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 OPTB4

  • 骨质疏松症,婴儿恶性 2

克莱伦等人(2001) 报道了一名中国血统的二表亲父母所生的女孩,她在 3 个月大时出现贝尔麻痹。 放射线骨骼检查显示严重的骨硬化症和几处无移位的斜向骨折。 她患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症、肝脾肿大和轻度视神经萎缩。 该孩子接受了不匹配的同种异体骨髓移植,但在 18 个月大时死于败血症和呼吸衰竭。

▼ 分子遗传学

基于婴儿恶性骨石症患者的表型与 Clcn7 基因定向破坏的小鼠(见 602727)的表型相似,后者会出现严重的骨石症和视网膜变性,Kornak 等人(2001) 在 12 名婴儿石骨症患者中寻找人类 CLCN7 基因的突变。 他们在 1 名患有早期视力障碍的婴儿恶性骨石症患者中鉴定出 CLCN7 基因中无义突变(Q555X; 602727.0001) 和错义突变(R762Q; 602727.0002) 的复合杂合性。 没有可用的视网膜组织学。

Cleiren 等人在一名患有严重常染色体隐性婴儿骨石症的女孩中,其父母为中国血统的近亲(2001) 鉴定了 CLCN7 基因中错义突变(L766P; 602727.0003) 的纯合性。 她的父母是突变杂合子,没有症状,但无法进行放射学骨骼检查。 由于 OPTB4 患者是纯合子,而常染色体显性骨石变症 2(OPTA2;166600) 患者的 CLCN7 突变是杂合子,因此这两种疾病似乎是等位基因。 克莱伦等人(2001) 假设 OPTA2 反映了显性失活效应,因为 CLCN7 中的功能丧失突变不会导致杂合个体的异常。

Lam 等人使用基于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微阵列的全基因组扫描进行纯合性作图(2007)调查了一个中国近亲家庭,其中一对姐妹和兄弟患有恶性骨石症。 作图显示,在3个可能的因果位点中,只有CLCN7基因位于自合区域。 CLCN7 的测序显示,先证者和她受影响的兄弟对于一种新的错义突变是纯合的(I261F;602727.0006)。 他们未受影响的表亲父母和未受影响的兄弟是该突变的杂合子,而在 50 名中国对照者中未发现这种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