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小体组装蛋白1-样1; NAP1L1
- NAP1; NAP1L
- NAPI相关蛋白质; NRP
- 核小体组装蛋白 I 相关蛋白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NAP1L1
细胞遗传学位置:12q21.2 基因组坐标(GRCh38):12:76,036,584-76,084,686(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来自人类胸腺 cDNA 文库,Simon 等人(1994) 分离出编码与酵母核小体组装蛋白 I(NAPI) 具有 54% 氨基酸相似性的蛋白质的 cDNA。 所鉴定蛋白质的推导氨基酸序列被命名为 NRP(“NAP 相关蛋白”),具有潜在的 7 残基核定位基序、3 个高酸性残基簇以及在与染色质形成有关的各种蛋白质中发现的其他结构特征。 在所研究的所有人体组织和细胞系中均检测到 NRP 转录本,但在快速增殖的细胞中水平有所增加。 这一观察结果和其他观察结果向作者表明,NRP 基因产物参与 DNA 复制,因此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基因功能
哈伊科娃等人(2008) 研究了小鼠谱系中原始生殖细胞(PGC) 的表观遗传变化。 他们表明染色质变化分两步发生。 胚胎第 8.5 天新生 PGC 的首次变化建立了独特的染色质特征,让人想起多能性。 接下来,当 PGC 驻留在性腺中时,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伴随着多种组蛋白修饰的广泛消除和组蛋白变体的交换。 此外,参与组蛋白交换的组蛋白伴侣 HIRA(600237) 和 NAP1 在进行重编程的 PGC 核中积累。 哈伊科娃等人(2008) 因此表明组蛋白替代机制对于这些染色质重排的发生至关重要。 显着的染色质变化与全基因组 DNA 去甲基化密切相关。 根据观察到的事件的时间安排,Hajkova 等人(2008) 提出,如果 DNA 去甲基化需要基于 DNA 修复的机制,那么明显的组蛋白替换将代表修复诱导的反应事件,而不是先决条件。
NAP1 和 NAP2(NAP1L4; 601651) 通过首先将由组蛋白 H3(见 602810)和 H4(见 602822)各 2 个分子组成的预形成四聚体沉积到 DNA 上,然后添加由组蛋白 H2A(见 142720)和 H2B(见 609904)各 2 个分子组成的四聚体来促进核小体组装。 。 Tachiwana 等人在体外核小体形成测定中使用重组人类蛋白(2008) 证实 NAP1 和 NAP2 均促进含有常规组蛋白 H2A、H2B、H3.1(参见 602810)和 H4 的核小体的形成。 NAP1 还可以促进 H3 变体 H3.2(HIST2H3C; 142780)、H3.3(参见 601128) 和 CENPA(117139) 的核小体组装,但不能促进睾丸特异性 H3 变体 H3T(HIST3H3; 602820) 的核小体组装。 相比之下,NAP2促进核小体与H3T的组装,有效结合H3T/H4四聚体,并在DNA存在的情况下从H3T/H4四聚体释放。 突变分析表明,H3.1、H3.2 和 H3.3 中保守的 ala111 在 H3T 中变为 val,是造成这些 H3 变体与 NAP1 差异结合的原因。
▼ 生化特征
Park 和 Luger(2006) 将酵母 Nap1 的晶体结构解析至 3.0 埃。 他们确定长α螺旋介导同源二聚化,而包含α螺旋和β折叠的结构域介导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嵌入二聚化螺旋中的核输出序列几乎完全被包含几个假定磷酸化位点的辅助结构域所掩盖。 人类 NAP1 与酵母 Nap1 具有保守的基序和相似的蛋白质结构。
▼ 测绘
国际辐射混合测绘联盟将 NAP1L1 基因定位到 12 号染色体(G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