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营养不良伴有视网膜内部功能障碍和神经节细胞异常; RDGCA
奥多等人(2014) 检查了一个 3 代大家族的 9 名受影响成员,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内层视网膜营养不良与神经节细胞异常分开。 症状发作年龄在 25 岁至 40 岁之间。 所有受试者都报告了光敏感性是第一个症状,然后是中心视力逐渐丧失。 视力范围为 20/25 至 20/400(平均为 20/50)。 视野显示中央视网膜敏感性降低,而周边视野保留。 出现黄斑变化、视盘苍白、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层反射过度,并伴有视神经纤维损失。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 显示所有病例均存在视网膜内(感受器后)功能障碍,暗视条件下 b 波缺失或非常减少,但 a 波正常。 年轻患者的振荡电位幅度降低,波形简化,而老年患者则检测不到,这与内部视网膜功能障碍一致。 长时间刺激记录表明 ON 和 OFF 通路功能障碍,并且 ERG 模式显示 P50 和 N95 分量的振幅均降低,这与近端黄斑功能障碍一致。 受影响个体均无全身性疾病,也无痴呆家族史; 具体而言,所有受检个体均具有时间和空间定向,并且 50 岁先证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正常。
▼ 遗传
Audo 等人报道的视网膜营养不良在家族中的遗传模式(2014) 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Audo 等人在一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营养不良的 3 代大家族中,对所有与视网膜疾病有关的已知基因进行分析,没有发现任何与疾病分离的致病变异(2014) 进行了全外显子组分析并发现了 ITM2B 基因中的错义突变(E261A; 603904.0003)。 这种突变在家族中随疾病而分离,但在 380 个对照等位基因中未发现。 对 19 个家庭成员的单倍型分析发现,染色体 13q 上有一个 24.6 Mb 的间隔,其中包括 ITM2B,并且在受影响的个体中是共分离的; 对该区间内的 74 个基因进行测序显示,除了 ITM2B 中的 E261A 之外,没有与疾病共分离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