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B型黏多糖贮积症
Sanfilippo综合征B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溶酶体贮积病,其特征是硫酸乙酰肝素的积累。临床上,患者患有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行为问题,轻度骨骼变化和寿命缩短。临床严重程度从轻度到重度不等(Chinen等,2005)。
有关Sanfilippo综合征或粘多糖贮积症III的表型描述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MPS IIIA(252900)。
Sanfilippo综合征B或粘多糖贮积型IIIB是由17q21号染色体上编码N-α-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LU; 609701)的基因中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
Phenotype-Gene Relationships
Location | Phenotype | Phenotype MIM number |
Inheritance | Phenotype mapping key |
Gene/Locus | Gene/Locus MIM number |
---|---|---|---|---|---|---|
17q21.2 |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IIIB(Sanfilippo B) | 252920 | AR | 3 | NAGLU | 609701 |
▼ 临床特征
------
哈里斯(1961)可能报道了最早的Sanfilippo综合征病例。Neufeld(1973)后来发现同一名患者患有MPS IIIB。
Van Schrojenstein-de Valk和van de Kamp(1987)对7例年龄在30到43岁之间的Sanfilippo综合征B的轻度变异进行了回顾。痴呆症和行为障碍发生在疾病的晚期。7例患者中有4例是A家族的同胞。B族有2位同胞,第七位是这2位的双亲。
Yogalingam等(2000)报告了通过基因分析证实患有减毒形式的Sanfilippo综合征B的患者(609701.0003 ; 609701.0010)。该患者在18个月大时出现壮,发育迟缓,肝肿大和腹泻。3岁时,他的头发粗糙,腹部隆起,肝肿大且外观正常。肝功能检查和骨骼检查均正常。他由于过度活跃的攻击行为而在智力上被延迟,但没有表现出消退。他的病程进展缓慢,但在31岁时仍然活着。功能研究表明,其剩余的NAGLU活性足以代谢34%的细胞内35-S标记的GAG储存,这表明某些突变的NAGLU被正确分类到了溶酶体区室。Yogalingam等(2000年)表明,残余的NAGLU活性可以解释其患者的减毒表型。
▼ 生化特征
------
O'Brien(1972)确定Sanfilippo综合征B的缺陷是缺乏或降低了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安德里亚(Andria)等(1979)报道了3个同胞与MPS IIIB同胞。2名同胞受到严重影响,1名受到轻度影响。在同一个家庭中发现临床异质性是不寻常的。在与Andria等人的轻症病例进行的细胞融合研究中(1979)和严重病例的细胞,Ballabio等(1984)没有发现互补,表明轻度和重度形式的疾病都是等位基因。
Pande等(1992年)描述了同时患有MPS IIIB和格兰兹曼病的表兄弟父母的女儿(273800)。两种疾病都对应到染色体17q21。在这个家族中,通过分析杂合子研究这两种疾病之间没有遗传联系。先证者的母亲的NAGLU活性水平在杂合子范围内,而父亲的正常水平与野生型纯合子相似。一些家庭成员的NAGLU活性异常高,这与“多动症”等位基因一致,这已由Vance等人证明(1980年,1981年),并通过Pericak-万斯等(1985)。Pande等(1992)结论是,先证者的父亲具有异常的NAGLU基因型:过度活跃的等位基因和缺陷的等位基因的组合。这些发现表明,在专性杂合子中可以找到正常水平的NAGLU酶,从而排除了仅基于生化基础的基因型分类。
▼ 诊断
------
产前诊断
Kleijer等(1984年)对Sanfilippo综合征B进行了产前诊断,发现羊水中硫酸乙酰肝素的升高补充了酶的测定。
Minelli等(1988)通过绒毛膜绒毛取样对产前诊断为Sanfilippo综合征B。
▼ 临床管理
------
