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视网膜炎 7; RP7
Other entities represented in this entry:
- 色素性视网膜炎 7,包括
- LEBER 先天性黑蒙症 18,包括;LCA18,包括
PRPH2 基因的纯合突变导致早期发病的视网膜营养不良,临床诊断为莱伯先天性黑蒙(LCA18)。据报道,一名患者患有青少年视网膜色素变性。
据报道,PRPH2 基因的杂合突变可引起具有重叠或相关表型的各种视网膜疾病,例如白斑点状视网膜炎(见 136880)、中央乳晕脉络膜营养不良(CACD2;613105)、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 3(VMD3;608161)和图案化黄斑营养不良(1691) 50)。
据报道,由 RDS 基因(179605.0004) 突变和 ROM1 基因无效突变(参见 180721.0001) 引起的双基因形式色素性视网膜炎。
有关色素性视网膜炎的表型描述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268000;关于莱伯先天性黑蒙,请参见 204000。
▼ 临床特征
Farrar 等人(1991)报道了一个爱尔兰大家族患有晚发性常染色体显性色素性视网膜炎。该疾病的早期阶段的特征是色素沉积主要出现在视网膜下周边。最初出现优越视野丧失,随后视野收缩。ERG 已在 5 岁起受影响的个体中检测到视杆细胞振幅减少,而视锥细胞振幅得到更好的保存。夜盲症发生在四十岁左右,伴有周边视野丧失。到第五或第六个十年,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反应消失了。
木川等人(1994) 发现了一个患有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家族,其中还存在牛眼黄斑病。其特征是夜盲症,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就被发现。视力下降,三十多岁开始发病;中周边至周边视网膜弥漫性色素性视网膜变性;以及同样出现在三十年代末的牛眼黄斑病。ERG 评估显示,从 9 岁左右开始,视杆细胞隔离反应的幅度几乎消失,视锥细胞隔离反应的幅度严重降低,尽管患者没有抱怨夜视困难。
临床变异性
韦勒伯等人(1993) 报道了在一个家族内出现 3 种不同的视网膜表型。母亲 63 岁时患上成人发病的色素性视网膜炎,病情在 12 年内急剧恶化,周边视野明显丧失。一名女儿在 31 岁时患上模式性黄斑营养不良(169150)。44 岁时,她的 ERG 中度异常,但她的临床疾病仅限于黄斑。另一个女儿 42 岁时出现黄斑变性;十多年来,她形成了与眼底黄斑一致的临床表现。她的周边视野得以保留,但 ERG 中度异常。一名儿子在 44 岁时患上了黄斑变性。存在中央周围暗点,ERG 明显异常。
马内斯等人(2015) 报道了 27 至 67 名法国患者(取决于所进行的检查)的临床结果,这些患者患有由 PRPH2 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 RP。严重程度一般为中等,78% 的眼睛视力为 1.0-0.5(20/20-20/40),52% 的眼睛保留超过 50% 的视野。一些患者表现出卵黄样或黄斑受累。在一些家族中,一些成员发现了中心周围 RP 或黄斑营养不良,而同一家族的其他成员则存在广泛的 RP。
早发性视网膜营养不良
王等人(2013) 研究了 3 名患有早发性视网膜营养不良(EORD) 的无关先证者,他们的 PRPH2 基因突变是纯合的。一名先证者是一名 29 岁女性,在 8 个月大时被诊断患有莱伯先天性黑蒙;眼底镜检查显示明显的多叶状中央萎缩性黄斑病变,周围有黄色沉积物的同心环,伴有血管变窄和细小的弥漫性盐和胡椒样周边视网膜变化。她无症状的 57 岁母亲视力为 20/20,但检查时表现出华丽的蝴蝶状黄斑图案营养不良(见 169150)以及其他视网膜斑点,而她 7 岁的儿子因部分弱视而视力下降,患有微型中心凹蝴蝶形黄斑型营养不良症,与早期 PRPH2 相关表型一致。她还有一个未受影响的兄弟,视力正常,检查时没有黄斑病变。第二位先证者是一名 66 岁女性,出生时发病,被诊断患有 LCA;眼底镜检查显示周边和黄斑区有色素沉积,以及广泛的中央萎缩性黄斑病变,伴有脉络膜硬化、血管狭窄、视盘苍白和骨针色素沉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证实了广泛的黄斑病变,并且在中心凹区域还显示出不寻常的球状病变。