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和入侵增强剂 1; MIEN1

  • 17 号染色体开放解读码组 37; C17ORF37
  • 氧化还原蛋白,12-KD; RDX12
  • C35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MIEN1

细胞遗传学位置:17q12 基因组坐标(GRCh38):17:39,728,509-39,730,531(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Evans 等人使用肿瘤和正常人乳腺细胞系的代表性差异分析(2006)克隆了C17ORF37,他们将其命名为C35。 推导的 115 个氨基酸蛋白包含一个基于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激活基序(ITAM)、一个 C 端异戊二烯化基序和几个磷酸化位点。 C35 还具有与硒蛋白 W(SEPW1; 603235) 催化位点同源的基序,但缺少硒代半胱氨酸残基。 来自 6 种高等真核生物的 C35 同源物与人类 C35 具有超过 77% 的氨基酸同一性,但 C35 直系同源物不存在于微生物中。 蛋白质印迹分析在乳腺癌中检测到 12-kD C35 蛋白。 对38个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到C35在睾丸Leydig细胞中表达,在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中弱表达。 C35 在乳腺癌标本中显示出强烈的点状细胞质染色,表明存在囊泡定位。

通过在数据库中搜索与硒蛋白 T(SELT; 607912) 相似的序列,Dikiy 等人(2007) 鉴定了 C17ORF17,他们将其称为 RDX12。 推导的蛋白质包含硫氧还蛋白折叠和取代 CxxU 基序的 CxxC 基序,其中 U 代表硒代半胱氨酸,存在于 SELT 和其他硒蛋白中。 Northern 印迹分析检测到 Rdx12 在所有检查的小鼠组织中表达,其中肾脏丰度最高,其次是大脑和睾丸。 荧光标记的 Rdx12 定位于细胞质,也可能定位于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

▼ 基因功能

Evans 等人使用 Northern blot 分析(2006)发现,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10 个人类乳腺癌细胞系中有 7 个细胞系的 C35 表达量高出 10 至 70 倍。 17 例乳腺癌中的 12 例和 14 例膀胱癌中的 3 例的 RNA 中 C35 的表达量高出 10 倍以上。 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 C35 仅有轻微阳性。 几乎一半的导管内癌(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显示 C35 过度表达,并且 C35 过度表达的频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实时 PCR 和报告基因检测表明,启动子控制和染色体扩增都会导致癌细胞系中 C35 转录本的上调。

迪基等人(2007)指出,RDX 蛋白的 CxxC 或 CxxU 基序中的 1 个半胱氨酸或硒代半胱氨酸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与靶蛋白形成瞬时分子间二硫键。 他们用丝氨酸替换了小鼠 Rdx12 CxxC 基序中的每个半胱氨酸,以稳定中间体并识别靶蛋白。 蛋白质下拉分析表明,Rdx12 的 CxxS 和 SxxC 形式在小鼠肝细胞质中结合相同的靶蛋白,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 138320)、过氧还蛋白-1(PRDX1; 176763)、谷胱甘肽-S-转移酶(参见 134660)、碳酸酐酶(参见 114800)、甜菜碱 S-甲基转移酶(参见 602888)和硒结合蛋白 2(SELENBP2)。 富集实验证实了 Rdx12 与 Gpx1 在小鼠肝细胞质中的相互作用。

▼ 基因结构

埃文斯等人(2006)确定C17ORF37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

▼ 测绘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Katoh 和 Katoh(2003) 将 C17ORF37 基因(他们称之为 MGC14832)定位到染色体 17q12。 埃文斯等人(2006) 将 C17ORF37 基因 505 个核苷酸着丝粒以尾对尾的排列方式定位到 ERBB2 基因(16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