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TER综合征2型

Bartter综合征是指一组由盐重吸收受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于Henle粗升环的疾病,伴有明显的盐耗、低钾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钙尿症。临床疾病是由于Henle环粗升支(TAL)中氯化钠的肾重吸收缺陷引起的,通常30%的过滤盐通常被重新吸收(Simon等人,1997年)。

Phenotype-Gene Relationships

Location Phenotype Phenotype
MIM number
Inheritance Phenotype
mapping key
Gene/Locus Gene/Locus
MIM number
11q24.3 Bartter syndrome, type 2 241200 AR 3 KCNJ1 600359

产前型巴特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早产,伴有羊水过多和出生体重低,并可能在新生儿期出现危及生命的脱水。典型的Bartter综合征患者(见BARTS3,607364)出现在晚年,可能偶尔无症状或轻度症状(Simon等人总结,1996年,Fremont和Chan,2012年)。

有关巴特综合征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见607364。

产前Bartter综合征2型(BARTS2)是由染色体11q24上钾通道ROMK基因(KCNJ1;600359)的纯合或复合杂合子突变引起的。

▼临床特征
------

产前型巴特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表现为肾小管低钾性碱中毒和严重的全身症状(Seyberth等人,1985年;Deschenes等人,1993年;Proesmans等人,1985年)。异常开始于子宫内,伴有明显的胎儿多尿,导致妊娠24至30周之间羊水过多,尤其是早产(Ohlsson等人,1984年)。羊水中的氯含量很高,但钠、钾、钙和前列腺素E2的浓度正常。受影响的新生儿有严重的盐耗和低血糖、中度低钾代谢性碱中毒、高前列腺素尿和发育不良。Bartter样综合征国际合作研究小组(1997年)指出,产前变异的一个基本表现是明显的高钙尿症,作为第二个后果,受累婴儿发展为肾钙质沉着症和骨质减少症。

彼得斯等人(2002)发现,14例由ROMK基因突变引起的产前Bartter综合征患者中,有9例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出现短暂性高钾血症,这与NKCC2突变的患者相反。ROMK患者的表型与I型假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相似(264350)。Finer等人(2003年)报告了12名ROMK基因突变的婴儿,影响了所有3种蛋白质亚型,他们在出生的最初几周内表现出高达9.0 mmol/L的短暂高钾血症,而没有酸中毒。2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例8天时高钾血症死亡。作者认为,出生后钾调节机制的成熟,包括Na-K-ATPase,可以解释高钾血症的短暂性质。通过对不同ROMK突变引起的通道电导缺陷的功能分析,Jeck等(2001)表明,突变影响所有3种ROMK亚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新生儿高钾血症,很可能是由于影响皮质集合管的缺陷造成的。

与产前Bartter综合征相关的发热、呕吐和偶尔腹泻被归因于受影响婴儿肾脏和全身前列腺素E2活性的刺激;这些症状通过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有效治疗。基于这些临床特征,产前形式的巴特综合征被称为高前列腺素E综合征(Seyberth等人,1987)。

Fellman等人(1996)描述了一名患有严重高前列腺素E综合征的婴儿,在12周大时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被认为是由PGE2引起的。PGE2刺激也被认为可以解释该患者反复出现的多尿、脱水、发热和腹泻等急性危象。他们认为,患者广泛而异常的哭声是内源性前列腺素e2引起疼痛的一个指标,因为消炎痛或高剂量芬太尼可以消除这种痛觉。

由于SLC12A1或KCNJ1基因突变,可能存在一种与产前Bartter综合征分离的高前列腺素E综合征。Kockerling等人(1996)指出,高前列腺素E综合征的特点是其严重的产前表现,导致胎儿多尿、羊水过多和早产。该病类似于速尿治疗低钾性碱中毒、低氯血症、异硫尿症,以及钙和镁的肾脏保护受损。因此,Henle环的粗升支似乎参与了这种紊乱。Kockerling等人(1996)证明Bartter综合征患者对速尿的敏感性完全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