Vellodi等(1992)对患有Sanfilippo综合征B的双胞胎姐妹进行了骨髓移植。诊断是在18个月大时进行的,当时他们临床正常,这是基于尿中硫酸乙酰肝素的异常排泄和氨基葡萄糖苷酶的缺乏。在血浆和白细胞中;怀疑诊断是因为一个哥哥受到了影响。移植首先是由单身父亲完成的;两者均未植入,因此单亲母亲成功进行了第二次移植。移植后9年的随访表明,同龄双胞胎都没有像未受治疗的兄弟那样残疾。记录了其他有益效果的证据。
▼ 细胞遗传学
------
温格等(2000年)描述了一个患有Sanfilippo综合征B的孩子,该孩子的NAGLU基因有纯合突变,糖原贮积病(GSD)Ia型(232200),在12号和20号染色体之间易位。父母是非近亲的,捷克斯洛伐克人。 /匈牙利血统;4名祖父母中有3名在“种族上相似”。父亲和一个正常兄弟的核型为46,XY。母亲在淋巴母细胞中为45,X,在成纤维细胞中为45,X / 47,XXX。Sanfilippo综合征B和GSD Ia都对应到17q21染色体,提示了一个共同的机制。温格等(2000年)指出,同一患者中的2种隐性疾病和从头移位不太可能是无关的情况。
▼ 分子遗传学
------
使用SSCP分析来自Sanfilippo综合征B患者的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片段,Zhao等(1996年)在NAGLU基因确定了几个隐性突变(见,例如,609701.0001 - 609701.0005)。
在20例Sanfilippo综合征B患者的突变筛查中,Tessitore等人进行了研究(2000年)在NAGLU基因中鉴定出28个突变,其中14个是新突变。在这些突变中,在纯合性中发现了4个突变,在2个不同的患者中仅发现1个突变,表明该疾病具有显着的分子异质性。
田中等(2002年)对来自6个无关家庭的7名日本Sanfilippo综合征B患者进行了NAGLU基因的分子分析;发现了6个致病突变,其中2个是新突变。有两个家庭来自冲绳,那里的Sanfilippo综合征患者比日本其他地区多。对F314L(609701.0011)和R565P(609701.0009)具有复合杂合性的两个同胞显示出减毒形式。R482W(609701.0012)和R565P分别为纯合快速表型的两名严重患者。田中等(2002年)表明,R565P突变在冲绳很常见。Chinen等(2005年) 在冲绳岛的5位无关日本患者中发现了纯合性R565P突变,表明具有创始效应。
Najmabadi等(2011年)在136个近亲家庭(超过90%的伊朗人和少于10%的土耳其或阿拉伯人)中分离了常染色体隐性智力障碍的综合征或非综合征形式,进行了纯合性作图,然后进行外显子富集和下一代测序。他们确定了一个家庭(8600486),该家庭中有4个孩子中有3个是父母的亲戚,他们一旦被移除就成为表兄弟,他们的MPS IIIB(严重智障,自闭症谱系障碍和面部粗糙)和NAGLU基因的纯合错义突变(609701.0014)。
▼ 人口遗传学
------
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收集到的一系列Sanfilippo综合征病例中,A型比B型更为常见。但是,在希腊的11名患者中,Beratis等人发现(1986年)发现10例患有B型,1例患有A型。后者的父母均为土耳其的希腊族裔。所有B型病例都来自希腊中东部以及色萨利和马其顿的邻近地区。
使用多个确定源,Nelson等(2003年)获得了西澳大利亚州Sanfilippo综合征(所有形式的综合发病率)在1969年至1996年期间的大约58,000例活产中的1例;共有11例,其中A型5例,B型5例,C型1例。
Mangas等(2008年)指出,MPS IIIB是葡萄牙语中最常见的MPS形式。作者在NAGLU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创始人突变(R234C; 609701.0013),在他们对11名葡萄牙患有该病的患者的研究中,该突变占突变等位基因的32%。单倍型分析表明,R234C突变起源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共同的创始人单倍型,表明该突变在伊比利亚半岛具有单一且相对较新的起源。
▼ 动物模型
------
Ellinwood等(2003年)报道了Schipperke狗自然发生的Sanfilippo综合征IIIB。两只受影响的狗在3岁时出现进行性共济失调,震颤和嗜睡。其他发现包括轻度营养不良性角膜和视网膜变性的小周围灶。Naglu活性低于正常值的10%。验尸检查显示严重的小脑萎缩并伴有明显的浦肯野细胞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