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7; OPTB7
- 骨质疏松症、破骨细胞贫乏、伴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 临床特征
圭里尼等人(2008) 描述了来自 7 个不相关家庭的 8 名患有严重破骨细胞缺乏性骨硬化症的患者,其中 1 名(患者 2)是一名阿根廷男婴儿,Blair 等人之前曾对其进行过研究(2004)(主题 2)。 在接受评估的 4 名患者中,有 3 名发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 3 名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中的 2 名在完整的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接种后未能产生抗体。 3例患者的骨活检标本显示广泛的小梁结构,大面积软骨保留,完全缺乏多核细胞,缺乏破骨细胞吸收; 在 1 名患者中,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的组织化学染色排除了可能存在的小单核破骨细胞。
花田等人(2009) 报道称,2 名 arg170 突变为甘氨酸(603499.0003) 的患者发烧反应明显减弱,并伴有严重肺炎,经血清学和胸部 X 光检查证实。 花田等人(2009) 证明了 RANK 和 RANKL(602642) 在女性体温调节和炎症中枢发热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 分子遗传学
Guerrini 等人在来自 7 个不相关家族的 8 名破骨细胞缺乏性骨石症患者中,已知这些患者缺乏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石骨症相关的基因突变(2008)鉴定了TNFRSF11A基因中7个不同突变的纯合性或复合杂合性(参见例如603499.0003-603499.0007)。 作者指出,与 TNFSF11(602642) 缺乏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的骨石症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挽救(参见 OPTB2;25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