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病,肩胛腓骨
肩肱腓骨肌病(SHPM) 是由染色体 1q42 上的 ACTA1 基因( 102610 )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因此该条目使用了数字符号(#)。据报道有这样一个家庭。
▼ 说明
肩胛肱腓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肌肉疾病,其特征是缓慢进展的肌肉无力和萎缩,影响上肢和下肢的近端和远端肌肉。发病通常在头十年,可能早在婴儿期,尽管有些患者直到成年后才注意到症状。严重程度存在显着差异(Zukosky 等人总结,2015 年)。
▼ 临床特征
阿姆斯特朗等人(1966)报道了一个黑人家庭,其中 19 个人出现缓慢进展的肌肉无力影响上肢和下肢。患者报告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早期出现近端无力,因坐、爬楼梯和将手臂举过头顶而出现困难。这种疾病进展缓慢,后来涉及远端肌肉无力和所有受影响肌肉的萎缩。受影响的人步态蹒跚,肩带肌肉萎缩。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活检显示一些轻度的营养不良性变化,如纤维型分组和内核增加。2 名患者的电生理研究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运动单位电位略有增加,这阿姆斯特朗等人(1966)解释为暗示神经源性起源。
祖科斯基等人(2015)报告了阿姆斯特朗等人报告的家庭的后续行动(1966). 受影响个体 33 人,跨越 6 代;详细报告了12例患者。疾病进展缓慢,但严重程度不一,上下肢均受累。下肢的初始模式是远端受累多于近端受累,早期足下垂,但近端受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明显。总体分布是肩肱腓骨,手部受累。受影响最严重的个体在婴儿期出现肌张力减退、足外翻和背屈无力。童年时期跑步很尴尬,随后逐渐无力,导致失去孤立行走能力,并在五六岁时发展为脊柱侧弯。然而,其他受影响的个体直到成年早期才注意到虚弱。大多数患者有轻度面部无力和颈部屈肌无力。在上肢,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近端无力,部分肩胛翼,以及包括腕部、手指和拇指肌肉在内的远端肌肉明显无力。在下肢,受影响的个体髋屈肌、膝屈肌和伸肌无力,腿部外展肌和内收肌受累程度较轻。下肢远端无力也很突出,包括背、跖屈和足外翻和内翻;所有患者都有步态障碍。没有心脏或呼吸系统受累。肌肉成像显示受影响的肌肉萎缩和脂肪替代。肌肉活检显示退行性变化,包括纤维大小的变化、内部细胞核增加和脂肪浸润。均为 1 型纤维萎缩组,与纤维型不成比例一致。没有观察到线虫棒和肌节蛋白聚集体。电生理研究显示一些明显的去神经支配,运动单位数估计值降低,但这可能归因于肌纤维萎缩导致的无功能神经肌肉接头。总体发现与肌病过程而不是神经源过程一致。
▼ 遗传
Zukosky 等人报道的家族中 SHPM 的遗传模式(2015)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测绘
通过阿姆斯壮等人最初报道的一个大家族与 SHPM 的连锁分析(1966),祖科斯基等人(2015)发现与染色体 1q42.12-q42.13 上 4.8-Mb 区域的关联(lod 得分为 3.651)。
▼ 分子遗传学
阿姆斯特朗等人最初报道了一个患有 SHPM 的大家庭的受影响成员(1966),祖科斯基等人(2015)鉴定了 ACTA1 基因中的杂合错义突变(E197D; 102610.0018 )。该突变是通过连锁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相结合发现并经Sanger测序证实的,与家族中的疾病分离。将突变转染到 COS7 细胞中表明突变蛋白具有正常的肌节蛋白定位,并且不形成线虫棒。将突变注射到斑马鱼胚胎中直到受精后 6 天都没有导致任何形态学异常或肌肉组织学异常。祖科斯基等人(2015)假设与肌节蛋白细胞结构或杆形成的变化根本不同的致病过程是造成表型的原因,例如相互作用或力产生的变化、肌节蛋白丝稳定性或肌节蛋白丝生长方向的差异。