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角化不良,常染色体显性 6; DKCA6
Other entities represented in this entry:
- 包括先天性角化不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7; DKCB7,包含
▼ 说明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由端粒维护缺陷引起的多系统疾病。 特征多种多样,包括骨髓衰竭、指甲发育不良、口腔白斑和癌症风险增加(Kocak 等人的总结,2014)。
有关先天性角化不良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DKCA1(127550)。
▼ 临床特征
郭等人(2014) 报道了一个白人家庭,其后 3 代中有 3 名妇女患有进行性骨髓衰竭。 这位 18 岁的先证者在 8 岁时出现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和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变得依赖输血。 她 33 岁的母亲患有轻度无症状骨髓衰竭,伴有骨髓细胞减少。 外祖母55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口腔癌; 她去世时享年 61 岁。实验室研究表明,所有人的端粒都缩短了。 没有一个有额外的功能。
先天性角化不良 7,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科卡克等人(2014) 报道了一名妊娠 29 周出生的男婴,患有宫内生长迟缓。 他是同卵双胞胎之一。 另一对双胞胎在 4 个月大时死于百日咳感染并发症。 在生命的第一年,先证者被发现有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口腔白斑、指甲营养不良、食管狭窄和小脑发育不全。 三岁时,他出现了进行性骨髓衰竭,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验室研究显示端粒极其缩短(长度远小于第一个百分位)。 先证者的姐姐没有 DKC 的临床特征,但端粒很短。 父母双方都很健康,但父亲的端粒很短、头发过早变白、牙齿有轻微异常。
▼ 遗传
郭等人报道的 DKCA6 在家庭中的遗传模式(2014) 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Kocak 等人报道的 DKCB7 在家族中的遗传模式(2014) 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在患有 DKCA6 的家庭的 3 个后代的 3 名女性成员中,Guo 等人(2014) 鉴定出 ACD 基因中杂合的框内 3-bp 缺失(K170del; 609377.0001)。 该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 Lys170 定位于 TPP1 蛋白(由 ACD 基因编码)的表面,称为 TEL 补丁,已知对于与端粒酶的结合至关重要(参见 602322)。 将突变蛋白转染到 293T 细胞中表明,它与野生型类似,正确定位到端粒上,但无法将端粒酶募集到端粒上。 研究结果表明,TPP1 的这种缺陷使得端粒酶无法在发育和造血过程中维持端粒,导致端粒短和进行性骨髓衰竭。
先天性角化不良 7,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Kocak 等人在患有 DKCB7 的男孩中(2014) 鉴定了 ACD 基因中的复合杂合突变:K170del 和 P491T(609377.0002)。 这些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并通过桑格测序证实。 患者的父亲和妹妹端粒较短,为 K170del 突变杂合子; 患者的母亲没有受到影响,她是错义突变的杂合子。 HeLa 细胞的体外功能表达测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K170del 突变体会损害端粒酶向端粒的募集,并降低端粒酶的酶促持续性。 P491T 突变体有效地与端粒酶(TR; 602322) 的 RNA 成分共定位在端粒上,并且不会干扰端粒酶与 TPP1(由 ACD 编码)或持续合成能力的相互作用,但它确实导致 TIN2(604319) 关联适度(2 倍)减少。 科卡克等人(2014) 的结论是,与 K170del 突变相比,P491T 突变的有害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