第三位先证者是一名 30 岁女性,9 个月大时发病,被诊断为青少年 RP,眼底镜检查显示弥漫性视网膜营养不良,伴有视网膜血管狭窄、视网膜色素上皮斑块和脱落,以及多叶状中心凹异常。OCT 显示内节段/外节段交界处仅限于黄斑中央,这与她相当好的视力(20/40) 一致,并且中心凹区域出现异常沉积物。她的 56 岁父亲无症状,视力正常,但检查时表现出黄斑型营养不良和黄斑中心凹变化。所有 3 名先证者的视野均受限,视网膜电图显示反应减少至不可检测。与她相当好的视力(20/40) 以及中央凹区域出现异常的沉积物一致。她的 56 岁父亲无症状,视力正常,但检查时表现出黄斑型营养不良和黄斑中心凹变化。所有 3 名先证者的视野均受限,视网膜电图显示反应减少至不可检测。与她相当好的视力(20/40) 以及中央凹区域出现异常的沉积物一致。她的 56 岁父亲无症状,视力正常,但检查时表现出黄斑型营养不良和黄斑中心凹变化。所有 3 名先证者的视野均受限,视网膜电图显示反应减少至不可检测。
▼
在一个患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色素性视网膜炎的爱尔兰大家族中,Farrar 等人进行了绘图(1991) 发现与 6p 染色体上的几个标记存在连锁(例如,D6S105 的 lod 得分为 6.081)。一系列重叠多点分析得出的最大对数值为 6.6。作者认为,人类的小鼠 rds 基因可能与此有关。在同一家庭的后续行动中,乔丹等人(1992) 证明了源自 RDS 基因的基因内标记与晚发常染色体显性色素性视网膜炎的共分离(lod = 5.46,theta = 0.00)。他们使用 CEPH 参考面板进行了多点分析,得出的 lod 得分为 8.21,在 PRPH2/RDS 基因座处最大化。
▼ 分子遗传学
在一个患有迟发性常染色体显性色素性视网膜炎的爱尔兰大家族中,Farrar 等人(1991) 在 RDS 基因(179605.0001) 中发现了一个 3 bp 的缺失。威尔斯等人(1993) 在另一个患有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家族中发现了相同的突变。
Kajiwara 等人在 4 名无关的 RP 患者中(1991) 鉴定出 RDS 基因的杂合突变(179605.0002-179605.0004)。
Weleber 等人对一名 75 岁女性在 63 岁时患上进行性色素性视网膜炎进行了研究(1993) 鉴定了 RDS 基因中 3 bp 缺失的杂合性(179605.0017)。她有 3 名患有各种眼部表型的受影响儿童,这些孩子也是 RDS 突变杂合子,其中包括一名 44 岁的女儿,在 31 岁时诊断出患有模式性黄斑营养不良(169150),一名 49 岁的儿子,在 44 岁时出现黄斑变性,以及一名 50 岁的女儿,从 42 岁开始患有进行性黄斑变性,其临床表现与眼底黄斑一致(参见248200)。
Wang 等人在 3 名不相关的早发性视网膜营养不良患者中,已知 LCA 或幼年 RP 基因突变呈阴性(2013) 鉴定了 PRPH2 基因突变的纯合性:其中 2 名患者,其中 1 名诊断为莱伯先天性黑蒙(LCA),1 名诊断为青少年 RP,其先前在双基因 RP7 患者中检测到的 L185P 突变为纯合子(179605.0004),而第三名诊断为 LCA 的患者为 PRPH2 中另一种错义突变(C213R;C213R; 179605.0023)。
马内斯等人(2015) 在 310 个主要来自法国的常染色体显性 RP 家族中筛查了 PRPH2 基因突变,并在 32 个先证者中鉴定出 15 种不同的突变,占该人群的患病率 10.3%。
双基因突变
在 3 个无亲属关系的 RP 家庭中,其中 1 个家庭中包括 Kajiwara 等人之前报道过的一名患者(1991),梶原等人(1994) 证明,L185P 突变(179605.0004) 仅当与双杂合状态下的 ROM1 基因无效突变结合时才会引起色素性视网膜炎;参见 180721.0001。
▼ 命名法
Farrar 等人(1991) 最初将与 6 号染色体相连的 RP 形式指定为 RP6,但在勘误表中将名称更改为 RP7。符号 RP6 用于对应到 X 染色体的 RP 形式;参见 31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