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沃德综合征 2; VWS2

范德沃德综合征(VWS) 是一种显性遗传性发育障碍,其特征为下唇凹陷和/或窦,以及唇裂和/或腭裂(CL/P、CP)。这是最常见的唇裂综合征。

有关 van der Woude 综合征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VWS1(119300)。

▼ 临床特征

Koillinen 等人(2001) 研究了芬兰范德沃德综合征的一个大型家系,其中临床特征是 VWS 的典型特征,但通常 CL/P 的发生率是 CP 的两倍,但在这个家族中,11 名受影响个体中有 9 人患有 CP,只有 1 人患有 CL/P。此外,只有1名受影响的家庭成员出现唇凹陷,且没有唇裂异常。Koillinen 等人指出,80% 的 VWS 患者都存在唇坑(2001) 认为该家族可能代表 VWS 的新亚型或变体。

▼ 测绘

尽管 VWS 在所有群体中都显示出显着的遗传同质性,大多数报道的家族由于 IRF6 基因(607199) 的突变而显示出与染色体 1q32-q41(参见 119300) 的连锁,但 Koillinen 等人还是认为,VWS 家族在所有群体中都表现出显着的遗传同质性(2001) 通过在一个大型芬兰谱系中进行全基因组连锁扫描,将 VWS(VWS2) 的第二个基因座(VWS2) 对应到染色体 1p34,该谱系未显示与染色体 1q32-q41 区域的连锁。在标记 D1S2797(theta = 0.0) 处获得了 3.18 的最大 lod 分数,减数分裂重组体的分析证明了共享单倍型的 30 cM 区域。遗传模式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遗传

Koillinen 等人报告的 VWS 在家族中的遗传模式(2001)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Koillinen 等人报道了芬兰大型 VWS 谱系的 8 名受影响成员和 3 名未受影响成员(2001),Peyard-Janvid 等人(2014) 进行了靶向外显子组测序,并鉴定了 GRHL3 基因(608317.0001) 中的杂合 2-bp 插入,该插入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并且在 561 名芬兰对照中未发现。对另外 44 个已知 IRF6 基因(607199) 致病性突变呈阴性的 VWS 家族进行筛查,发现其中 6 个家族存在杂合 GRHL3 突变(参见例如 608317.0002-608317.0005),其中包括 Peyrard-Janvid 等人之前报道的 1 个家族(2005) 和 Malik 等人之前报道的 1(2010)。在 1 名先证者中,发现 2 个 GRHL3 变异位于反式:从她受影响的父亲和健康的祖父遗传的移码突变,以及从她健康母亲那里继承的错义突变。佩拉德·詹维德等人(2014)指出,1名先证者(见608317.0003)之前被发现携带IRF6错义变异(K80R),但尚未最终确定该变异是致病因素(Malik等人,2010),这增加了IRF6和GRHL3的变异可能导致1个家庭中VWS的可能性。

莱斯利等人(2016) 对非综合征性腭裂(CP) 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发现与 GRHL3 中的错义变异(T454M,rs41268753;p = 4.08 X 10(-9)) 显着相关,并在孤立队列中复制了结果。作者指出,欧洲对照中 rs41268753 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为 2.75%,与 ExAC 数据库中非芬兰欧洲人群报告的 3.06% 频率一致。然而,T454M 变体在发现样本和复制样本中的频率升高导致 CP 风险增加(比值比分别为 8.3 和 2.16)。在荧光素酶反式激活测定中,该突变体的活性约为野生型的三分之一,并且扰乱了斑马鱼胚胎的周皮发育。莱斯利等人。

曼戈尔德等人(2016) 对非综合征性唇腭裂(CLP) 和仅 CP(CPO) 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发现与 GRHL3 中的 T454M 变异显着相关,但仅限于非综合征性 CPO(p 组合 = 2.73 X 10(-9))。对 672 名患有非综合征性裂隙的中欧个体的 GRHL3 进行测序,发现 4 名 CPO 先证者具有外显子组变异服务器、1000 基因组计划、ExAC 或 GoNL 数据库中未发现的截短突变。突变,3个剪接位点和1个移码,在各自的家族中与腭裂分离。9 名受影响个体均未表现出 VWS 中常见的典型唇部凹陷。然而,在一个家庭中,受影响的母亲表现出宽悬雍垂和鼻音,“强烈暗示”粘膜下腭裂,对两个硬腭裂和软腭裂的女儿进行仔细检查,发现下唇不规则,可能代表微妙的唇坑。作者将其指定为“过渡”表型,并提出其他家族中的一些后代可能会有唇坑和/或 CLP。与 VWS 相关突变相反,与非综合征性裂解相关的突变均位于 GRHL3 DNA 结合域内;曼戈尔德等人(2016)指出,需要进一步调查以确定这是否反映了真正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并提出其他家族的某些后代很可能有唇坑和/或 CLP。与 VWS 相关突变相反,与非综合征性裂解相关的突变均位于 GRHL3 DNA 结合域内;曼戈尔德等人(2016)指出,需要进一步调查以确定这是否反映了真正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并提出其他家族的某些后代很可能有唇坑和/或 CLP。与 VWS 相关突变相反,与非综合征性裂解相关的突变均位于 GRHL3 DNA 结合域内;曼戈尔德等人(2016)指出,需要进一步调查以确定这是否反映了真正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Peyrard-Janvid 等人(2014) 测试了 VWS1 和 VWS2 位点之间的表型变异,发现具有 GRHL3 突变的个体比具有 IRF6 突变的个体更有可能患有 CP,而不太可能患有 CL/P。GRHL3 突变个体中唇凹陷的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之间牙齿和肢体异常的存在没有显着差异。

▼ 动物模型

Peyrard-Janvid 等人(2014) 分析了 GRHL3 突变对斑马鱼 Grhl3 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到周皮发育的终止,这与显性失活效应一致。在小鼠中,所有 6 个缺乏 Grhl3 的胚胎均表现出口腔周皮异常,其中 1 个(17%)出现腭裂。对双杂合子(Irf6 +/-;Grhl3 +/-)小鼠胚胎口腔表型的分析未能证明这两个基因之间存在上位性,这表明它们在腭发育过程中以孤立但会聚的途径发挥作用。

▼ 历史

Rorick 等人在芬兰范德沃德综合征谱系中将其对应到染色体 1p34(2011) 分析了 2 个符合 IRF6(607199) 基因、SFN(601290) 和 WDR65(614259) 调控标准的候选基因,但没有发现任何病因突变。对 48 名已知 IRF6 突变呈阴性的 VWS 患者的 SFN 和 WDR65 分析显示,一名巴西患者的 WDR65(D5232Y;614259.0001) 存在错义突变,而在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Rorick 等人注意到突变显着改变了保守残基的生化特性(2011) 的结论是它可能是病因学的。在 Koillinen 等人研究的芬兰血统中(2001)和罗里克等人(2011),以及另外 7 个没有 IRF6 突变的 VWS 谱系,Peyard-Janvid 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