启动子和UTR。
▼ 测绘
------
Maclean等(1995年)将BRF1基因与体细胞杂种DNA分配给14号染色体,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将其定位于14q22-q24。
▼ 基因功能
------
宁等(1996)发现BERG36可以被钙离子载体处理诱导,并且诱导可以被白细胞介素4(IL4; 147780)处理阻断,但不能被CD40(109535)连接阻断。表观上类似于生发中心B细胞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阴性的人类伯基特淋巴瘤细胞系Ramos的治疗采用BERG36反义法或IL4或CD40连接,可保护细胞免受离子载体诱导的凋亡。CD40连接还可以保护Ramos细胞免受大分子合成抑制剂诱导的凋亡。宁等(1996)得出结论,BERG36是B细胞存活的IL4信号转导的靶标。
Vignudelli等(2010年)发现ZFP36L1在除红细胞系之外的所有人类造血系中都有表达。ZFP36L1在人CD34(142230)阳性脐带血/祖细胞中的过表达抑制了其类红细胞分化和集落形成,这似乎是由于STAT5B(604260)蛋白水平通过STAT5B mRNA降解而下调。ZFP36(190700)的过表达也抑制了类红细胞分化,并且ZFP36和ZFP36L1的过表达都有累积作用。ZFP36和ZFP36L1都直接结合STAT5B mRNA的3-prime UTR中的一个富含AU的典范II。ZFP36L1的过表达也增加了IRF8的表达(601565),在髓样和淋巴谱系中表达但在红系谱系中不表达的转录和促凋亡因子。Vignudelli等(2010)得出结论,ZFP36L1通过干扰人类造血干细胞中的STAT5B途径负调控红系分化。
加洛韦等(2016)在发育中的B淋巴细胞中证实,RNA结合蛋白ZFP36L1和ZFP36L2(612053)对于维持前体B细胞受体(pre-BCR)表达之前的静止状态以及对于在BCR诱导前的扩增后恢复静止状态至关重要。这些RBP抑制了进化保守的转录后调节子,该调节子由mRNA组成,其蛋白产物可协同促进细胞周期S期的转变。该机制促进可变多样性连接(VDJ)重组,并在BCR之前的检查点有效选择表达免疫球蛋白-mu(147020)的细胞。
▼ 动物模型
------
Stumpo等(2004)发现所有敲除Zfp36l1的小鼠胚胎在子宫内死亡,大部分在胚胎第11天左右死亡。绒毛膜尿囊融合失败发生在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例中。即使发生融合,受影响的胎盘也表现出减少的细胞分裂和滋养层的相对萎缩。Zfp36l1在胚胎第8.0天的胚表达在尿囊中最大,这与Zfp36l1在绒毛膜尿囊融合中的作用一致。Stumpo等(2004)得出结论,妊娠中期缺乏Zfp36l1的表达会导致mRNA的异常稳定,其编码的蛋白会导致异常的胎盘形成和胎儿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