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耳聋 77; DFNA77
李等人(2019)报告了一个 5 代汉族家庭,其中至少 13 人患有成年发病的进行性听力损失。 大多数受影响的人在生命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十年之间出现了影响高频的听力损失。 随后,到了四五十,听力损失影响了所有频率。 没有过度的噪音暴露、特殊的用药史或其他全身异常的主诉。 详细的听觉临床检查排除了听觉神经病变和内耳畸形。 未发现前庭功能障碍和耳鸣。
▼ 遗传
Li等人报道的DFNA77在该家族中的遗传模式(2019) 与具有年龄依赖性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在患有 DFNA77 的多代汉族家庭(家族 HN-SD01)的 10 名受影响成员中,Li 等人(2019) 发现了 ABCC1 基因中的杂合错义突变(N590S; 158343.0001)。 通过连锁分析和外显子组测序相结合发现的突变与该家族中的疾病分离。 最年轻一代的三名未受影响或可能受影响的成员也携带该突变,表明该表型的外显率与年龄有关。 患者来源的类淋巴母细胞的体外功能表达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ABCC1 底物的流出能力短暂降低; 然而,到了 6 小时,患者细胞和对照细胞之间的流出量是相同的。 对另外 217 名听力损失患者进行的 ABCC1 筛查发现了 2 名患者的杂合候选致病变异(G231D 和 E296V)。 ExAC 和 gnomAD 数据库中均不存在这两种变体。 然而,这些患者的家族隔离是不可能的,并且没有对这些变异进行功能研究。 李等人(2019) 假设 ABCC1 可能在维持内耳稳态方面发挥保护作用; 该外排泵活动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内耳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迟发性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